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虚不受补之我见
TUhjnbcbe - 2022/5/13 16:28:00

虚不受补之我见

北京中医药大学于道进

考医籍文献,虚不受补之说由来已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曰:余虽用补,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何也?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资寇,岂有虚者不可补,实者不可泄之理哉?不虚者强补,不实者强攻,此自是庸工不识虚实之罪也(《儒门事亲》)。张子和虽未指名道姓的批评虚不受补,但他批评的严厉语言足以证明当时虚不受补之说的流传已经很广泛了。到了嗜补成风的明朝,由于滥补产生了一些不适,或不良反应,于是虚不受补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的温补名家张介宾说:凡虚损既成,不补将何以复?而有不能服人参,熟地及诸补药者,此为虚不受补。《景岳全书》这算是给虚不受补做了一个简要的解释。李中梓也说:虚劳证,受补者可治,不受补者不治。显而易见,李中梓也是赞同虚不受补之说的。此后虚不受补的流传越来越广,到清代,这种流传影响到了宫廷内外,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虚不受补之说,时至今日,在医界,在大众仍存在着较大影响虚则补之是《内经》提出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如《素问·部九候论》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有余折之,不足补之损者益之;《灵枢·根结篇》讲: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对照《内经》的这一治疗原则,虚不受补之说显然是错误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虚不受补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抨击。张子和认为虚不受补是庸工不识虚实之罪也;清代名医吴鞠通则认为是俗传,王清任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虚不受补是延医,是庸工的托理之词。

所谓虚不受补就是服用补药后对身体健康不但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有的甚至加重病情。如服用人参不当出现的高血压、神经兴奋、皮疹、腹泻,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还会出现急性中*症状,表现为鼻出血、胃肠道及脑出血等。即人参滥用综合征,造成所谓虚不受补,所产生的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辨证不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髓。每一味中药,每一种食品,每一首方剂都有它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虚证既有阴阳气血之分,又有五脏之别,所以补虚必须对证,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制宜,百人一方的补剂是不存在的。若不分阴阳气血,不辨五脏所属的滥补、过补、呆补,当然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甚至加重病情或增添新的疾患。古人云:不别阴阳,开口动手便错。临床中因阴虚而误用鹿茸(代)、高丽人参等温热助阳之剂,而出现头昏头痛、鼻出血的病例并不少见。因气虛而误用熟地*、阿胶等滋腻碍脾之品而出现脘腹胀满,纳呆乏力,大便溏软的病常见。正如程钟龄所言: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医学心悟》).

(二)只补不泻

《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这就是说,外邪只有在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能侵入机体而发病,疾病的发生往往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较多,因疾病使脏腑功能减退,气血减少,气机失常,布化失权,以致产生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反过来又作为病因导致其他疾病,此宜标本兼治补泻同用,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若不分虚实,只补不泻,就有闭门留寇之患,使病情缠绵而出现所谓虚的受补的症状,亦如程钟龄所言:即其人本体素虚,而客邪初至,病势方张,若骤补之,未免闭门留寇。(《医学心悟》)心禅僧亦云:若外邪正盛,或病初愈而邪未尽,误投补剂,必致邪与正为互,如油入面,莫能去也,致成终身之疾。(《一得集》)叶桂也说: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真而往也。(叶桂《温热论·外感温热篇》)吴鞠通在批评虚不受补之说时说:俗传虚不受补,便束手无策,以为可告无愧。盖曰非我之不会补,彼不受也。不知虚不受补之症有三,一者湿热盘踞中焦;二者肝木横穿脾位;三者前医误用呆膩,闭塞胃气而然。湿热者宣其湿而即受补;肝木横者,宣肝络,使不克土即受补;误伤胃气,先和胃气。我们浏览一下古今著名的补益方剂,不难发现大多数方剂都是补泻并用,通补兼施的,很少有纯用补法的,这与临床上纯虚的患者极少见是相符的

(三)不辨五脏

心肝脾肺肾各有所司,各有所主,其虚都有各自独有的临床表现,所以治虚一定要搞清楚是何脏虚,是阴虚还是阳虚。再针对性的调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难经》指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难经·十四难》)讲的就是针对五脏虚的治法。若不分五脏蛮补、呆补、过补,就会导致所谓虚不受补一些不适症状。如原本脾胃虚弱,运化失杈,若误用滋阴养血的熟地*、阿胶等滋腻之品,就会使纳化更差,脘腹胀满,腹泻等不适之症。本来是肝肾阴虚而误用鹿茸(代)、人参等补气助阳之属,犹如抱薪救火,火上浇油而出现咽喉干燥,口舌生疮,头昏目眩,鼻出血等不适的症状。

(四)配伍不当

药物功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合理配伍才能使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减少,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补药也是如此,综观古今补益之名方,组方均是动静结合,补泻同用,阴阳并施,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理气醒脾,归脾汤中用广木香行气醒脾,使整方剂补而不滞,六味地*丸中的三补三泻,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就补肾阴的六味地*丸加用温补肾阳的肉桂、附子而成,补肾阴的左归丸即六味地*丸去牡丹皮、茯苓、泽泻加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而成,起到了阴中救阳、阳中救阴的效果。岳美中老先生说人参、*芪、白术、炙甘草都是好药,但用后易产生胀满。纠偏之法,服人参者,加莱菔子以消之;服*芪者,加陈皮以消之;服白术者,加枳实以消之;服甘草者,加肉桂以消之。(《岳美中医话集》)临床中只有这样合理配伍,正确组方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否则蛮补、过补、呆补就会导致补阳而上火,补阴而滋膩碍胃等一系列所谓虚不受补的症状。

(五)选材错误

对于特禀体质的人而言,对很多食材和药材均过敏,有的人吃鸡蛋、喝牛奶会出现脘腹疼痛、腹泻,有的人食用蟹、虾等水产品和海鲜会出现荨麻疹,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有的人吃人参、灵芝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等。对这些特禀体质的人群要倍加小心,要认真做过敏试验,找出过敏原,避而不用。进补的方法很多,选材也十分广泛,此材不行用他材,努力做到既进补又不产生过敏反应,至于高脂血症、高血尿酸的患者,要认真调整膳食结构,少进动物类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善莫大焉。若不分体质,不知过敏原的蛮补当然会出现过敏反应的一些症状,即所谓虚不受补的症状.

(六)胃气绝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灵枢·玉版》云:胃者,水谷气血之海。《素问·平人气象论》亦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张介宾说:夫胃气之关于人者,无所不至,即脏腑,声色,脉候,形体,无不皆有胃气,若失便是凶候。叶桂则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为病之大纲也。以上论述都强调胃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的盛衰与存亡。若胃气绝,水谷不受,岂有不殆哉,故胃气绝与虚不受补不能相提并论,也不能画等号。

综上所述,虚不受补的说法是违反中医治则的,是错误的,是庸工的托理之词,是嗜补成瘾而辨证不准,虚实不分,不辨五脏,药物配伍不当,不明过敏原,选材错误,盲目进补带来的不良反应。切不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虚不受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