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日分享史记殷本纪导读
TUhjnbcbe - 2021/8/26 20:43:00

照例汇报下进度,史书共读:《史记》进度已完成3/,呱唧呱唧。截止目前完成的阅读有:1、《太史公自序》提纲挈领,对全书有整体的了解。2、《十二本纪》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两篇。如果说五帝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夏朝是否叫夏朝还未找到文物佐证,那么从今天开始,所接触的朝代就是非常明确的朝代了。今天解读的这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那就是商朝。商朝估计大部分人都不太陌生,里面有很多故事都耳熟能详。《封神榜》《封神演义》的神话故事体系的时代背景就是商末周初的那段时间,所以有很多人名和主要事迹是比较熟悉的。但那是文艺作品,有一定的艺术加工,那我们就跟着司马迁,从历史的角度再来看看商朝。1、商朝是什么时候,有多长?商朝是在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余年。2、先商、早商、晚商分别是什么?先商:商汤之前的13位商先公可认为是“先商”。“早商”和“晚商”分别对应"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也就是考古学上辨认出的商代*权中心在郑州二里岗商城的时期被称为早商,*权中心在安阳殷墟的时期被称为晚商。3、商朝的版图有多大?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然而,商王朝远未形成后世的统一的大帝国,其疆域只是大致的势力范围,所能直接控制的主要是今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其若干方国则只是商势力的据点,商的控制力是比较薄弱的。商朝的势力范围远远的大过了夏朝。4、商朝为什么也叫“殷商”或者“殷”?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5、商朝的都城分别是哪些?

商朝的都城说法也不是很一致。不同文献的说法不一。商朝的这七个都城是记载较为具体的,即亳、嚣(隞都)、相、邢、庇、奄、殷(殷墟),至于朝歌是否为商的最后都城,则存在争议。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6、商朝的社会制度是什么?奴隶制。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队。7、商朝是最早有文字的朝代么?是的。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载入史册的“文字”。在商之前的夏朝,出现的,用于信息交换的笔画只能称之为符号,因不能广为流通,不具备文字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很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文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8、文字出现的动因是什么?最早的文字记载的是什么内容?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即“天子”的观念),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商朝文字的出现是为了商朝神权统治而服务的。在过去数千年中,文字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并非必需品,离了它一样能活,既然没有需求和动力,远古时期的普通百姓又怎么可能去创造文字?我们再来看甲骨文都出现在哪——不是在宫殿区内,就是在王族墓地中;这些文字都是谁来书写,又为何而写呢?根据卜辞内容可知,这些字是由商王或者大巫刻写上去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占卜的结果。宫殿、商王、大巫、占卜,所有这些都明确告诉我们,甲骨文是为了商朝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和普通百姓关系不大。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梳理,我们可以尝试性地做出以下推测:

