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讨论文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传说中仓颉造字,“天雨粟,*夜哭”,文字的创造惊天动地,连*神也为之动容。
在“宅兹中国”展览中,与文字相关的展品勾勒出了早期文字与书写材料的演变,进而体现了文化的发展。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展品吧。
一、
朱书陶文——符号?文字?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或许首先想到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目前所发现的字数已超过五千,数量如此庞大,显然不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从甲骨文再向前追溯,便是陶器上的陶文了。
朱书文字陶器残片
商代中期
年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朱书文字陶器残片(局部)
商代中期
年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滑动查看局部图
这是一件陶器的残片,在口沿外侧表面写有一个朱红色文字,是用毛笔一类的工具书写的。此类朱书陶文以单字为主,不过也有的陶器上有多个文字。
朱书文字陶缸
商代中期
年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朱书文字陶缸(局部)
商代中期
年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滑动查看局部图
这件陶缸有上下成行的两行三个朱书文字。从文字的组合形式分析,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句子,但是这三个字可能构成了某种特定的意义。
陶器上的朱书陶文究竟是文字还是符号?关于这个问题多有争论。这两件带有朱书陶文的陶器都出土于商代中期的小双桥遗址,早于殷墟甲骨文和金文,但是从字形、笔画、结构与表现手法来看,小双桥朱书文字与甲骨文、金文同属一个体系,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
二、
甲骨文——商代文字就是甲骨文吗?
甲骨文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中国早期文字。甲骨本是用来占卜的,人们对龟甲或兽骨加以烧灼,观察甲骨上的裂纹,以判断吉凶。甲骨占卜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展览中也展示有一片夏代早期禹州瓦店遗址出土的卜骨,不过此时的甲骨上尚未出现文字,仅有烧灼的痕迹。
刻辞卜甲
商代晚期
年安阳花园庄东地H3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到了商代,甲骨上多刻有文字,称为“卜辞”。一般甲骨占卜者都为商王,但是展览中出现的这件刻辞卜甲为“非王卜辞”,也就是甲骨占卜者不是商王的卜辞,文字内容是卜问用哪种方式来祭祀先辈。
这件甲骨上已经契刻有大量文字,而且文字结构复杂。“六书”,即古人总结的六种汉字的构成与使用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实例,在此从上图的甲骨中略举几例。
◇象形(用摹形的办法将有形之物描画下来):
?羊(12丙卜:惠羊于妣丁?一)
◇指事(指用一定的指示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含义)
?四(32甲:□?四)
◇会意(将意义可相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结合,表达出新的意义)
?休(31甲卜:子其延休?五)
*更多释文可见“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