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被后人誉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的思想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自古以来,关于《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人们就一直争论不休。概括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易经》主要是讲天地之道及人事教训的著作(所谓“推天道以明人事”),倾向于将《易经》作为一部哲理之书。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易经》原本是供卜筮用的书,不过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或由后人“解读”出了许多道理;但从根本上说,它仍是一部卜筮之书。
所谓“卜筮”,即古代占问吉凶的巫术,用龟甲为卜,用蓍草为筮,这相当于说,《易经》乃是一部“巫书”。(此外,现代还出现了一种新观点,认为《易经》是一部史书,反映了从蒙昧时代到周朝初期的发展历史。)
前一种观点,其实从《易传》(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相传为孔子所作)就开始了。所以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易传》之后,易学又分为象数和义理两大派,尽管两派的主张有很大不同,但都有将《易经》哲理化的倾向。
后一种观点,主要是由南宋大儒朱熹提出的。在朱熹看来,《易经》原本是供卜筮用的书,从卦象到卦爻辞,都是为卜筮而写的。当然他也认为,《易经》虽是卜筮之书,其中仍包含了天下万事万物之理。
到了现代,上述两种传统观点都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支持。
认为《易经》本是一部卜筮之书的学者们指出:“易”本来就是筮书的通名,而且据古代文献记载,《易经》在周代就是由卜人、筮人来掌握的;
此外,在《左传》和《国语》中,还保存着不少用《易经》来占筮人事吉凶的历史案例;
从《易经》本身的内容看,其卦爻辞中包含着许多占断之辞,或直接、或间接地在说明吉凶,证明它确是一部卜筮之书。
而反对《易经》是卜筮之书的学者们认为:《易经》所谓的占卜,不是求神算卦,而是以蓍草摆成卦象,以便观测推断。卦象其实是给易学研究者通报一个信息,表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你懂得这些道理后,就知道如何有效地“趋吉避凶”,这就叫做“占”。
可见,《易经》并不是一部“巫书”,尽管它曾经被巫术化了。《易经》和易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如果说它是巫术,难道说中华文化是从巫术发展起来的?如果说它是巫术,千百年来这么多学者皓首穷经研究它,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支持那一边?你觉得《易经》究竟是不是一部卜筮之书?
/完.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
别忘了点赞、转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