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未来生态环境
好书导读
共读生态好书,同护绿水青山。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市治水办(河长办)、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水利局、共青团温州市委、温州市妇联等7家主办单位联合推出的《水未来参与课堂》。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物种群,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以上。无论是在天空还是陆地,海洋还是沙漠,森林还是沼泽,它们的踪迹遍布每一个角落。虽然昆虫种类繁多,但目前已知的仅万种,而且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也与昆虫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普巨著,也是一曲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就是被称为“昆虫世界永恒的史诗”的《昆虫记》。由主讲嘉宾陈静老师为我们主讲。
电视播出时间:(温州电视台公共频道)
1月26日(周三)20:15首播
1月27日(周四)13:30重播
嘉宾介绍陈静陈静,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温州市教坛中坚,温州市师德楷模,温州市未来名师培养对象。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好,请坐!今天我们进入《昆虫记》专题阅读分享会,我们先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最初的时候你喜不喜欢看这本书?
生:一开始看这本书我觉得它非常枯燥无聊,而后一次语文作业的专题阅读需要阅读一个篇章,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其实还有很多我未发现的可贵之处。
师:他的方法是先回到教科书里,看看教材有怎样的导读,再一章一章细细品读,慢慢就入情入境了。老师随机采访过30位九年级学生,得到的反馈惊人相似,大家都说《昆虫记》是所有必读书目当中最不受重视的一本书,理由是没看点、也没考点。但我们回头看教材,这本书恰是初中生必读书目中唯一一部科普书目。我又上网进行调查,发出更多问卷,多份问卷形成一个调查报告:阅读量最少的是什么作品?科普作品比例占得非常小。科普作品在日常生活中难道就这么不受重视吗?今天我们要借助这次分享机会好好和大家推广、推荐这本难能可贵的好书。
我们的自然阅读之旅设计为这么几站,我们已走过导读课、到图书馆探秘,我们也走过交流课、到机房探秘,查找搜集昆虫记的相关资料。今天我们走到了第三站《昆虫记》探秘。
我们稍稍回顾一下,这些日子发生了什么?我们到图书馆探秘,在机房专注地查资料,比读中很多同学都有感悟:比如赵一凡同学说,有的科普作品术语过于专业复杂,读来未免枯燥,但《昆虫记》能将严谨的科学知识融于故事般的观察经历中;再比如金子涵认为,《昆虫记》是一本让我们重新学会在草地上跪下的书,法布尔生动的语言让无聊的昆虫有趣起来,又勾起了我观察自然的心。真正的阅读就是自主阅读,我们这一次借助读书小组专题阅读形式,是一种共读,也是一种促读。我们请这位读书日志的作者来谈一谈她的感受。
生:法布尔的《昆虫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他非常真实地刻画,并且可以把每一个昆虫自己独有的特点描绘出来。
师:如果我们没有读这本书,我们就不知道,我们以为昆虫都差不多一个样,是吗?很好,非常珍贵的阅读体会。接下来,走入《昆虫记》探秘阶段,今天有三个小组集中展示,下面有请子涵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是金子涵,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下,如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向法布尔学习写作。有位网友发出这样的提问:我该如何向法布尔学习写作呢?在线等,急。另有位网友给予了他回复,他从《昆虫记》书上摘了一段话“豌豆象只吃掉为自己挖掘狭小的孵化室所必须弄掉的物质,而其余部分完好无损。美洲的菜豆象则不会这么手下留情,它要把自己那颗的豆子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这一堆连猪都不吃的垃圾。”看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我们小组总结了以下手法:它将两种昆虫进行比较,有效地突出了该昆虫独特之处,不至于千篇一律。法布尔对于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写作手法及技巧,如法布尔在描写菜豆象时,他的语言是比较诙谐的,会使读者感到十分的有趣,同时也很形象地描写出了昆虫的特点。那么到底该如何向法布尔学习写作呢?接下来让我们总结一下刚刚那位网友的回复,这是一张思维导图,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法布尔的写作特点是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我们可以使用准确的科学专业术语,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二、与不同对象进行比较突出特点;三、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观察之后再将多者进行对比描写;四、我们也同可以通过较幽默、生动、传神的语言来描写昆虫,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拟人手法,使其更加拟人化、更加形象。
主持人:在许多人眼里,昆虫是不起眼的生物。其实,历经几百万年的进化,小小的昆虫已成为高度发展而又复杂的生命群体。它们在湖畔和花丛中相亲相爱,在森林和草地上繁衍栖息;为了生存,它们善于分工合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自有生存的策略;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有出奇制胜的法宝。在昆虫世界里,有着人类社会一样的秩序与美好,也有着同样的激烈与残酷。接下来请继续走进今天的好书导读,看看法布尔怎样描写他眼中生趣盎然的昆虫世界。
师:接下来,我们将聆听辰铭小组带来的比较阅读。掌声欢迎。
