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王国维与罗振玉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之评说
TUhjnbcbe - 2023/3/27 19:11:00
罗振玉(~)字叔言、叔蕴。叔蕴公书写的甲骨文书法作品静庵公一生耿直

说起王国维与罗振玉的关系,可用亦师亦友,亦父亦兄,亦亲家亦仇家来形容。他们两人的恩怨情仇,是非曲直旁人根本无法说清。罗振玉有恩于王国维,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想当年王国维由其父王乃誉陪同来上海求学时,可是个穷秀才,在上海这地方谋生且不易,更况且还要求学,也就是说你先得养活自己,不饿死,不冻死,不睡在马路上,有这前提才能求学呀。幸好啊,以后的王大师遇上了大贵人,这人就是罗振玉。是罗振玉最先慧眼识宝,一眼看出这人以后了不得,故萌生惜才之意,先是将王国维引入东文学社,负责庶务,免缴学费,半工半读。让他有个安顿的生活环境。每月还给三十大洋,让他过上了小康生活。要知道当年一个上海的普通工人全员上班才二十大洋,一个技术很高的技工才四十左右的大洋。三十大洋一个月,真的很不错了。但这是一个方面,王国维以后对罗振玉在事业上确实是有无私的报答的,这些都是后事,不多说。好了,现在去繁就简直入主题,主要说的是他们两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这块事。

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我国的考古界发生了两件大事轰动全世界的大事,一是在道光二十三年(年)在陕西岐山出土了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因此件作器者是周宣王的叔父叫毛公,故这件青铜器就叫毛公鼎。毛公鼎之所以会轰动世界,除了该鼎大(高53.8厘米,腹深27.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且做工精美外(饰重环纹一道,敝口,双立耳,三蹄足。)最主要的是这鼎上有个铭文,也就是说有个字,那可了不得了,这是目前为止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了。这铭文共分七段,大致的意思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铭记。就这么个字,却字字精美,这鼎一出土呀,一大帮专家学者惊讶直呼,先人真伟大,这字真是好看得不得了。于是有人拓片珍藏,并视为大篆法帖。这是其一,说的是大鼎大篆这块事。

其二,要说主题甲骨文这块事了。

这甲骨文在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年前,还没这词。这事是怎么来的呢?话说这年秋天,京城里有位当官的,叫王懿荣,是大清国子监祭酒,别想多了,以为祭酒是倒酒的。祭酒是国子监的官名,职级是从四品,相当于副部级。这王懿荣也是个享誉北京城的着名金石学家。年的秋天,王懿荣得了一场疟疾,京城一位老中医为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药铺将药抓回来,王懿荣无意中发现龙骨上有许多规律的符号,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体非籀非篆,凭他的学问,他感觉这肯定是一种文字,于是派人去达仁堂药铺购回全部龙骨。一些古董商人得知王懿荣好此物,每有所得便携之登门,时过不久,王懿荣已收龙骨余片。

王懿荣对龙骨进行反复推敲、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的文字,裂纹是高温灼烧所致。“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古老文字。

王懿荣对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断,为后来的研究所证实。他是揭示甲骨之谜的第一人,中国的文字史也由此向前推进了一千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年后,八国联*攻入北京,太后与皇帝仓皇亡命。王懿荣在庭院徘徊了一夜,于翌日清晨书绝命词一纸,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写完,他投井自尽!之后,他的妻子谢夫人带着长媳张氏也一起投井而亡。

王懿荣死后,他的长子为了还债,将父亲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售给了王懿荣的生前好友刘鹗,注意了,这刘鹗就是写《老残游记》那个作者。刘鹗又委托赵执斋“奔走齐鲁赵魏之地,凡一年,前后收得余片”。另外,刘鹗还派儿子去河南收集甲骨,前后加起来,有多片。刘鹗宣称:“己亥一坑所出,虽不敢云尽在于此,其遗亦仅矣。”也就是说,刘鹗对外宣称,我虽然不敢说天下甲骨片都被我收全了,但也差不多全在我这儿了。

