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辞卜骨/商
牛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传),英国伦敦市大英博物馆藏。
刻辞卜骨/商
甲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刻辞卜骨/商
牛甲,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高古的商周金文
金文是先秦时期铸刻于铜器上的文字。因为中国古代称铜为金,于是青铜器铭文叫作“金文”或“吉金”,金文又称钟鼎文、大篆。
西汉时就有青铜器出土,但发现和研究在北宋时才稍有成就。金文的研究兴盛于清代。
(1)商代青铜器铭文
最早的金文是商代早期青铜器上的族徽符号。一般铸于铜器腹内或颈部、底部,个别在肩处,最多铭文有数十字。
亚字方罍铭文/商
前14至前11世纪,青铜,上海市博物馆藏。
后母戊方鼎铭文/商
青铜,河南安阳武官村北地出土。
宰甫卣/商
宰甫卣之拓片所表现的,其书法已臻成熟之境,清俊健劲,可谓金文之杰作。
(2)发达的西周金文西周是金文最为发达的时代。西周有铭文的青铜器不仅数量上比商代多,而且铭文较长。
天亡簋铭文/西周
青铜,陕西岐山出土。
大孟鼎铭文/西周
青铜,陕西眉县礼村出土。
墙盘/西周
墙盘出土于陕西扶风,盘内铭文余字,此拓片字体清练,布局匀称,笔势流畅,运用自如,转折处多用圆笔,已开小篆笔法之先河。
三、石鼓文与战国盟书石鼓文是东周最重要的石刻文字,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声名显赫,被人称为“石刻之祖”。唐初在陕西省凤翔县三原发现《石鼓文》。文体是四言诗,由于记载的是秦国君主打猎的情景,所以他也叫《岐阳石鼓》、《陈仓石碣》、《猎碣》。有多年历史的《石鼓文》现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全文共有个字。可现在在第八鼓上却字迹全无,九只鼓仅存有多字。《石鼓文》书法在唐初就被“虞、诸、欧阳共称古妙”。被称为古今之一绝。而且《石鼓文》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石鼓文/战国
纸本墨拓,陕西凤翔三原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在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结盟订誓时所记下的盟辞,叫作盟书或战书。年,在山西省侯马市东的春秋末期晋国遗址中发现了侯马盟书,共有多片,有件保存完好,并且字迹清晰。在玉片和石片上用毛笔写盟书誓辞,以朱红色为主,墨色为辅。其字数有多有少,最多的一片有字,这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书写文字。侯马盟书/春秋
*玉,山西侯马出土。
四、李斯与秦朝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车同轨”、“行同伦”、“书同文”三同*策。以秦国的文字为标准,丞相李斯将秦国地区原来通行的以籀文为基础的文字体系如石鼓文、诅楚文等加以简化或保留,制定了后来被称为“小篆”的官方使用的统一标准文字“秦篆”。琅琊台刻石/秦
就传此石为李斯所书,记始皇之盛德奇功,为秦传世最可信之刻石,为小篆之精品,用笔雄浑清丽,结体圆转,颇有《石鼓》遗风。
泰山刻石/秦
《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亦传为李斯所书,秦始皇二十八年(前年)刻,其拓为最早为宋拓,存字,原碑今在泰山碧霞元君祠中,字迹剥蚀,仅寥寥数字。此碑乃小篆之标准体,布局疏密得当,线条流畅。
李斯《仓颉篇》、赵高《历篇》和胡毋敬《博学篇》对当时统一文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在这三部作品已不复存在,我们今天只能从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的残疾中揣摩到。除此之外,《碣石》为清乾嘉年间重刻,《会稽》由元人重刻,只是徒有其表。《之罘》《东观》现只是记录,实物已失。流传最广的只有《峄山刻石》,在翻刻品中精品为郑文宝长安摹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