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爱好者求医,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先爱好中医,生病自己没能力治,然后求医。第二类是得了疑难杂症,求医无数,时间久了,自己也学习一些中医知识,成为爱好者。
这两类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懂一点中医,但是水平很有限。
其中有些爱好者,心态摆不正,认为自己看过一些中医书,看过网上的一些秘方,医生也看过不少,什么场面都见过,似乎已经是高手了,所以求医的过程中,喜欢和自己的医生理论探讨,指点、修改医生的处方。对于不符合、不满足自己设想的标准的医生,判断为庸医,即使开了方也不会去服用。
这种心态的病人,疗效肯定不会好。
遇秋就经常碰到这类病人,所以,为了避免不愉快,碰到疑难杂症,感觉到病人可能是爱好者,都要先提出要求,要求分工明确,遇秋负责开方,病人负责服药反馈,不会详细讲解论证。不能接受的,就此作罢,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精力。
有的病人,哪怕是已经付款、开了方,只要感觉到对方不信任,遇秋一般是直接退款、拉黑,不愿意再花时间精力到这样病人身上。大家都是成年人,服不服药是你的事,我没有义务去说服你来治病服药。
比如前两天这个疑难杂症的病人:
这个病人,遇秋是只收诊金,不卖药,病人自己拿方去当地抓药。也就是说,遇秋开方,没有必要为了提成而多开药,完全从病情实际来处方。
龟甲偏贵,吃不起,这个可以理解。
接下来的问话,就露出真实目的了,原来是看我开的方子药味多,觉得我没水平。说龟甲贵只是挑刺的开场白而已。
显然,他相信“中医水平越高,用药越少”、“中医几毛钱就能治大病”、“中药又便宜又管用”等观点。
再说下去,遇秋肯定就是庸医,他不相信遇秋,也肯定不会再服遇秋的药方了,所以多说无益,直接拉黑处理。
遇秋的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时间精力很宝贵,要花在愿意相信遇秋的病人身上。
遇秋认为,求医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去给医生说教,也不是为了让医生给自己讲中医课。
袁遇秋,中医医师。多年来博览群书,衷中参西,精益求精。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学会中医,讲授中医四大经典(如*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针灸、中药、方剂等课程,注重临床实效,力求通俗实用。长年招收学生,有意请加咨询。想学习伤寒论经方的请回复“经方”,想学习中药的请回复“中药”,想试听课程内容的,可回复“试听”。
袁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