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何园,我更喜欢个园。
一来因它的布局。厅堂集中在南面,假山、竹林在后,亦或是主人的后花园,读书学习与闲暇分开,更加清晰有层次。
其次,它的命名。主人爱竹,“个”是竹叶的象形字,也因了园主*至筠名中的“筠”,即“竹”之意。
再次,我喜欢竹子,因它本身有种精气神,也一直为文人墨客所爱。如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凛凛气节,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洁傲岸,刘禹锡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的清高自立,王安石的“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的坚贞不屈......
汉学堂是正堂主厅,也是*家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
堂中的画为郑板桥画竹。隶联为扬州当代书家熊百之书郑板桥旧联。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
可见,对竹子的爱之深切。
听导游讲到堂前摆放的物件,东边是花瓶,西边是铜镜,意为“平静”。
后来,我观察到好几个厅堂,皆为这样的摆设,也是园主人的别具用心。
走进清美堂,为*家日常待客与议事之所。因为事先查了资料,我对楹联家族更感兴趣。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意思是:一个家族能够世代相传,没有别的良方,全在于好好耕种读书这两件事;家族富裕之后最好的打算,就是始终节俭和勤劳的美德。
内屏门楹联:
竹宜著雨松宜雪;
花可参禅酒可仙。
撰书者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清代扬州著名诗人、书画家。
上联写意:竹经风雨始觉葱翠欲滴,松凌霜雪更见郁郁青青,下联说理:花能让人迷乱也可供人参禅,酒能叫人沉醉也能助人成仙。
生命的状态千奇百怪,人生的态度无奇不有。在于你自己的内心,自己的选择。
此堂为二公子*奭夫妇居所。
要不是查了资料,我真看不懂堂中的篆联。
漫研竹露裁唐句;
细嚼梅花读晋书。
和着竹上的露水磨墨批点唐诗,细品梅花的清香静心研读古书。
“勤博”二字,为*奭的老师阮元所作,仔细看,“勤”字少了一横,“博”字少了一点。这两个字似乎都写错了。然而,文人笔下无错字。
是希望他:勤奋多一些,博学才能多一点。
这篇《个园记》为清人刘凤诰所写。此人江西萍乡人,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有“江西才子”之称。乾隆四十四年中举,而立之年考上进士。然而,乾隆见其貌不扬,是个独眼,不招人喜欢,决定亲自测试。
看来,那个年代也会看重颜值,任何年代皆是看脸的时代。
乾隆出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即答:半月依旧照乾坤。
再出一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妙答: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服气,圈点其为探花。
读到这里,我也笑了。看来才气真能征服颜值。
当然,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后来他遭遇不顺,仕途不畅。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篇《个园记》,是他阅尽人间冷暖,寄情于山水,游览扬州时书写的。
接下来,我和一弛来到了假山区。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但这些假山按四季不同的风格垒砌,无论是形状和颜色,以及所配的树木花卉,这种匠心独运还是很让人折服的。
春山盎然。用参差嶙峋的石笋垒成十二生肖的模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百兽闹春图。
夏山苍翠。是由太湖石堆叠罗列而成。看,池中间摆放着一块奇石,据说是镇园之宝,形似汉字中的“月”字。
一弛爬上了夏山上的鹤亭。亭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唐代诗人储光羲《杂咏五首.池边鹤》中的两句。
秋山明净。用*石堆叠而成,石间生长着红枫青松。据说秋山是个园内的至高点,可以登高远眺,凭栏长啸。
少爷的书房建在秋山上,每日读书前须先攀上一段陡峭的石阶。一弛也爬上去体验了一下,只是他一定不会领悟园主人的期待。
秋山上还设有住秋阁,意为留住秋天。据说园主人对秋天格外钟爱。他少年境遇坎坷,人到中年,事业成功。人生的秋天对他是个收获的季节。在他看来,秋天是最美的时光,春花烂漫也比不上秋天的硕果累累。他对对秋天的依恋和不舍都留在了住秋阁。
冬山晶莹。主体为宣石。宣石色泽晶莹发白,阳光下看仿佛残雪将消未消。冬山种的是红梅。白雪映着红梅,周围有暗香浮动。冬山后面有一堵粉墙,墙上有24个孔,代表了一年中的24节气。我记得我们刚进园的时候,猜了半天,还真不知道这些洞代表什么意思。后来百度识图,才予以了解。
墙上还有一些比较大的圆洞,叫做望春洞。透过望春洞,可以看到不远处春山明媚盎然的景色。
这大概是四季的轮回。
这也我想起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风车在四季轮回的季节里,它天天地流转......
一弛很喜欢这个超大的竹子,抱着很陶醉的样子。
坐在石块上小憩,在玩他刚选的刻有他名字的小珠子串成的挂件。
糊涂斋,难得糊涂。
竹子有很多品种,有最贵的龟甲竹,长相不怎么样,也有一种*竿绿叶竹。然而,我还是喜欢传统的绿竿竹。
林间空气清新凉爽,我在里面停留很久。原来不止是大树能撑起一片阴凉,还有青竹。
趁他还愿意跟着我出去的年龄,把握住机会。一种特别的亲子时光。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已过。我脑子里一直感叹,这座园林,园主从28岁建到48岁,整整20年,耗费万两银子,一石一木皆艺术。然而,途中历经的坎坷无法想象。
这么长时间,能够坚持地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从中读到一些生命的感悟,以及坚持精神的映射。
一弛写了篇游个园后感,点击链接可以查阅,他写的比较随意:
读扬州——个园
/6/13
潘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