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庸至诚的人可以料事如神
TUhjnbcbe - 2022/9/7 18:32:00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中庸》第二十四章的一开始,为了强调诚的重要性,作者告诉我们:“至诚的圣人,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未来的事包括国家的兴亡,人的祸福。所以他的结论是:至诚的人就如神一样的灵明。当然,作者之目的是强调至诚的人禀承了天之道,与天道结合一起之后,就能料事如神了。

先将《中庸》第二十四章原文和白话译文登出,再讨论:

〖中庸第二十四章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中庸第二十四章白话译文〗

至诚的作用,可以预先知道未来的事。[注:前知=预先知道。]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注:祯祥=吉祥的征兆。]天下将要衰亡、必然有妖异的事情出现。[注:妖孽=妖异的事情。]呈现在蓍草或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注:蓍龟=蓍草或龟甲。]祸福将要来临的时候。是福的话、可以预先知道。[注:善=福。]是祸的话、也可以预先知道。[注:不善=祸。]所以至诚的人就像神明一样。

《中庸》告诉我们,达到非常诚实之后,就可以料事如神了。这就是因为内心的清静的缘故,心思敏捷,他就可以预知未来。这个理论虽然据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但绝对不是一种宣扬宗教的言词。这是因为:在《中庸》书的其他章节中,都是道德形上学的言论,超越了任何的宗教,它是一个不靠任何具有神秘主义的童话故事构建出来的纯粹的哲学思想,此哲学思想的目标是要求大众以仁爱忠恕修养自己的身心,并且要爱人爱物,诲人向善,而非像宗教那样用来世的方式教诲人们。

由此章的全部原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庸》作者是非常高明的,他不借“神话故事”的方法以叙述“诚”的伟大与神明,他仅仅告诉我们:“至诚如神”而已。虽然在此章中,作者宣传诚可以预测将来,预测祸福,但是在二千五百年前,在宗教信仰浓厚的民俗风情下,作者仅仅用卜筮的蓍草与龟甲上显示的符号为预言的消息,并未加入任何含有神秘主义的童话故事,所以毫无任何宗教的气息。

中华文化的高明处就是在没有虚拟的神话故事,而能让人感到亲切的接触大自然的神奇功效,就能自然而然地与天连接在一起了,因此中国的国学是世界的非神论的鼻祖,而《中庸》巧妙地仅仅用了一个“诚”字就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虽然于此章中,为了宣传诚的威力,而用“至诚如神”四个字,虽然稍微离开《中庸》所标榜的道德形上学的主题。但是,为了标榜至诚的功效,以二千多年前科学尚不发达时期的哲学思维,是可以接受的。此章的言论也是符合欧洲所谓的“无神论”的标准,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庸》是非神论的鼻祖,也是道德形上学的鼻祖。

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四书道贯》中,他说:“故诚为万物之主宰或称造物,能控制一切、支配和评判一切。”又说:“故诚之于上帝,自其抽象言之,则为诚。自其形象而人格化言之,则为上帝。”

陈立夫先生曾经是民国的教育部长,他将《中庸》的诚比喻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两者处于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诚”在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性,诚的威力是与任何宗教的最崇高者是相等的,是有非常强大魔力。但是,《中庸》的作者秉持孔子的“不言怪力乱神”的教诲,所以仅仅把“诚”写作为道德的原动力而已,诚既不造物、又不控制或支配万物,诚仅仅把人和天道连接一起。

而西方的直到了18世纪,才出现了一位叫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的哲学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我终生敬畏,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法则。”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庸至诚的人可以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