咱们中国今天所用的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文字,前后历经了几千年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当下的模样。
那么作为文字的老祖宗,古代的汉字都有哪些?分别都是做什么用的?各自都有哪些特点?且听我一一道来。
从历史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得到公认的最早的汉文字,要属甲骨文,殷墟考古发掘表明,晚商文字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已成为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这说明,在使用甲骨文之前,咱们的祖先早已在用象形文字了,只是那些文字没有甲骨文那么幸运,出土的数量有限,形不成系统,所以中华汉字的正式起源被确定为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铸于青铜器上的是金文,又叫钟鼎文,殷墟出土的铭文铜器有多件,最多的铭文达38字之多。今天一般认为,金文是当时的正体字,是用于包括青铜器铭文在内的各种郑重场合的字体。
刻于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是晚商时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掘超过十万片,文字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关商朝王室占卜的记载。与金文相比,甲骨文可以算是一种常用的简便字体,也就是咱们大家常说的简化字。
殷墟陶器上的文字,既有刻上去的,也有用朱墨笔写成的,内容涉及主要集中在方国名、族名、人名、干支、方位、数字、画卦、卜辞等各类上。
此外,还发掘出一些用朱、墨软笔写了文字的竹简,但总体上数量不大。然而就是这些面世量不多的竹简,却被专家认为是最有研究价值的,甚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前面所讲,作为咱们汉文字老祖宗的古文字,写在不同的载体上,它的功能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甲骨文是用来占卜的,按照当时的规矩,用过之后的甲骨会被集中起来挖坑掩埋,而这恰恰是今天我们得以大量获取它们的原因。
而当时朝廷和各级*府的*令、文告、律令、历法、规范等内容,应当是通过简牍来记录的,怎奈那些简牍没有甲骨那么好的命运,在改朝换代的刀兵之乱中大量损毁,至今所剩无几。因而我们今天研究汉字的起源,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那些用来卜卦的甲骨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讲述古文字辨读的系列课程《篆字体并不难认》即将登陆艺文通教育平台,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