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得到鲁昭公一车二马的支持,千里迢迢来到了洛阳,向当时掌管国家档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请教,共同探讨“礼”。两人的观点分别代表了道家与儒家这两大思想体系,而孔子与老子的会面后,两种思想体系形成了交流与融合,并流淌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血脉中,影响后世千年。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的身份在当时就是国家藏书机构的史官。老子作为史官,掌国家图书典籍,将古老的礼乐传统继承下来亦不足怪。由此可见书籍管理与收藏的作用非凡。中国古代图书馆发展源起于三千五百余年前的殷商时期,止于清朝末年的维新运动时期。
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一、商代。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在商朝就出现了最原始的国家图书馆。《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而后礼。”他们大至祭祀、典礼、征战,小至狩猎、出游、天气、收成,都要求神问卜,以定吉凶,决定行止,他们把记录问卜之事的龟甲、兽骨加以保存,以便日后查阅,这些甲骨就是我国最初的“书籍”了。到了商朝后期,使用的汉字达多个,现已发掘的甲骨卜辞总量达15万块,这些甲骨大多是按照时间跨度存放在不同的穴窖中,并由称为“作册”的史官进行保藏、管理和查阅。可以认为殷墟保存甲骨卜辞的处所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
二、周朝。周朝时礼乐制度完备,文化空前繁荣,当时设置了太史、内史(或称册尹)来记录史事,保管文书档案,并设置了专职管理收藏典籍的藏室。“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应是国家最早管理档案文献的官员。老子曾担任国家藏书机构的史官。诸侯各国亦有国史,设有史官,记录各国的*典掌故。现在传世的《尚书》《诗经》《易经》都是春秋末年根据史官记录编辑成书的。儒家所谓的《六经》,就是从当时史官所保存的文献整理出来。
三、秦朝。秦统一六国,集中了六国的图书文献于咸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统奠定了基础。同时,秦始皇听李斯的建议,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使古代文献遭到了一次大的损失。秦朝执掌国家图书典籍的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仅次于丞相的行*长官,为御史之长、三公之一,是朝廷的核心成员。御史大夫之下设负责具体管理典籍的御史,秦朝时国家的图书管理机构就形成系统了。
四、西汉、东汉。汉高祖采取了对战国以来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不加禁止的措施,汉惠帝废挟书之令,国家和民间图书典籍逐渐增多起来了。到汉武帝设置太史公,命天下各郡每年向中央报告情况的“计书”得先上太史,副本才上丞相;又广开献书之路,设写书之官,于是国家图籍不断充积,“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隋书·经籍志》)外是指朝廷,内是指皇宫之内。这些都是国家藏书的所在。
汉成帝下令征集天下遗书,并命刘向、刘韶父子进行整理。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权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工作。汉哀帝时,刘歆著《七略》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目录。《七略》的分类是:1.辑略,综述学术源流;2.六艺略,包括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等九目;3.诸子略,包括儒、道、墨、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等十目;4.兵书略,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等四目;5.术数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著龟、杂占、刑法等六目;6.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等四目;7.诗赋略,包括诗歌、赋、杂赋等。以上凡六类,三十八目,收书一万三千二百一十卷。
东汉光武帝及明帝、章帝“尤重经术”,搜集天下图书,兰台、石室“弥以充积”。于东观及仁寿阁储藏新书,让班固等在内校书,并依《七略》体例,编成《汉书·艺文志》的目录。桓帝时,还专门设置了秘书监、秘书郎等官职,隶于太常,专门校理图书。
五、三国时期。魏蜀吴按照东汉的官职设置各级官吏,秘书监的设置被继承下来。魏文帝就曾经设置秘书监掌管艺文图籍之事。
六、两晋南北朝。晋惠帝时,将秘书监设为一独立机构,统领著作局,掌管宫内外图书。这一机构由西晋一直沿袭到明代,才改由翰林院替代。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则因袭旧制。
七、隋、唐。隋朝立国短,但对图书收集贡献很大。隋文帝规定“凡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同时隋朝废除了魏晋以来任官只重门阀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即位之后,命抄写秘阁之书,藏于东都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在观文殿后面,又建妙楷台、宝迹台,储藏古迹、名画。在内道场收藏道经、佛经。经过多次征集整理,皇室藏书数量猛增,仅西京嘉则殿的*府精装藏书达3.7万卷。
唐朝国力强盛,图书大量刊行,图书馆事业也呈现出兴盛繁荣的景象。唐朝置秘书省,完善了图书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唐朝秘书省分工明确,所设主事、典书、亭长、掌固、熟纸匠、笔匠等职官均是前所未有。系统完善的职官体系,为唐朝官府藏书的搜集、整理、发展乃至利用提供了保证。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元行冲曾修《群书四部录》二百卷,毋煚将之节略为四十卷,叫《古今书录》,共收书部,卷。这两部书现已佚失。
八、宋、辽、金、元时期。宋时期,雕版印刷开始兴盛,这图书印刷、收藏起很大的作用。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对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护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