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写材料,就是指文字的承载物,如龟甲、兽骨、钟鼎、竹简、木牍、缣帛、玉器、石器、纸张等;古人使用契刀、刻刀和毛笔将文字刻写于这些材料之上,书法作品随之产生。
甲骨
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兽骨一般是肩胛骨,有鹿骨、虎骨、犀牛骨等,犀牛的骨头较为珍贵,人们除了刻字,还在上面雕刻花纹。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殷商时期最大宗的书法文字资料。
青铜
在青铜器皿上铸造文字,极大地开拓了殷商以甲骨为载体契刻文字的创作空间。青铜器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东周以来则逐渐形成以铜器、石器为主的铭刻体系。六朝以后,铜器铭文不再流行。
竹木
秦汉时期书写材料主要为竹木制成的简牍,竹为简,木为牍。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简牍仍继续用作书写。最为典型的竹简有湖北云梦睡虎地简和山东临沂简;木简有敦煌汉简和居延汉简。出土简牍年代跨战国、秦、西汉、东汉以及三国。简牍虽窄,但章法布局仍能匠心独运,用笔率意天真,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
缣帛
除简牍外,秦汉时期用作书写的重要材料还有缣帛。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但因价格昂贵、不易修改,使用范围有限,始终未能取代简牍作为书写的主要载体。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和马王堆帛书、甘肃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的西汉缣帛信件是目前不可多见的缣帛书迹。
纸
按照吸墨的程度,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弱吸墨纸类,以笺纸类为主。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漫开,色彩鲜艳。如:薛涛笺、粉蜡笺、捶纸、鱼子笺、金银花笺等;一种是强吸墨纸类,以宣纸类为主。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虽然出现较晚,但已取代笺纸,成为最普遍的书写用纸。另有毛边纸、元书纸等。
石
广义的石刻包括墓碑、碣石、摩崖、功德碑、墓志、塔铭、造像、石经、经幢等形式。常见的古代碑刻有功德碑、纪事碑、墓碑、造像题记碑、题名碑、宗教碑、诗文碑、书画碑等。碑刻文字多由书法名家书写,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等,皆为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亦是历代学书者的临摹范本。
墓志是将死者的姓名、籍贯、郡望、官爵及生平事迹铭刻在石、砖、瓦上等,作为随葬物品。其书写风格迥异,富于变化。大都不属名家手笔,是在以二王为代表的精英书法系统之外的另一种书法面貌。
总之,如此庞大的书写材料系统不仅仅是书法的物质载体,更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