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栗子三明治收录于话题#三明治每日书98个
“拿到体检报告,有种命不久矣的感觉,只能努力活一活了”,每日书作者栗子这个月在每日书躺倒班里写下了自己为了“努力活一活”而喝中药调理身体的故事。看着她每天配药、熬药、喝药的过程,心情也渐渐平静了下来。中药调理身体,也调理心情,喝着药,就一起躺倒做做梦吧!
文|栗子
编辑|若冰
Day01
今日准备:第4帖
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
煎好,明日服用,早晚各一碗。
自己配了4天的药,终于能用木勺子的柄,捣出细细密密的桃仁末子了。一小袋6克,一次加两袋半。你得隔着那薄薄的塑料纸,先把它们捣开。一开始总碰上些顽固家伙,明明落点也是准的,你敲得灶台哐哐地响,它小小半颗,却如千岁的龟甲,岿然不动。现在不知怎么手顺了,那些一砸就像石灰粉般崩开的不说,坚实的,起码砸上三两次,也会裂成半粒米大小,就像你吃夏威夷果时,没操作好,从缝隙里抠出来的一小块。
你是采矿的人,白茯苓是矿石,桂枝是经年的木屑,碎掉的桃仁则是河岸的砂,与白垩纪的土。
Day03
今日准备:第1帖
柴胡、*芩、姜半夏、*参、
炙甘草、当归、川芎、白术、
茯苓、泽泻、白芍、生姜、红枣
煎好,今明晚各一碗。
这方药的药材种类明显多了。因为生姜要自己配,我终于把到货了几天的小电子秤拿了出来。
曾以为药房会把所有的药抓好,足斤足两地放进一个大*纸包里,自己回家往砂锅里一抖搂就行。不想这已是古早的、五线小城的记忆了。这次抓药,到手一惊,发现大包装套着小包装,就像你网购咪咪虾条一样,一味药一大包,全得自己调配,拆开来排列组合,老不环保了。
没办法,拿回家后,医院给的小塑料袋,按药方把药材平均拆分到每个小袋袋里。医院还有个毛病:小包装的剂量是定死的,比如不同药材,一小包有6克、9克、10克、12克等等。你要医生抄方,他只能往最接近的剂量配。如方里*参要15克,他们只有6克一小包的,他就给你开两包,共12克。
分装先这么分着,但等到真正要煎药时,缺斤短两总过不去。我就把同样药方里的一包药拿出来,专作“调剂”用。前几次偷了懒,靠着小包装上的克数,要增要减的都目测一下得了。15克的桃仁,放两包还少3克,就从“调剂”袋中再取一包,看着加一半。
可惜生姜15克我没概念,还得拿秤先比划一番。没想到这姜还挺扎实,切下半截大拇指大小的一截,已经超重很多了。厨房一向没有菜刀和砧板,用水果刀把这一段切片,难免有厚薄,放秤上就成了排列组合题,拿掉一块厚的,添上两块薄的,去一块大的,补一块小的,试了几次后达到了理想数值。我想,很快就能切出感觉来了。这秤多少有点鸡肋。
别看一味药只有个10克15克的,全加在一起,掂量着,还真重。方1没方2那么有美感了,恐怕因为枯木色的药材加得过多——大的比一元硬币还大,小的比小指甲盖还小,层层叠叠的,倒是个暴雨过后结了浆的烂木头堆了。熬出来的颜色也不像方2那么微棕发亮,反而深沉里面带点土青色。那长满青苔、久未清淤的下水道,流出来的水可不就是这样。
方2、方1,像极了赫敏和纳威熬出来的同款魔药。
Day05
今日准备:第2帖
柴胡、*芩、姜半夏、*参、
炙甘草、当归、川芎、白术、
茯苓、泽泻、白芍、生姜、红枣
煎好,今明晚各一碗。
白天天气好,空气质量优,狗都出去钓鱼了,我却宅在家里。一来想趁休息看看那些“买书如山倒”后陈年堆积的书,二来昨天刚外出玩乐过一整天,也有点懒得再约其他伙伴了。下午四点多,才紧张起将逝的日头来。出去吧,像浪费看书的时间,不出吧,像浪费短暂的春天。脑子里已经冒出些颇壮阔的念头来,比如:走路去*浦江边看夕阳……
可惜*浦江究竟是远的,等读书告一个段落,出门运动的计划已经打散了。为什么呢?都因为白天没有煎药,一直拖到了晚餐附近。煎药大工程一共要花分钟,一半是配药和发泡,一半是炖煮。泡药的时间出去,感觉一个来回也走不了多少路。煎药的时候又万万不敢开着火人不在家。也罢,也罢。
煎药和做晚饭差不多同时开始,两边都好了也七点出头了。这时又盘算起夜间散步来。不能一次性出门把事情都办了,会让我心中耿耿,所以得等垃圾都收好,一并下去倒。吃完饭要半小时才能喝药,拿杯子倒一杯出来,喝掉,再倒一杯放进冰箱。把砂锅里的药渣刨出来,装进本来放药的小袋子,打包好所有垃圾,碗就先不洗了。穿戴整齐,出门。
这会儿我还对出去散步抱有一丝天真的侥幸。特地拿了个耳机,想着“万一呢”。
事实就是没有“万一”。八点了,我迅速去常去的那家面包店采购。因为家里只剩一个小的海盐面包了,想必会在夜宵时分被我吃完,明天早餐就要饿肚子——货架都快空了,也没有提子吐司,只好拿了一袋全麦面包。晚上我还打算把最后一条音频录完剪好,再不开工来不及了!
