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看展小贴士华美再现汉代木漆器保护成果
TUhjnbcbe - 2022/6/15 23:00:00

《华美再现——汉代木漆器保护成果展》

年10月26日,《华美再现——汉代木漆器保护成果展》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幕。展览展出了扬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仪征博物馆收藏的汉代木漆器文物及标本共计余件。如此大数量且高等级汉代木漆器文物集中展览,近年来在国内尚属首次,展览将持续至年1月8日。

此次展览由扬州博物馆与荆州博物馆合办,其目的在于:

①荆州与扬州作为战国及两汉时期楚地的重要城市,虽然相隔千里,但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木漆器是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秦汉木漆器是我国古代漆器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首次将如此珍贵的汉代木漆器文物集中展示,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中国古代木漆器艺术鼎盛时期的饕餮盛宴。

②年,扬州博物馆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合作成立“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值此技术合作五周年之际,向广大观众集中汇报工作站成立5年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文物保护修复角度,使参观者对汉承楚风的浪漫主义美学发展之历史状态,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展厅现场照

精品文物介绍

汉代·金银贴箔人物瑞兽纹漆奁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是一件西汉晚期的金银贴箔人物瑞兽纹漆奁,年扬州市西湖镇高南组西汉墓出土,由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保护修复。金银贴箔就是将*金、白银锤鍱成极薄的箔片,裁刻成各种图案,或在上刻画细线纹理,用黑、红色漆勾勒人物五官衣纹,以及动物皮毛斑纹等,描绘出逼真的形象效果,然后用漆灰牢牢的固定在漆器上。汉广陵国是出土西汉晚期金银贴箔漆器最多最集中的地域。其贴金银箔漆子奁、贴金银箔漆面罩等,工艺精湛、图案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代表了西汉晚期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这件金银贴箔人物瑞兽纹漆奁,使用金银箔剪裁出云气山川、凤鸟瑞兽等图案,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狩猎、骑射、斗兽以及羽人捣药等现实与神话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西汉·素面铜柿蒂饰漆面罩

扬州博物馆藏

漆面罩,是流行西汉晚期覆于死者头部的一种殓具,被放置于逝者的头部到前胸位置,其基本造型一般为四方形盝顶式,顶下三面立板,一侧敞开,三侧垂直,左右两侧立板下开马蹄形孔(约人耳位置),后侧立板中壁开一方形孔(约头顶位置),盝顶前桥微折曲上翘,内多镶嵌铜镜或玉璧(琉璃璧),外部施以彩绘,有的局部镂雕,或辅以鎏金铜饰、金银贴箔,精工制作。此件素面铜柿蒂饰漆面罩,年扬州市邗江西湖胡场22号墓出土,全器于胎骨上加裱纻布,然后髹饰黑漆,并在盝顶面和前舌顶面加饰八个鎏金铜柿蒂饰。漆面罩是扬州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汉代葬具器型。全国漆面罩约80%出土于汉广陵国地域,对研究广陵国地区汉代丧葬制度与文化礼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西汉·彩绘龙鸟纹漆盘

荆州博物馆藏

凤鸟是楚文化的装饰特征,在楚人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山海经》中说:“南方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凤鸟寄托着楚人对祖先的深厚感情与崇拜。楚人赋予凤雍容华丽的姿态,以为只有在凤鸟的引导下人的灵*才得以飞登九天,周流八极。此件彩绘龙鸟纹漆盘,江陵高台M2出土,内底正中由3道黑色细线组成3个同心圆圈,中心用彩绘1鸟和小型龙纹4条。同心圆四周用绘制抽象龙纹6条,已同心圆内鸟头方向为上方,在同心圆外的上、下两部位各绘大型龙纹1条和鸟1只,龙尾深入同心圆内,左右两侧部位各绘中型龙纹2条。整个盘内绘有10条龙,3只鸟。构图布局对称,线条流畅,龙体卷曲,首尾隐于云气之中,极具抽象写意,鸟儿以写实手法工笔细绘,姿态优美,生动传神。