生: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由我代表我们读书小组向大家汇报阅读成果,我们探究的主题是:以食粪虫为例探究法布尔的写作风格。首先我们来对比阅读两个片段:一个来自百度百科,一个来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蒋佳希有请你来帮忙读一下百度百科吧。
生(朗读):蜣螂俗称屎壳郎,属鞘翅目——金龟甲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有一定的趋光性。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
有1到2.5厘米长。蜣螂通常以粪便或腐殖质为食,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来自百度百科。
生(朗读):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缩成一团,又圆又厚,行动迟缓,肯定是对圣甲虫的体操技能一窍不通。它的爪子极短,稍有一点动静,爪子就缩回肚腹下面,与粪球制作工们的长腿简直无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样子,就容易猜想得到它是根本不喜欢推着一个大粪球去长途跋涉的。西班牙蜣螂确实是喜静不喜动。一旦找够了食物,夜间或者日暮*昏时分,它就在粪堆下挖洞。挖的是个粗糙的洞,能放得下一只大苹果。然后,它三下两下地一扒拉,粪料便成了屋顶,或者至少挡在其门口;体积颇大的食物没有一个准形状地就落入洞中,这也正是它贪馋好吃的明证。——选自《昆虫记》。
生:对比阅读可以发现,百度百科的文字描述非常理性,读起来确实非常枯燥无味,而《昆虫记》非常生动形象。比如《昆虫记》对西班牙蜣螂外表的描写,法布尔写道,“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身子矮胖”是形容人的,而法布尔却用来形容昆虫,仿佛昆虫就是人,非常形象。通过上述的对比阅读,我们总结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第一是具有文艺笔调,既有对昆虫非常形象的描述,也有个人情感流露;第二是法布尔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他的行文非常活泼,语言也非常诙谐,还常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实在是情趣盎然。
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法布尔会形成这样的写作风格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法布尔写《昆虫记》需要成年累月地观察昆虫,他研究昆虫可谓是废寝忘食,研究土蜂用了2年、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用了25年、研究隧蜂前后经过了30年,而研究蜣螂用了40年。而且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故事,首先是法布尔有次爬上果树观察蜣螂活动,看得忘记了时间,直到有人喊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的王国里醒过来;还有一次,法布尔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活动,一连看了好久,还有人骂他是个怪人,但他特别专注,根本就没有听到别人的评论。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从小就形成了,在上小学的时候常常跑到乡间野外,他的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者其他动植物。他15岁考入师范学校,那时候的工资比较低,但是他愿花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部关于昆虫的著作。法布尔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他并不像当时的昆虫学家一样,研究死的昆虫和昆虫各个部位的形状,而是把昆虫放到它的生存环境里观察习性。
生:我推荐大家可以结合阅读一下《法布尔传》,这样对《昆虫记》有更深刻的了解。《昆虫记》堪称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让人读来实在是一场精神盛宴。周作人曾这样评价法布尔:“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看到周作人先生这句话,让人感到特别亲切。
师: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读到了他人的一些评价,跟这个小组特别有共鸣。再次感谢他们。最后,我们请周垣小组上来分享。
生:我和金子涵为大家带来“人性关照虫性”这一特点的专题探究。接下来,让我们先欣赏一段《昆虫记》中的片段吧!
生(朗读):“它们双方身体对身体,胸部对胸部,你顶我撞开来。它们的爪子绞在一起,节肢缠绕,角盔相撞,发出金属锉磨的尖厉之声。然后,把对手掀翻,挣脱开来的那一位便慌忙爬上粪球顶端,抢占有利地形。围困又开始了,忽而抢掠者被包围,忽而被抢者受包围,这全由肉搏时的胜败来决定。抢劫者无疑贼胆包天且敢于冒险,往往总是占据上风。因此,被抢掠者经过两次失败之后,便失去了斗志,明智地回到粪堆去重新制作一个粪球。”
这是一段圣甲虫抢掠粪球的小故事,我们小组命名为《昆虫记》中的爱恨情仇。在这篇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弱肉强食在昆虫世界中的明显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应该是昆虫界的生态平衡原则。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也一定有坏。我们还可以去想、去思考,它到底是为什么要去抢这个粪球呢。我读《昆虫记》后了解到,圣甲虫抢劫粪球可能是为了它的宝宝们,它会把宝宝放在粪球中最柔软的地方,就像小时候的我们被妈妈放在温柔的婴儿床上,这也体现了圣甲虫的母爱,昆虫世界中的爱。在这个世界里,除了残酷的互相杀掠,同时,在这篇著作中也有着浓浓的温情。
生:李周垣同学说得非常对。我认为法布尔用自己的视角带入昆虫的生活中,是用昆虫的世界来反观我们人类的社会。人类就和昆虫一样,同样存在着食物链
弱肉强食的现象,只不过在昆虫社会中更加明显罢了。同时,在我们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爱,不只是母爱,还有同学与同学间的关照。所以作者就用“以虫性观照人性”的方法,从虫性中折射出人性的鲜活与冷漠,从而让人类知道,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有敬畏与尊重。
师: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