年,刘鹗从他的余片甲骨片中精选了多片拓印成书,即大名鼎鼎的《铁云藏龟》,这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论述甲骨文的专著。从此,甲骨文从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可资社会上广大学者研究的珍贵史料,从而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促进了甲骨学的研究。

说了这么多话,是不是跑题了呢,没有,因为要说罗王二位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总得先将甲骨文来说清楚了才能说他们二位对吧。

先说罗振玉,我们前面说到,是罗振玉慧眼识英才,发现了王国维这颗好苗苗,那么他本人又是个怎样的来头呢:罗振玉(~)字叔言,叔蕴,号雪堂、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我看到上虞人特别亲切,因为我们祖籍是同乡。)中国近代史学家。光绪二十二年()在上海办农学社。次年创办《农学报》。但以后的历史有点不太光彩,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成了历史的罪人.

再说到自光绪三十四年刘鹗死后,罗振玉在刘鹗家中看到了甲骨文字,并为《铁云藏龟》写了序文。可罗振玉是一位大学者,是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面对这些有字甲骨,罗振玉极为惊讶,凭他对文字的艺术功力,就感觉到这是一种连古文字学家都没有见过的神秘文字。然而,他最关心的,不是甲骨上的文字内容,而是这些甲骨到底来自于哪里?因为只有弄清了出土地点,才能明白这些有字甲骨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一直以来,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市场,对甲骨的出土地点往往秘而不宣,所以无论是王懿荣还是刘鹗,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准确地点。终于,从一个酒后失言的古董商口中,罗振玉听到了一个重要的地名: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上一个叫小屯的村落。

年,罗振玉派人去安阳小屯调查并收集甲骨。年,罗振玉又亲自去小屯村调查,确认了甲骨的出土地点。他从甲骨文中辨认出10多个商代晚期的帝王庙号,从而确定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遗物。他四处收购甲骨,仅在年一年就从古董商手中买到1万余片甲骨。他从收藏的甲骨中选出多片制成拓本,编成《殷虚书契前编》二十卷。

结合《史记》所说的“洹水南殷虚上”,以及唐人《史记正义》所说的“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冢殷虚”等文献记载,罗振玉经过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殷墟的所在地,而甲骨卜辞,就是殷王室用于问卜之物。

罗振玉对甲骨文出土地的考证,最终使甲骨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相对于出土地的考证来说,人们最期望的还是这甲骨文上的内容,好了,要解决这事,单靠罗振玉一人力量是不够的,好在这时他想到了有一个人可助他,那人就是以后被国人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王国维大师。

说起王国维人们即刻要想到《人间词话》这部书,确实这部书所阐述的文艺理论,占据了以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文艺评论的论坛,言必称“词话是艺评人士再正常最常使的词儿,那么这位有如此成就的哲学家,不是研究尼采、叔本华很有心得的吗?怎地不做哲学,也掺和进甲骨文研究里去,甚至当他一头扎进这里头时,他对人说,他不懂哲学,不知文艺,他现在就要搞通这甲骨文。王国维到底是何许人?他掺和进甲骨文研究里会出怎样的结果呢?

年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城。从出生到年赴上海就读农学社及东文学社以前,王国维主要是在海宁故乡度过的。四岁时,母亲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顾,而他的读书生活,则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誉的影响。王乃誉攻书画、篆刻、诗古文辞,著有游目录八卷,古钱考一卷及其他文稿,题画诗、画粕等数卷。

年,他七岁起,先后入邻塾从师潘紫贵及陈寿田先生就读,接受塾师的启蒙教育,在父亲王乃誉的指导下,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形成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年,王国维全家迁居城内西南隅周家兜新宅,此处后成为王国维故居纪念馆。年7月,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中秀才。与陈守谦、叶宜春、诸嘉猷被誉为“海宁四才子”。年,王国维入州学,同年赴杭应府试未取。年赴杭州考入崇文书院。他考入州学后,并未用主要精力准备应试,而是产生了对史学、校勘、考据之学及新学的兴趣。年甲午战争以后,接触到西学的王国维决心留学,由于经济原因未能成行。这些都点一点,不能多说,说了太多变成传记。这里必须说的是自辛亥革命后他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到年回国,任哈同办在爱俪园的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前这四暑五的五年间,王国维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

