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清朝历史上最ldquo接地气rd
TUhjnbcbe - 2021/12/26 22:57:00

清朝从鼎盛至衰落,不过多年,在这多年中,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有开疆定国之辈,也有平庸堕落之帝,大部分都是寿终正寝,可同治皇帝,却是死得最不体面的皇帝,以致于清王朝,死死地瞒着这个羞于启齿的死因。据说同治皇帝是死于花柳病。

向来重视颜面高于一切的皇室,怎么能容许这样的死法,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能染上,在当时看来最肮脏的急病?所以,他们对外宣称,同治皇帝是得了天花而死的。

可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同治皇帝登基之时,才年仅6岁,一个6岁的孩子,面对摇摇欲坠的王朝,面对居心叵测的慈禧,他什么都没有,只能作为一个傀儡,盲目地听从慈禧的安排,他本该亲*,却被各种理由拖到了18岁才亲*。

刚开始的时候,同治皇帝只是有一些轻微的症状,下体和淋巴结有些肿大,也许是不以为意,也许是羞于启齿,当时并没有说出来他的不对劲,可是三周之后,病*已经遍及全身,在受凉之后,病*很快发作了。同治四肢无力,浑身发软,头热眩晕,皮肤上也出现了没有凸起的疹形红点,御医本以为是天花,却在详细诊断之后,确认这是花柳病,这是不治之症。

为什么,一个皇帝会染上这种病呢?身为皇帝的他,不是应该在男女之事上都是经过各种流程的,从头到尾都是干干净净的吗?

原来在登基之前,同治身为傀儡,一直被牢牢的管制着权力,为了放纵自己压抑许久的情绪,他开始选择流连于花街柳巷,沉迷于秦楼楚馆,他不敢去著名的青楼妓院,怕撞着狎妓取乐的大臣,只得找暗娼寻欢作乐,而清朝的保护措施并不好,这个清朝最尊贵的皇帝,竟然染上了治不好的花柳病。

同治皇帝的主治御医是李德立,据他的后人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确实死于花柳病。

对于当时的情形,有两种传闻,一种是御医在诊治出花柳病结果后,并没有如实上报给慈禧太后,因为九五之尊得了花柳病,是有辱圣上尊严的,御医定会被灭口;另一种传言是,御医上报给了慈禧,但是慈禧一口咬定是天花,要求他们必须用天花的方式来治,不久病情来得更加凶猛,肿处溃烂,溃烂处越来越多,脓血流出体外,恶臭渐渐散布整个宫殿,可是慈禧,还是命令御医们用天花的药,最终,同治帝因为药不对症,早早地死亡了。

同治英年早逝的同时,也给大清带来了建国以来从未遇见的难题——他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这意味着无论是嫡长子继承制,还是秘密建储制都不再适用,而必须根据康熙朝的规定“如无子嗣,准将近族之子,过继为子”,来决定未来皇位的继任人。

按理来说,如果同治临终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理应立下遗嘱,选择一位近支亲族的后辈过继给自己,来继承大清的皇位。

根据野史传闻,同治临死前,确实曾单独召见过他以前的老师,*机大臣李鸿藻,对其口授机宜。但当李鸿藻将同治的遗诏拿到慈禧面前时,慈禧却将其一把撕碎、掷于地上,并把李鸿藻大骂了一顿,导致当时同治的真实遗愿,后人已无从知晓。

当然,对这些不见于正史档案的传说,我们姑且听之,不必尽信之。不过,在清朝官修的《同治实录》中,则是确确实实记录了一道同治遗诏。在这份遗诏中,同治清楚地说明了,让醇亲王的儿子载湉入嗣给咸丰,作为他自己的弟弟来继承皇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奉大行皇帝遗诏曰:……朕体气素强,本年十一月适出天花,加意调摄。乃迩日以来,元气日亏,以致弥留不起,岂非天乎。顾念统绪至重,亟宜传付得人。兹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著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同治的这份遗诏虽然是官方记录,但其作为同治真实意愿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清朝皇位传承,父死子继是传统。同治如果让堂弟来继承皇位,不仅违反了祖宗家法,而且还让容易自己陷入子嗣断绝的境地,有百害而无一利,显然是智者所不为。

