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把祭祀和*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人对于*神文化非常热衷,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神灵的指引,从而大兴祭祀和占卜之道。商人几乎每天都祭祀。比较常见的是祭天、祭祖先、祭泉水,还有为了去除疾病和灾祸来祭祀的。主持这项活动的祭师一般由地位较高的奴隶主来担当。祭祀开始后,参加活动的贵族和平民都要穿戴整齐,随着号令进行跪拜。祭师会站在祭坛旁的显要位置,高声朗读祭文。除了祭祀,商人几乎事事占卜。他们的占卜也很有讲究,就是先把龟甲上残留的肉渣皮筋等去除洗干净,等它干燥后再做一定的处理,然后把整治好的龟甲用火烧炙,使龟甲兽骨裂出焦纹。占卜人再根据焦纹的纹理来判断吉凶。当时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只有卜官。卜官不仅要亲手整治龟甲兽骨,还要将此事记录成卜辞,刻在自己整治过的甲骨上以示郑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由于要刻写甲骨文字,所以这个占卜人在当时是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正因为商人们不论大小事都要占卜,所以才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甲骨卜辞。
祭祀活动是人类最原始的活动之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全世界的人类遗址中都能发现祭祀的痕迹和记录。
中国石器时代描述祭祀的壁画
商朝的祭祀文化非常浓厚,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祭祀文物就能看出商朝人对于祭祀的重视。
祭祀礼器鸮(xiāo)樽zūn及后母戊大方鼎
商朝时期的墓穴中经常发现整只的狗、马、猪甚至大象及人体的遗骸;整只的生物应该都属于殉葬品,以保证死者在地下享受到生前的繁荣。
殉葬的大象及左下角一只小猪
而一些遗址中出土动物的残肢,显然都属于祭牲。祭牲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动物肢解煮熟后放于青铜器皿或陶器中;另一种是将动物宰杀后直接放置在器皿中,或放于棺木前头,或直接埋在土中。
殉葬的马和人
但除了我们熟知的普通使用猪、牛、羊等动物进行祭祀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加令人恐怖及普遍的祭祀方式:人祭。
商朝的人祭坑
在远古蒙昧的时代,人们以采集及狩猎天然产物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为了生存,人们不但吃野兽,也会吃敌人甚至同胞。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因种植业的发达才逐渐消失;但古老血腥的习俗仍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中。商朝时期,王朝与氏族、部落与势力之间的战争不断发生,树立统治威望及获取财富成为最重要的目的。频繁的战争带来的大量的战俘,而当时的人们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的俘虏以供役使;于是,大量的俘虏被杀害用作祭祀的牺牲。
士兵执戈骸骨
在上世纪70年代,在殷墟考古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人类骨骸,这类骨骸一般分为两类:人殉和人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遗迹中,能找到尸首骨头的共计人,若算上无法复原的骨骸,大约是人左右。也就是说仅在殷墟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的地下就埋着约个非正常死亡的人类。
殷墟王陵遗址的人头祭祀坑
同时,在整理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得到的数据更令人惊讶:记录人祭的卜辞是片,卜辞条,仅在商王武丁时期有关于人祭的甲骨就达多片,卜辞约条,用于祭祀的人牲达余人。其中最多的一次人祭数量达人。据不完全统计,武丁在位的42年间,平均每周要杀掉2.28人用于祭祀。
无论是用人作为殉葬品还是作为祭祀用品,在今天来看无疑是非常残暴血腥的。好在随着商代文明的进步,从早商到晚商时期,用人祭祀的风俗明显呈减少的趋势。根据学者对殷墟有关祭祀甲骨卜辞的统计:早期用人作为祭品的有人、未有记录人次的祭祀次;中期用人作为祭品的有人、未有记录人次的祭祀次;晚期作为祭品的有75人、未有记录人次的祭祀29次。
商朝故宫博物馆项目
商朝故宫博物馆项目整体设计是以‘世界眼光、世界非遗、邢襄历史、高点定位、祖乙对世界的贡献’的理念和‘回首邢台三千五百年,尽显商朝故宫博物馆,纪念中华春节万年历,还看祖乙迁邢之故地’的文化进行规划的。相较于一般建筑工程,商朝故宫博物馆更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