西汉·木刻版画

扬州博物馆藏

此件木刻版画于年在西湖胡场墓葬出土,长约2.3米,高约0.8米,在此次展览中属为数不多的大体积文物。版画上所描绘的,正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右边展示了墓主人生前的环境: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艘船在运送粮食,此外,墓主人还有一个大型的住宅,宅前有两个阙楼,阙楼中间有两个人在做建鼓舞,而上方则刻有金乌逐日,反映出墓主人企望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望。此件板画不仅是时代特色、人文情感的艺术结晶,也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部纪实史书,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民的愿望,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刀刻的力之美,让整个板画中点线面自然融合,呈现出蓬勃生机,大胆,雄伟壮观。刻刀赋予的金石之味加上线条轮廓的精细,将力道的呈现刻画得入木三分。

西汉·玳瑁贴饰漆樽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广雅疏证·释器》:“尊有盖,有足,其面有鼻。”其基本形状为圆筒形,三足,一般有盖,器壁有环形铜鋬的器物。玳瑁则特指玳瑁(爬行纲海龟科动物)的背甲,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龟甲的脊棱磨除。此件玳瑁贴饰漆樽,年扬州市西湖镇高南组西汉墓出土,由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保护修复。木胎,圆桶状,平底,下置三蹄形足,鋬缺失。内满髹朱漆,素面无纹。外壁上下口沿处髹黑褐漆,中间部分贴饰玳瑁薄片一周,极为罕见。

漆器修复介绍

木漆器类文物因其材质本身缺陷性,在长期埋藏过程中,许多器物其内部结构已十分脆弱,加之器物出土时或出土后缺乏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使本来饱水的器物在出土后遭受到更大的损坏。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必须对其病害腐蚀状况、材质腐蚀机理以及藏品保存环境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为全面对其实施科学保护修复打下基础。

在对文物进行保护时,其本质是保护文物所蕴含的珍贵历史文化信息,而不仅仅是在保护文物材料自身。但因文物实物是珍贵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我们通常是通过保护文物实物而达到保护历史文化信息这个本质目的。因此,我们在对木漆器文物进行修复时,首先要尽量避免对文物造成新的伤害,在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也完全选择大漆、瓦灰、木屑等传统天然材料,从而保证修复过程中的材料与方式与古代木漆器文物制作时尽量相同,从而做到“修旧如旧”。

修复工具与材料

顶撑法修复文物

对于变形的木漆器,特别是中空的、圆筒形的器物,常采用顶撑法对其进行整形:选用适宜长度的竹条,对变形部位(凹陷处)施加外力将其缓慢撑起,逐步增加竹条长度,使凹陷部位逐渐恢复原有形状。

夹板法修复文物

这是一件正在使用F型夹对其进行整形的汉代漆案。由于木质胎体应力的作用,漆案发生扭曲变形,无法保持处于同一平面。使用F型固定夹,配合木板对其进行整形,必要时可采用加温等手段,使漆案逐步恢复平整。操作时要注意逐步增加夹板外力的大小,既要保证有效的整形效果,更要保证文物的安全,防止外力过大发生断裂等二次伤害。

西汉·铜耳彩绘龙纹耳杯(修复前)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汉·铜耳彩绘龙纹耳杯(修复后)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是一件经保护修复后的铜耳彩绘龙纹耳杯,保护前存在胎体饱水、糟朽、断裂、残缺以及漆膜残缺、鼓泡等病害。文物保护工作者首先对其进行病害统计与分析检测,建立修复档案,确定修复方案,经过脱水、干燥、胎体粘接与补全、漆膜修复以及彩绘修复的步骤,历经四年时间最终将此件文物努力恢复到其原始形貌,从而得以在此次展览中与大家见面。否则可能只能静静的躺在水中,最后慢慢走向消亡……

还有更多精美的漆器,以及漆器修复的秘密,欢迎大家来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哦~

vafist_sceen__time=(+newDate());if(""==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展小贴士华美再现汉代木漆器保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