罗振玉带去日本的那三万多片甲骨。整整四年多,王国维一声不响,就在那京都罗振玉住宅的地下室内,不论寒暑,专注一心地将甲骨片分时段进行了整理。其时,王国维才三十五岁,而罗振玉已四十五岁了,是王国维主动挑起了那单调而又繁复的基础整理工作。三万多片,用麻袋装也要装好几袋!所以以后当罗振玉在给王国维的一封信中说到,这么些年来,你领着你那一大家子八口人,在我家我供吃供住,我可没有半句怨言啊。这罗振玉也是,你又不缺钱,提那小儿科的事干吗?那有学问的人最怕人说我养过你,我有恩于你呀之类的话。果然,这话深深地刺伤了王国维的自尊,故他在遗书中这样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其实这句话话中有话呀,怎么说呢,说白了是这样的:罗中玉呀罗中玉,你说我不知知恩图报,我跟你这三十年来的朋友,我难道还回报给你少吗?我什么都不欠你。要说欠你的,那今年我正好五十岁,我把这条命还你行不。所以嘛,这里王国维这么硬气说不欠罗振玉,这是这四年多在日本为罗振主整理甲骨片工作成果,王国维全都无私地非常乐意地归在罗振玉的名下或两人分享。想想啊,王国维可是个教授级人物,同年的北大教授鲁迅拿多少大洋一个月你不是不知道。他现在这样吃你点饭为你卖命,真的是你欠他的。就象现时我们有些博导硕导一样,大量的基础工作由学生做,出成果了,导师归纳一下,然后,然后就哈哈了。所以专题论文《流沙坠简》、《殷虚书契考释》这样重要的著作,最多只能说是他们两人合著。但王国维却对《殷虚书契考释》出力推得一干二净,并为其作序,这样推崇说:这是整个清代三百年来小学发展的“结束”之作。由是可见,王国维对罗振玉这个朋友是绝无二心,义胆铁杆的。但罗振玉确实也不是在甲骨文研究中浪得虚名的,他有真实力,他同时还不遗余力刊印了一批甲骨文的图录和研究成果,着实贡献非凡,旁人难以望及项背。

王国维在甲骨文的研究中确是实实在在的从基础做起,经他过手的片子,他必在片子与片子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王国维对甲骨学的贡献首先表现在甲骨文的考释方面,年,王国维发表了《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考订了孟、雍、毫、费、祀、雇等八个地名,论证了“殷祭”即合祭,“外祭”即祭社。年他又发表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不仅考证出了商周时期一些人物确实存在,同时也证实了司马迁的《史记》中殷本纪的记载,同时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讹误,并证明其确实是一部信史。王国维对甲骨文的另一贡献是总结了出土文献与书籍参证的“二重证据法”,这不仅对甲骨学的研究有重要帮助,而且对一般的学术研究也有启发意义。如他撰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著作,无不运用二重证据法来论证的,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新的结论,对我国考古学发展的贡献极其巨大。

总之,叔蕴公与静庵公两人友谊的小船,自静庵公入东文学社得叔蕴公恩顾起,直至静公投湖,算来有近三十年的“金石之交”了,泛舟荡漾在甲骨金石的湖面上,两人肝胆相照,切磋甲骨敦煌之奥秘,心情愉悦,其研究成果,亦斐然烨烨,何等显赫。然竟闹掰到死,是谁也没想到的,谁也不愿看到的,叔蕴公看到这个结局,也凄戚叹道:“静庵不负我”。好了,巨人之间的间隙,我辈没资格论说,而两公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我辈唯有高山仰止,诚惶诚恐。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国维与罗振玉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之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