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生和老师写高考题的思维差异有哪些看老师
TUhjnbcbe - 2022/7/3 18:01:00

最近跟高中生讲阅读题,很多娃问我,老师你是怎么想的?

想当初备战高考的时候,科技短文阅读总是错,丢一道选择题想在作文上补回来是相当困难,为了守住这块阵地,我买了一本专项训练的书,刷完总结出题人的思维套路,从此以后那时的“科技短文阅读”就没做错过。

大学时周末在校外做家教,当时只接高三的娃,why?高三*要补习的都不差钱,就像癌症晚期患者听说有灵药救命,人命和钱包哪个重要?分数和钱包哪个更重要?哎,哪像现在我的小班价格是如此的良心!人长大了总要做点有情怀的事嘛!

那时我做家教的价格一般都是市场价格的2-3倍,每次接到一单,看着比我小一两岁的学生狐疑的眼神,就使出绝招:随便挑一篇“科技短文阅读”,我不看文章可以把题做对,做不对,哥就当做公益,后面免费给你补习!

表演开始,学生把文章做全封闭遮挡,待我在两三分钟后给出答案,再看那张脸充满了复杂的表情:

还是狐疑,你蒙的吧!

是不可思议,这哥们怎么做出来的?

是后悔和一万只草泥马奔腾的波涛汹涌,真要给双倍学费啊?

是欣喜,我爸妈从哪找来的牛逼老师?我的高考语文有救了!

为了他脸上只留下最后一种表情,我决定让他随便考,再考一篇……再考十篇又何妨?直到欣喜、惊喜、惊艳等各种表情绽放,再看我时,眼里反射着我头上焕发的金光!毕竟涉及到钱的事,必须是不带一丝犹豫的绝对信任,就像《琅琊榜》里靖王和梅长苏去请长公主在皇帝寿宴上揭发谢玉罪行的那一幕一样,

这种信任不是交易,不带任何功利,当这种信任产生,我教的愉快,学生也学得开心,进步自然也快!

好了,言归正传……

今天忽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展示我自己写一些高考题的思维方式。

十几年前的高考题,科技短文阅读一般3道选择题,第一道考概念理解,第二道考信息提取,第三道考信息推断,跟现在没啥差别。网上或买一本参考书,都是各种详尽的解析和套路,看那些解析和所谓的方法一看就懂,但是自己换一篇文章照样不会写,why?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特例!

不是特例不能信,而是你得从里面找到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规律!

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这一概念来自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在这儿我给他定义为:水平不在一个层次,思维不在一个层次的战斗。即从一个高度去俯看解决高考题。事实上,很多老师高水平老师自己做题都是依靠这种方法的。当然,一些天赋异禀或者读书量过人的孩子,他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举几个例子:

(年全国I卷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这个题,我在做的时候,不用看文章,直接看到B选项就可以选出来。因为B选项违背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论知识:理性认识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认识常常存在滞后性。结合关联词语,这个词我写不需要超过30S。

(年全国I卷第1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这个题,同样的做的时候不用看文章,看到D项直接选。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也就是说鸟真的可以和人产生后代?(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墮其卵,简狄取呑之,因孕,生契。)王国维写了两篇论文可以证明这是真的?恰好我对甲骨文学和甲骨文四堂还有点了解,王大佬的这两篇文章只是证明了先王名号及次序,和殷本纪记载的大体差不多,证明了殷本纪先王名号及次序记载上基本可靠。事实上还进行了纠正,史记中的记载还是有一些出错了,王大佬认为“报丁—报乙—报丙”应该为“报乙—报丙—报丁”。

相较于学生来说,老师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就拿语文来说,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毕业之后,对中外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艺美学、文本解读等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基础认知。这些事高中语文教师真正领先高中生的地方。可能有人会问,高考是应试教育,又不会考这些!

那么,高考的命题人是谁?大学老师为主。看省自主命题时的湖北卷就知道了,都是武大华师那几个年至耄耋的老头。他们命制的试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挑选出那些适合进入大学进一步培养的学生,所以在命题过程中多少都会渗透学科内容进去。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一所师范院校学习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很多师范生本末倒置了,认为自己以后当老师,大学期间拼命研究高考题,专业课反倒疏忽了,这是不对的,也是危害极大的,最终也是走不远的。

当然,这种降维打击的思维方式在平时授课中并无多大用处,因为不能以这种方式给学生讲题,学生无法理解。学生做题,更多的是靠提升熟练度,不断的做题,以至于形成肌肉反应,类条件反射,从而获取高分。

降维打击另一个形象的例子应该就是竞赛。学过竞赛的人,刚回来考试可能不太适应,但适应之后很快就可以解决题目,能够很迅速很准确的解决考试题目。因为我们的中学竞赛很大程度上是提前学习了大学内容,这样高考降维打击简直不要太爽。

另外我们会发现爱读书,书读的多的孩子,即使不怎么做题,高考语文考的也不会太差,原因也在这里。

只不过语文这样的学科,要想实现降维打击需要大量的阅读加上大量的专业知识。

所以一个高中生要达到降维打击的素质,要具备两个前提:

一、广泛大量的阅读。阅读所产生的效果大小取决于一个人先验知识背景的储备。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人家今天考你一碗水,你至少得储备一缸水!很多学生觉得文章读不懂,不是有文字障碍,九年义务教育额阶段就已经掌握了五六千汉字,阅读完全没障碍,真正难的是那些概念所涉及的知识面。所以多阅读,就是相当于给一篇阅读铺垫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然而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硬伤!

二、注重语言逻辑辨析。因果、递进、概念、范畴等这些在逻辑学里常常出现的词汇,不会在出题语言中,但是一定蕴含在题干或者选项中。平时注重语言逻辑推理,可以一下子从题意中看到出题人的“小九九”!当你能俯视高考题的时候,就做到了降维打击!

当然,也许在真正的学神看来,我这些也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他们能实现更高维的降维打击!

丑石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生和老师写高考题的思维差异有哪些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