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殷墟发掘简史
TUhjnbcbe - 2022/9/6 19:19:00

殷墟是我国最早发掘的都城遗址,也是考古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遗址。殷墟遗址自年首次发掘,距今已经九十多年,可以说殷墟考古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发展的缩影。

殷墟发掘的第一阶段

HPKM大墓、H

殷墟发掘的第一个阶段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进行的发掘工作,时间自-年,共进行十五次发掘,发现了小屯商代宫殿宗庙基址、侯家庄王陵、H甲骨坑等重要遗存。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由傅斯年先生于年创建,同年10月,董作宾先生赴安阳小屯开展调查,并进行了第一次发掘,揭开了殷墟发掘的序幕。

第二、三次发掘、测绘场景

年,被聘任为史语所考古组主任的李济先生,主持了殷墟第二、三次发掘。李济先生曾在哈佛大学修学考古学课程,对于近代考古学方法有一定了解,因而在第二次发掘中改进了发掘方法,注重出土物的空间位置以及层位的堆积状况。

大龟四版之二鹿头、牛头刻辞

殷墟第三次发掘出土了著名的大龟四版、牛头刻辞、鹿头刻辞等甲骨精品。

小屯出土彩陶片

除商代遗存外,还出土有一片仰韶文化的彩陶片,李济先生曾著文论证该彩陶片应早于殷墟文化。

后冈三叠层

年的第四、五次发掘,梁思永先生加入殷墟发掘团队并负责后冈地点的发掘,后冈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殷墟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直接叠压的地层,即著名的“三叠层”,从而确定了三种文化的时代序列。在小屯村北的发掘,发现了大片的版筑基址。

年第六次发掘,在小屯发现的一处版筑基址上有排列整齐的柱础石,学界开始意识到此类基址应为宫殿遗迹。

此后的第七至九次发掘,仍以小屯的夯土基址为发掘重点,发掘出多座夯土基址,证实了小屯北地为宗庙宫殿所在。另外在后冈发掘出双墓道的殷代大墓,侯家庄南地则出土了重要的“大龟七版”甲骨。

-年的第十至十二次发掘,地点移至侯家庄西北岗,在这一区域发掘出十一座大墓,一千两百余座祭祀坑及小墓。西北岗发掘的大墓规模宏大,多为四墓道,出土的随葬品丰富、精美且体量巨大,可确定为商代晚期的帝王陵墓。

-年的第十三至十五次发掘,继续发掘小屯北部的宫殿区。发掘开始采用平翻法,即探方发掘法。注意建筑基址的布局关系,在乙组建筑基址附近发现了著名的甲骨坑H,出土带字甲骨片,其中完整的龟甲版,是殷墟发掘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

司母戊大方鼎

年6月19日,第十五次发掘结束,此后由于受战争的影响,殷墟发掘工作中断十余载。在此期间殷墟遗址遭受严重的盗掘破坏,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在这一时期盗掘出土的。

殷墟这一阶段的发掘主要围绕遗址的两个核心区域——小屯宫殿以及西北岗王陵区展开,另外在后冈、侯家庄南、王裕口等地点也有发掘。

发掘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有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参与殷墟发掘的人员中,有十位年轻人因朝夕相处,又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而互以兄弟相称。“考古十兄弟”是殷墟发掘的主要力量,也是中国近代本土培养的第一批考古工作者。十兄弟中,刘燿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考古所副所长、所长;胡厚宣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一代宗师;石璋如、高去寻常年从事殷墟发掘考古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为殷墟遗址的后续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这一阶段的发掘资料主要发表在《安阳考古报告》、《中国考古学报》等刊物之上,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小屯》系列发掘报告、《侯家庄》系列报告以及《大司空村》报告等。

殷墟发掘的第二阶段

殷墟发掘的第二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的发掘,时间自年持续至今。发掘地点几乎涵盖殷墟范围内所有区域,除小屯、后冈、西北岗、王裕口等已发掘地点外,新发掘了孝民屯、北辛庄、苗圃北地、梅园庄、小司空、高楼庄、戚家庄、刘家庄、郭家庄等地点。

武官村大墓

年4-6月,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重启了对殷墟遗址的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先生主持,地点在武官村北王陵东区,发掘中字形大墓一座。随葬品中的一件虎纹石磬最为精致。