第二,在《清实录》和《清史稿》都有记载,光绪被确定为嗣皇帝,是同治驾崩之后,两宫太后、众亲王、众大臣开会讨论的结果。同治这份遗诏,只是后来各方妥协之后,大清皇室核心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此时同治已*归九泉,已经不能对自己的“遗诏”发表任何意见了。

再谈下一个问题,同治驾崩之后,当天晚上,“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详,贝勒载澂,镇国公奕谟,暨御前大臣、*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弘德殿、南书房诸臣等定议。”这么多皇亲贵胄和朝廷重臣,为何最后商量出来一个显然不合祖制的方案来呢?

大多数论者认为,立载湉为咸丰之嗣,是慈禧出于自己想独揽大权的私心,强行让慈安和众亲王、众大臣同意的。这种说法有些后见之明的意味。

当时慈禧尚属两宫太后和议*王这“铁三角”当中的一环,受到慈安太后的节制,远没有后来甲申*变之后那样只手遮天的能力。能够让载湉顺利继承大统,至少是得到了慈安和奕訢这两个人的认可。

当时会议的情势是如何的呢?

首先,慈禧提出“此后(继续)垂帘”,这意味着皇位的继承人必须为“载”字辈。若立下一代“溥”字辈的话,慈安和慈禧升为太皇太后,就失去了继续垂帘听*的理由。

其次,慈禧要求继承皇位的人不能是年长者,必须是年幼之人,才可堪她们随意塑造,日后成长为一个“听话”的皇帝。

许多人以为慈安性格柔顺,处处被慈禧压制,其实不然。慈安太后虽然不露锋芒,但她有心计、有手段,其*治能力丝毫不亚于慈禧。

慈禧对嗣君提的这两点要求,同时也是满足慈安的利益的。因此,慈安对慈禧的方案表示默许,实际上算是借慈禧的口,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慈安慈禧已经“二人同一心”,奕訢即便还有其他意见,也难以与两位太后抗衡。在当时,也有人提出奕訢的儿子载澄,作为继承皇位的备选方案。若载澄当了皇帝,奕訢作为一个无名无份的“太上皇”,无疑会把自己置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奕訢宁可让醇亲王来当这个“太上皇”,因此最终他也在载湉继位这一方案上,投了赞成票。

最终继位方案的出炉,对上位者而言即便不是多方共赢,但也算是相互妥协之后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果。慈安和慈禧可以继续垂帘听*、把持权柄,恭亲王也可以接着当他的议*王,各方的利益都没有受到太大触动。而对那些哓哓不休要为同治立嗣的大臣,太后也颁布谕旨,称“俟皇帝生有皇子,既承继大行皇帝为嗣(即光绪日后若生下皇子,则过继给同治为嗣)”,堵上了这帮大臣的嘴。

这场权力分割的盛宴之后,一地鸡毛,落败者们成为了牺牲品。

一个是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在得知儿子被选上当皇帝时,奕譞痛哭失声,以致当场昏死过去。日后他也是坐在“太上皇”这个尴尬的位置上,受到慈禧的猜忌,战战兢兢地度过了一生,还搭上了自己疼爱的长子一世的幸福。

一个是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若按祖制,同治死后阿鲁特氏应作为太后,抚育下一代的皇帝。但如今慈禧立光绪为帝,让她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皇嫂”。有小道消息传闻阿鲁特氏当时已怀有同治身孕,得知光绪继位的消息后,在绝望中饮药自杀。不管真相如何,阿鲁特氏的确在同治死后不久,就突然暴亡,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中,最大的输家。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清朝历史上最ldquo接地气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