录音的时候还是心存幻想。既然出门运动没实现,好歹把瑜伽运动计划完成吧。可是夜晚的进度条一下子就变快了。“录完音再动吧?”录完音十点半了。想要在睡觉前剪完,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加塞不进长达一小时的运动了。“要么就做一档,半小时?”“第二档是拉伸,也很重要,只做一档看你明天怎么酸着身子上班。”
于是这一天就彻底没有运动了,等我明天做些补救吧。
Day06
今日准备:第3帖
柴胡、*芩、姜半夏、*参、
炙甘草、当归、川芎、白术、
茯苓、泽泻、白芍、生姜、红枣
煎好,明后天晚上服用,各一碗。
截至今天,两个方子第一个轮次,也就是4+4=8天,已经服用完毕。小中医又帮我看了下——专业一点说叫“问诊”——以决定下一步怎么喝。她很开心,因为第一轮调理见效就很明显:
看舌苔,气血足了,脸色也有变红润;精神更好了,与以前相比,不再那么嗜睡,白天也不犯困;每日大便次数增加,说明身体在有效地排*;手脚特别是脚底冰凉的情况明显改善,打赤脚也不觉得那么冷了;胃口有所变好,特别是早餐和午餐之间变得容易饿了。
她说我可以继续喝两轮,之后药方2中多加一味薏仁祛湿。
我自己也在喝药方1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点进步:还记得吗,上面写过,第一次煎这个方子时觉得它像纳威的魔药,难看难闻又难喝。但喝到第4碗,我忽然觉得能接受它的味道了。小中医说过,药是否甘口也是判断它是否对症的一个小指标。
但依然觉得它难看的。为了保持这些药材加在一起的美感,我会特别注意先把那些焦*的、炭黑的枯木铺在最底部,在最上层再撒颜值最高的“半夏”。它是纯白的碎片,茯苓是纯白的立方体,铺开一层在上面,就好像大火燎原又落了雪。
Day11
今日准备:第二轮第1帖
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薏仁
煎好,明日服用,早晚各一碗。
又吃完一轮四天的药方1后,今天停了一天药。方1除了药材繁杂,流程上总比方2简便许多,因为一个是煎一帖管两天,而且只要晚上喝;另一个煎一帖只管一天,早晚各要一顿。一遇到早上上课的日子,还要在早饭后三十分钟喝药,几乎是不可能。
每周最后一节课,都是我和小中医搭班,课后她又帮我看了看舌苔。据说舌面上还有些齿痕,说明体内有湿气。而舌头抬起来、中间线的左右两侧如果颜色发青、发暗,就说明身体内淤堵比较严重。她说我祛瘀药吃得很有效,现在舌头下面的颜色好多了。
晚上我给想起来,为什么最近额头上、脸颊上老是冒痘痘呢?一小点一小点的,摸上去微微凸起,稍微明显一点的会发红,又不像闭口,这跟喝药有没有关系呢?我赶紧询问小中医,一问还真有关。她解释说行气血的方1比较温热,会有冒痘痘之类的热症。我已经连着吃了两轮共8天,气血已经调理得比较好了,可以先停一停。
她又问起大便。中医里“二便”很重要。我回忆了一下,刚刚开始喝的那几天,一天肯定不止拉一次,几乎每吃完一餐,肚子就会咕吱咕吱,然后我就往厕所跑。颜色则偏暗黑。不过最近几天又恢复一天一次了。
“恭喜恭喜!排了好多宿便*素。现在又恢复正常了。”脑子里不由回响起某个保健品的洗脑广告词——“清宿便、排肠*”,其实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既然“官方认定”是健康征兆,我就安心了。
Day12
今日准备:第二轮第2帖
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薏仁
煎好,明日服用,早晚各一碗。
药方2第二轮开启的时候,因为药材量倏然减少,一下又手生了,第一帖煎出来水太多,倒掉又觉得不甘,便多喝了一碗。第二帖注意少放水、开小火的时候适当调大火候了,结果倒出来又不足量。每一次揭开盖子前的“未知时刻”,竟也成了一种贫瘠的乐趣。
我也记明白了,这个药方里其他药材都是15克,只有新加的薏仁最多,要30克。30克真的很多,原以为我妈上次炒了给我寄过来的薏仁吃过这一轮的四帖很稳妥,但拿小秤一称——刚刚好,满打满算只能吃三天。当我把一小盘圆点倒进砂锅的时候,稀稀落落,好像铝合金防盗窗上下了一场小雨。
等煎出来,不似之前清香了,而是带上了一股淡淡的米糊味儿。汤药的颜色没怎么变。我仔细看了看药渣,有点难过。总归是棕染了白,不会白染了棕。本来白得最纯粹的茯苓,这时已经跟山洪冲刷下的立方土块没什么区别了。熬粥时混在米堆里的白薏仁,这时也漂了层*,成了*豆的近亲。药方2比药方1更容易出浮沫。锅内壁跟汤药相接的那一道,积着厚厚的深棕色残渣,光用水冲的话,水道肯定要堵的,得用勺子跟药渣一并刨上来,装袋,扔掉。
我像个海底捞的员工,在自家厨房打工。
本文来自每日书。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情绪。5月每日书,职场不加班返场,开设新的主题班酒*班,另常规班和共写班,并开设新的主题班躺倒班和读书主题班。点击下方“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参加。或点击了解:是怎样一个世界。
原标题:《拿到体检报告,有种命不久矣的感觉……|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