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是道教由向下层民众传教转变为向上层士族传教的重要时期,尤其在东晋一朝,上层士族阶层普遍信教,此时形成了诸多信道世家。学界将士族所信道派称为“士族道教”。在东晋时期,书法艺术也开始在士族圈中走向繁盛。此时,作为宗教的士族道教与作为艺术的书法二者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
王羲之可靠书论《尚想*绮帖》即体现了道教养生思想对信道士族书法本体观的影响。不仅如此,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士族其在行草书书写中追求“自然生动”的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即体现了道教审美观。其后,信道士族羊欣更是以王献之草书为评鉴对象,将“自然”的概念引入到书法批评中来。
一、东晋道教与书法艺术产生联系的条件
(一)道教的文字信仰
道教与书法的关系可追溯到文字产生伊始。商代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系统的文字体系,不仅由于有着以往刻画符号的经验积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商代统治阶级的*神信仰。统治阶级运用甲骨进行频繁占卜,并将占卜结果用文字记录在龟甲兽骨的卜兆旁,以待日后验证。
这种虔诚的*神信仰与国家力量的结合使得系统的文字体系得以形成。在古文字阶段文字本身的象形程度较高,所以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的方法来直观凸显其赋予文字的神秘力量。例如,商代大部分族徽、专用祭器上的庙号铭识类文字呈现出图画形态,装饰性比一般文字更强。这种夸张、变形的书写正来自于对他们对*神的信仰与情感。
自道教正式成立后道符一直是最重要的法术形式。东汉末年道教所谓天授“神书”《太平经》的广泛流传是道教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道教组织的出现也是以道经为活动基础的。自《太平经》始,道教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文字神圣化体系,其中就包括对“复文”这种道符的总结。“文字既为掌握宇宙创生之理的方法,则道教一切修炼法门,就几乎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展开。”东汉末年两大道派皆以符箓为主要的布道形式。
太平道张角以符水为百姓治病,“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五斗米道同样看重道符的取信于民的力量。“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典略》云:“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此二道派在南北地域都能以符水治病吸引信众,这与秦汉方士对符书的广泛施用是分不开的。
由上可知,道教特殊的文字观念由来已久,画符是道教施展法力的途径,因此早期方士与后来的道士于自身的书写水平一直有所要求。这是道教能在后来与书法艺术产生关联的先决条件。正是在这种特殊文字观的基础上,道教才能在东晋将士族间最流行的艺术——书法艺术纳入到道教的传教与修炼体系中来。
(二)士族道教的发展
东汉末年太平道、五斗米道两大派别都主要活动在民间,其主要传教对象是下层群众,《太平经》等道经的教义本身也是从被压迫的底层人民出发,更多的反映了下层群众追求公平、反对剥削的愿望。太平道张角以《太平经》“三统”思想为指导,领导了史称“*巾起义”的农民战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还是给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道被镇压后自此便销声匿迹。自曹魏时期,另一道派五斗米道开始分化。一方面,太平道中既有道教徒继续在民间传教,影响颇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对抗统治阶级的起义,如西晋时陈瑞、李特先后的起义,东晋时李弘、孙恩的先后起义;也有直接参与统治者内部权力斗争的道徒,如西晋初孙秀、步熊等道徒参与了八王之乱。
至东晋时,民间仍较为流行的道派有帛家道、李家道、杜子恭一派的五斗米道。另一方面,虽然曹魏时曹操召集左慈、郄俭等道士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道士聚众造反,并非出于道教信仰,但自此教徒也开始注重道教在上层的传播,这引起了道教内部思想与组织上的变革,进而产生了以向士族传教为主的士族道教。
在上清派造作真经的演绎中,书艺水平便成为上清派立教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句容许氏之所以任用杨羲作为灵媒,正是看中杨羲“善言笑,工书画”的才能。正如李丰楙所言,“这些奉道之士所受的艺文训练,一为擅长五言,一为能于书法。而且降真时,必以能书,诗雅为条件,始具有为仙真录下诰语的能力。”道教自有了书法水平较高的上清真经作为典范后,擅书更成为道士的必备技能。在这种风气下,南北朝时道士对写经画符的书法水平要求更高,甚至开始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道士道经道符的书写进行评鉴。
二、东晋士族道教领袖与书法
(一)丹鼎派领袖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其卒年有争议,一说81岁,一说61岁。葛洪出自江南士族丹阳葛氏,为三国著名方士葛玄之后。葛洪年幼即勤奋好学,博通儒道,人生主要时间都归隐在山林之中,服食养性,炼丹修道。
葛洪继承了东汉《周易参同契》性命双修的炼丹修仙方法,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是丹鼎派的重要人物,在早期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对神仙方术思想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儒家名教思想,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修仙理论,为道教走入士族上层提供了理论基础。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晋书》称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
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并非夸饰,其著有《抱朴子》70卷、《金匮药方》卷、《肘后备急方》4卷、《神仙传》10卷等。葛洪不仅是道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也在哲学、文学、化学、医学、天文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
虽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比,书法非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