一、甲骨文诞生的最大推手是商朝特权阶级。随着商朝的建立与强盛,为了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治与宗教需求,商王族急需建立一种能够较为清晰、完整,并且相对固定地描述一个事物或表达某种意思的系统。于是,服务于商王的巫祝、智囊团或者官员,开始有目的地去思考文字创作的问题,相对于普通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有能力调动一切资源去完成这个任务。二、无中生有肯定非常难,但幸运的是,商人还是有参照物的。在商以前的数千年,中国各文化圈已创造出了一些简单的记事符号——据统计,自年前的贾湖文化到商朝之前,具有一定指事意义的刻画符已发现种,共个,如果再加上考古人员未发现,或者被破坏的潜在刻划符,其数量一定非常可观。在此基础上,商朝的官员们,花上数百年的时间,集中精力只干一件事情,商朝文字出现的背后蕴含着数千年的中国智慧,它的诞生不是偶然,而是厚积薄发后的必然,出现于商朝晚期,只是恰好天时、地利、人和。9、说说甲骨占卜(本段文字主要采自《甲骨文的故事》一书)什么是甲骨?所谓的甲骨,就是指龟甲和兽骨。龟甲以腹甲为主,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但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或虎骨。甲骨是殷商时期占卜记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什么是占卜?占卜的方式是先由贞人说明卜问内容,就是所谓的“命龟”。然后用烧红的树枝在钻的地方烧灼,接着甲骨会发出“卜”的一声,同时在正面出现一个像“卜”字形的卜兆,这也是“卜”字的由来,后来便用以指称占卜之事。贞人根据卜兆的兆象来判断事情吉凶,也就是习称的“占龟”。甲骨在用于占卜前还有哪些整治工序?殷人凡用于占卜的甲骨,必先做好整治,整治包括取材、削锯与刮磨、凿钻制作等工序。取材指甲骨的收集。削锯与刮磨指龟壳和肩胛骨要经过削锯(龟甲从背甲与腹甲的连接处锯开,牛胛骨则削去骨臼周围无用的部分)、刮磨(龟甲刮去表面的鳞片,磨错正反面高低不平的地方;牛胛骨则刮磨粗涩的地方使之平滑)等工序后,才能施钻凿以备卜用。凿钻是指对甲骨先凿后钻、以刀挖刻或以轮开槽,使之能在占卜灼龟时出现卜兆。经过整治之甲骨,还需在背面用炭火施灼(此即背面施灼、正面呈兆,吉凶祸福才能由此反映出来),方可供占卜之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占卜?殷王在决定国家大事和需做出抉择的其他要事(如战争、生育、疾病、狩猎等)时,往往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其行动方式和解决办法。占卜时,取来已整治好的甲骨,施灼呈兆,判断吉凶,然后把所问之事契刻(或书写)在甲骨上,这就完成了占卜的过程。契刻所用之工具为铜锥、铜刀或玉锥等。古人为了顺利立足于天地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利用占卜工具为中介,来与神明沟通或是预测未来的习惯,就像《礼记·表记》说过去三代贤明的君王都恭敬地侍奉天地间的神明,使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卜筮之术,而甲骨就是当时的占卜之物。利用占卜来与天地神明沟通,是各大古文明经常见到的现象,而商代人也不例外。传世文献里面记载的卜与筮、龟与蓍,这些都是商代人占卜的方法。所谓卜龟就是指烧灼龟甲或兽骨,然后从龟甲或兽骨龟裂的兆痕来判断凶,至于筮蓍则是指利用蓍草的排列来判断吉凶。而殷商时期的占卜其实和我们所认为的一贯的迷信不同,因为掌握文化的只有王室贵族和负责卜问的贞人们,所以这样的占卜除了是表现对自然力量敬畏的仪式,甲骨文也是当时文化的传承和文献的记载方式,从解读甲骨文卜辞中,也可一窥当时先民生活的轨迹。占卜的过程?经过命龟、烧灼以及占龟的手续后,就要将占卜的事情契刻在甲骨上面了。甲骨的刻辞或书辞,通常都在相关卜兆附近,刻辞会随着占卜事情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填上不同颜色的颜料,通常比较重要的占卜或字体比较大的会填入红色颜料,也就是所谓的“涂朱”,大部分小字则是填入黑色颜料,又称为“涂墨”,另外还有涂紫、涂*、涂赭等各式各样的颜色。除了字体之外,商人为了让卜兆更加显眼也会加以契刻并填入颜料。总而言之,股墟甲骨的占卜除了上节提到的刮磨、整治、钻凿等准备工作。还有命龟、烧灼、占龟、刻兆、刻辞、涂饰等占卜工作,整个过程虽然烦琐,但是井然有序,显示出占卜在商朝已经是个具有规范性与成熟性的行为。甲骨文的出现,与最初占卜是分不开的,商人占卜是由于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精灵”。当面对陌生的自然现象时,常常用“神明”的概念来理解,因此打雷有雷神、闪电有电母、河川有河伯。在他们的眼里,各式各样的自然现象或山川河流,都有专属的独特神灵。甲骨文如何书写,记录什么内容?甲骨文例就是指甲骨上的刻写部位(即分布情况)及行款(即左行、右行,或向左、右转行)具有一定规律性。甲骨文例有两种类型,即卜辞文例和非卜辞记事文例。依甲骨所在部位推断其文例的方法,即所谓“定位”法,对读懂卜辞很有意义。否则,就容易误读,就会把甲骨文读成一堆不可理解的奇文怪字。董作宾先生经过大量的卜辞验证后,总结出甲骨文例的规律是:“沿中缝而刻辞者,向外,在右右行,在左左行。沿首尾之两边而刻辞者,向内,在右左行,在左右行。如是而已。”(董作宾《商代龟卜之推测》)对于兽骨刻辞之文例,董作宾在《骨文例》中做了如下论述:“凡完全之胛骨,无论左右,缘近边两行之刻辞,在左方,皆为下行而左,间有下行及左行者。在右方,皆为下行而右,亦间有下行及右行者。左胛骨中部如有刻辞,则下行而右;右胛骨中部反是,但亦有下行而右者。”甲骨文如何处理?除此之外花园庄东地出土的千五百八十三片甲骨都是属于某个贵族“子”的卜辞,可见是专门为掩埋甲骨而挖掘的。甲骨放置的情况是先将一些完整的卜甲竖直,放在掩埋坑的角落,然后再将大量的甲骨倒进坑内,最后用泥土掩埋加以打实。至于小屯南地的甲骨,主要集中掩埋于五个坑之中,都是层层堆栈地放入坑中,大部分都是完整无缺的大版牛肩胛骨,只有少量的卜甲,此外没有其他的遗物,可见也是当时人们刻意挖掘的一个埋藏甲骨的窖穴。由此可见,商朝人占卜后通常不会立刻扔掉甲骨,而是有意识的集中储存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然后才一起掩埋处理的。有些文献也曾记载商朝人的这个习惯,例如《礼记·曲礼上》就说“祭服敝则焚之,龟筮敝则埋之”,而郑玄作注时也说:此皆不欲人亵也。”可见经过占卜后的甲骨即使没有任何用途,商朝人也不希望随意弃置,遭到别人的破坏。商朝人对于甲骨的珍重,还表现在一件有趣的事情上,那就是“废物利用”。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殷墟出土了不少只是契刻“千支表”或是无意义文字的甲骨,这些甲骨可能早已废弃不用,于是就拿来给学生们练习,不仅能够节约还相当具有环保概念呢!

