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之字体的演变从甲骨文
TUhjnbcbe - 2023/1/17 19:36:00
北京专科皮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0/9296744.html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不仅书写了历史、记录了历史,其实它也有自己的历史。那一片黑黝黝的流动线条,书写了全世界人口最多族群的文明史。中国文化千变万化,中国文人千奇百怪,却都有一个共同的载体,那就是笔墨。这些文字将辽阔的山河,诸多的方言,纷繁的习俗统一起来,这些文字的书写过程既是文化流通过程,又是人格修炼过程。

文字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中华文字的字体演变史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看到的文字,并没有笔迹和墨痕,而是以坚硬的方法刻铸在甲骨上、青铜钟鼎上、瓦当上、玺印上。更壮观的,则是刻凿在山水之间的石崖、石鼓、石碑上。

汉字字体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余年,基本可分为陶器文字(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九种字体。甲骨文,望文生义就是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随着周朝的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各国之间交流也有一定的困难。

秦朝的建立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很重大的意义,那是一个订立千年规矩的时代,重要的规矩由李斯这样的高官亲自书写,因此那些字,都体型恭敬、不苟言笑、装束严整,而且都一个个站立着,那就是篆书。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命令李斯对各地繁缛怪异的象形文字进行简化。因此他手下的小篆,已经薄衣少带、骨骼精练。而且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当时标准的文字范本。

统一的文字必然会运用广远,而李斯等人设计的兵厉刑峻,又必然造成紧急文书的大流通。因此,书者的队伍扩大了,书写的任务改变了,笔下的字迹也就脱去了严整的装束,开始奔跑。东汉书法家赵壹曾经写道:“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功并作,*书交驰,羽檄纷飞,故隶书趋急速耳。”这就是说,早在秦末,为了急迫的*事、*治需要,篆书已转向隶书,而且又转向书写急速的隶书,那就是章草的雏形了。

有一种传说,秦代一个叫程邈的狱隶犯事,在狱中简化篆书而成隶书。隶书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秦始皇大为赏识,并破格提拔程邈为御史,并准许其字用于皂隶小民之间。时代久远,很多事情都无法考证,也许程邈对隶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不可能是他的发明创造,毕竟文字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过程。

一到汉代,隶书更符合社会需要了。这是一个开阔的时代,众多的书写者席地而坐,在几案上执笔。宽大的衣袖轻轻一甩,手势横向舒展,把篆书圆曲笔态一变为“蚕头燕尾”的波荡。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之字体的演变从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