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评论区不少人来问,虚火什么?
简单讲,虚火就是身体缺乏津液,阴虚了,
健康的身体本是阴阳平衡的,现在阴虚了,无法驾驭住阳气,多余的阳气自然就会在体内乱窜,所以人就会觉得烦啊、热啊、上火之类的不适。
中医将阴虚所致的热证,称为虚火,也可称之为阴虚火旺。
那阴虚火旺怎么治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的名方——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熟地、龟甲、知母、*柏、猪脊髓
滋阴补液熟地,黑黑的,味甘性温,入肝、肾经,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甘味善补,因此,熟地尤善滋补肝肾之阴虚,被历代医家视为“补阴之要药”。
中医还认为,肾主封藏,所以熟地还有增强肾之封藏功效。
《本草从新》里就说,熟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
说的就是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熟地
龟甲,就是乌龟的背甲或者腹甲,为血肉有情之品。
龟甲既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虚,以退内热,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火,
又能潜降肝阳,以息内风,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
一些小朋友发育迟缓,囟门不合,在中医看来就是肝肾阴虚所致,
这个时候,熟地配上龟甲,效果显著。
龟甲
知母是一味苦寒的药材,
《神农本草经》言知母,"主消渴热中。”
消渴,字面意思即口干舌燥,说白了就是身体缺水。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以前,一些老式小区,住在高楼层的人往往会因为小区内的水压不足,而有出水量小的苦恼,如果再遇到点什么问题,就会有断水之嫌。
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一旦体内缺乏津液的滋润,第一个遭殃的,必然是处于最上端的口舌。
《药性论》就说,“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知母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入肺、胃、肾经。
可滋润三焦之脏腑,如同给干旱的身体,迎来了一场久违的甘霖,
滋了阴,润了燥,顺带的把虚火也给灭了。
知母
清热燥湿*柏,是一味大苦大寒之药。
多苦呢?较之*连,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医认为,阴虚了,火自然就会旺,
刚刚提及的三味药,将滋阴已进行到底了,
然虚火仍然像脱缰的野马,在我们的身体内肆意妄为,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柏了,
苦能燥湿,寒能泻火,所以*柏是一味非常善于清热燥湿的药材,
不仅可以把脏腑里的虚火给掐灭了,
还可以跑到我们的骨子里,熄灭骨缝里冒出的热,这种发热,中医称之为骨蒸潮热。
《神农本草经》讲,*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
《日华子本草》云*柏,可以"安心除劳,治骨蒸。
*柏
最后,把这四味药材磨成粗粉,用猪脊髓蒸熟,
猪脊髓和龟甲一样,都是血肉有情之品,善滋阴,
蒸熟以后,做成丸药,就叫大补阴丸。
有人可能要问了,它和六味地*丸有什么区别?
六味地*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我们简单的做一个剖析:
六味地*丸,顾名思义,主要由六味药材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古人将这六味药分为两个阵营:三味补药,三味泻药,即三补三泻,
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补阴,山茱萸呢,之前我们聊过,可阴阳双补,所以这里还有一点点阳中求阴的味道。
三泻:泽泻、茯苓泻湿,丹皮泻火。
所说也有泻火药,但丹皮泻火之力远不如*柏。
所以说六味地*丸滋阴可以,清热的作用略微有些逊色。
又有人要问了,知柏地*丸是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柏两味药材,
这样一来,清热的作用旗鼓相当,
那么知柏地*丸是否可以替代大补阴丸呢?
非也!
知柏地*丸滋阴主要用到了熟地、山茱萸、山药这三位药材,
熟地补阴要药,滋阴之力自然没话说;然而,山茱萸和山药药性偏缓和,较熟地自然逊色不少。
反观大补阴丸,用到了熟地、龟甲、猪脊髓。熟地前面已经提过,龟甲和猪脊髓都是血肉有情之品,滋阴之力,岂是草本木本的这些药材可比。
所以说,知柏地*丸的滋阴之力犹如一员大将带着俩小弟,而大补阴丸呢?就是三员猛将。
所以,大补阴丸滋阴的力度比知柏地*丸要大得多。
因此,在用药的时候,可以遵循这么一个原则:
阴虚,内热不重的人,用六味地*丸;
阴虚,内热又比较重的人,用知柏地*丸;
阴虚、内热都很重的人,用大补阴丸。
下面再来讲讲阴虚的几个比较典型的症状,以方便大家自我判断。
1、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指的就是我们的不仅手心、脚心发热、还有胸口这块儿也会莫名其妙的感到烦热,这种现象到了下午和晚上尤其明显,还些人会脸颊潮红,而且发热。
2、盗汗
所谓盗汗,简单讲,就是晚上出汗。盗汗严重者,到了晚上,汗一身一身的出,衣服也能打湿,严重影响睡眠。
3、骨蒸潮热
上文已经提过了,所谓骨蒸潮热,就是热气从骨子里一阵阵的往外冒,大补阴丸中的*柏和龟甲都是治疗骨蒸潮热的良药。
4、口燥咽干
老觉得口渴,老想喝水,可是明明喝了好多水,还是口干舌燥。
5、舌少苔或无苔
从舌象上来看,阴虚的人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舌苔。
最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大补阴丸中的药材偏于寒凉,
所以,一些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不宜服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胆经一通,万病无踪,一个穴位通肝胆,相关疾病全解决中医:两个穴位,每天按按,可调脾胃,眼睛更“晶亮”中医: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你的脚上有个穴位可以养脾救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