10、商朝和五帝和夏朝的关系?

商朝的始祖殷契(xiè)是帝喾(五帝之一)的儿子。

契长大后帮助大禹(夏朝始祖)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治理一方百姓。

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

后契的后人汤推翻夏桀,取得帝位,修改的历法,建立商朝。

所以往上追溯都是一家子,哈哈哈。

11、小目标拆分。

本篇分为6个小目标进行分享,分别如下:

殷本纪(一)先商

殷本纪(二)商兴,汤打败桀并为帝

殷本纪(三)九代混乱,诸侯不来觐见

殷本纪(四)中兴殷本纪(五)再度没落,被周取代

殷本纪(六)太史公曰

12、版图变化(这块内容是直接从网上搜索的,如果有错误,希望能收到反馈,先感谢)

为了更直观的体现我们版图的变化情况,所以打算导读里加个新模块。放版图的地图。地图来自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先补上夏朝的。夏本纪里描述的,大禹定九州的版图要比地图中红色的部分大,我推测九州是当时他们能接触的到的所有的地方,但是具有直接统治能力的,是地图上红色的部分。其余的颜色是诸侯国,可以看见商(也就是先商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的地方与夏朝直接统治的地方相邻。

商朝的,从这个地图上可以看到,商吞并了夏朝和其他一些小的诸侯国,直接统治范围大大的扩展了。此时周的位置包含在商的版图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分享史记殷本纪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