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天下人的精神食粮,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书是纸质或者电子的,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的书是什么样子的吗?未来的书又是什么样子?作为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东西,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不妨跟着爱阿课件一起回顾一下书的前世今生。爱阿课件不仅记录了书的发展历史,还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了竹简的制作过程,当有家里的小孩子问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小朋友一起领略书的发展历史并学习竹简的制作过程。
一、甲骨书
我国的第一种书,是龟壳“书”。早在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即甲骨书。
甲骨文的内容,即卜辞涉及很广。前中央研究所在发掘中曾获一大龟甲,上边刻有:“丁酉雨,至于甲寅,旬又八日,九月。”这说明九月自丁酉至甲寅,连续下雨18天。因此,我国的有文字时代就从这里开始,同时,龟背也成我国第一种“书”了。
(爱阿课件中的甲骨书)
二、青铜书
我国的第二种书,是青铜“书”。刻在青铜“书”上的文字是金文,又叫钟鼎文。青铜器上常有平雕的各种不同的花纹、浮雕、半浮雕的各种装饰,它具备特有的历史面貌和时代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工艺美术特征。
青铜器的艺术装饰大多采用动物的形象,自然界中的动物,其中有许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鱼、蛙、龟、蚕、羊、牛、象、鸟等。
(青铜书)
三、竹简
我国的第三种书,是竹简。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刀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先秦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行隶书,字体变圆为方,于是公文、信函多用隶书。
下面我们用爱阿活页式资源平台中提取竹简书的制作过程:首先准备尺寸一致的竹片、绳子、刀子,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所述:
1、首先需要准备好尺寸一致的竹片;
2、接下来需要在竹片的两端刻上一个凹槽;
3、下面再使用绳子在竹片上的凹槽上面交叉穿过就可以了;
4、最后按照同样的方法把竹片的另一边也绑好就完成了;
(爱阿虚拟仿真的竹简制作过程)
四、帛书
我国的第四种书,是帛书,将文字写在绸子上面,一部书就是一卷绸子。竹简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这种笨重的书籍携带不便,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简牍的编连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使阅读带来困难。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收藏容易,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爱阿课件中的帛书)
五、纸书
我国的第五种书,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书--用纸做成的书。公元前12年,纸就出现了。当时造出来的纸,质量很差。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时的书还是用手抄的。唐朝时期,书是利用雕版印刷术印刷出来的。到了宋朝,书是利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到了现代,书就是用电脑备份,然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爱阿课件中的纸书)
六、电子书
年,天津津科公司创造了电子书。我现在所拥有的电子书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与此同时,网络书也同大家见面,
未来,人们还将发明出可以在电视、电脑上看的书,可以听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