-年,考古所对大司空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一批墓葬陶器,为殷墟墓葬的分期提供了资料。

安阳工作站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设立了安阳工作队,随后在小屯村西建造了工作站。安阳队的建立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发掘殷墟遗址提供了保障。

年,殷墟遗址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年,安阳队对小屯西地等十三个地点进行了发掘,基本摸清了殷墟遗址的范围与布局,发现了铸铜、制骨作坊、居址以及墓葬遗存。主要收获有以下几项:在苗圃北地、孝民屯西地发现了铸铜作坊遗址;在北辛庄南地、大司空村发现了制骨作坊;在小屯西地发现了一条长灰沟,推测在小屯宫殿区外围存在防御沟;在后冈发掘的一座圆形祭祀坑出土了戌嗣子铜鼎,内有铭文三十字,是殷墟出土铭文最多的一件铜器。

年,对大司空遗址进行再次发掘,依据大司空的发掘资料,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

-年,在殷墟西区的孝民屯一带持续发掘了近千座晚商墓葬,为研究商代晚期的“族葬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年,对于小屯南地的发掘,出土甲骨文五千余片,是继H甲骨坑后殷墟甲骨的另一次重大发现。出土甲骨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常与陶器共出,是研究甲骨文分期断代以及殷墟文化分期的可靠资料。

玉石作坊出土器物

年,在小屯村北发现一处玉石器制作作坊。

年,在小屯西北地发掘了著名的妇好墓,出土随葬品件,是殷墟发掘的未被盗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年,在东陵区东区发掘了编号为N的单墓道大墓,并确定了司母戊大鼎即出自此墓。

年,发掘确认了小屯乙组宫殿南部的一处凹字形建筑基址,从而将殷墟宫殿宗庙区的范围向南扩展。

出土铜器

年,在郭家庄西部发掘一座未被盗掘的中型墓葬M,随葬大量青铜器。根据铜器组合以及铭文可确定墓主为“亚址”,生前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高级武将。

年,在小屯东南的花园庄东地发掘出一座甲骨坑,出土刻辞甲骨片,完整的刻辞卜甲三百余版,是殷墟甲骨的第三次重大发现。

年,在洹河北岸钻探发现了一座早于殷墟小屯的商城,即洹北商城。后来又发掘确认了宫城、一号及二号宫殿基址,从而证实了其商代都城的性质。学界倾向于将洹北商城划归到殷墟遗址范围内,因而洹北商城的发现极大扩展了殷墟遗址的范围与文化内涵。

M54出土方斝及铭文“亚长”

年,在花园庄东地发掘出一座贵族墓葬M54,规格较高,是继妇好墓及郭家庄M之后第三座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贵族墓葬。

年,在苗圃北地东侧的铁三路北段,发掘确认了一处大型制骨作坊,出土制骨各环节的骨制品三十余吨,为复原殷墟时期的制骨工艺及流程提供了实物资料。

刘家庄北地道路、水渠

-年,在殷墟南部的刘家庄北地进行持续大规模发掘,发现了居址、墓葬、制陶作坊、大型道路、祭祀坑等重要遗迹,为研究殷墟都邑布局、手工业生产、族邑形态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

年,在刘家庄北地发现一座铅锭坑,出土铅锭千克。铅锭坑位置距离苗圃北地铸铜作坊较近,应是铸铜作用铅原料的贮藏地。

出土陶范

-年,在洹北商城北部发现了铸铜、制骨作坊,填补了商代中期都城手工业生产的空白。

殷墟遗址范围

殷墟发掘的第二个阶段通过对各地点的持续发掘,确认了遗址的范围与布局,新发现了众多手工业作坊、贵族墓葬、甲骨坑等高规格的遗存,以及一般家族的居址、墓地,解决了殷墟文化的分期问题,找到了早于小屯的洹北商城,从而极大丰富了殷墟遗址的文化内涵。

这一阶段主持和常年参与殷墟发掘的考古学者主要有马得志、周永珍、魏树勋、郑振香、陈志达、杨锡璋、刘一曼、徐广德、唐际根等。出版的发掘报告主要有《殷墟发掘报告》、《安阳小屯》、《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安阳大司空》、《安阳孝民屯》等。#殷墟#

1
查看完整版本: 殷墟发掘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