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药百科丨白芍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
TUhjnbcbe - 2021/7/21 23:33:00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36.html

“白芍,中药名。别名:白芍药、金芍药。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根。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01

功效作用

功能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

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本品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

2、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常配柴胡、当归、白芍等,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也可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痢疾腹痛阴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以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4、本品敛阴,有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敛阴和营,与温经通阳的桂枝等用,以调和营卫;至于阴虚盗汗,则须与龙骨、牡浮小麦等同用,可收敛阴止汗的功效。

5、西医诊为贫血属肝血亏虚者,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更年期综合征属血虚肝旺者,肺结核、肾结核等属阴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不良反应

1、据报道,偶有上腹部不适、腹痛。

2、过敏反应:发热、猩红热样或麻疹样药疹。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

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化学成分

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还含芍药内酯、苯甲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芍药苷有较强镇静、抗惊厥、解热作用。白芍总苷(TGP)具有呈剂量依赖的镇痛作用。

2、对平滑肌的影响:芍药苷对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并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白芍煎剂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还能抑制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球菌、消化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白芍总苷(TGP)具有抗病*的作用。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白芍总苷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均具有功能性依赖性双向调节作用。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芍药苷、白芍提取物具有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的作用,而白芍总苷则可使血压升高,以舒张压为主,说明其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芍药苷和白芍水提物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白芍和白芍总苷、苯甲酰芍药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7、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芍对胃肠道的影响表现在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具有解痉作用;对消化道溃疡亦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具有保肝的作用。

8、抗炎作用:白芍总苷对多发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9、此外,白芍还有降血糖、增强学习记忆功能、镇咳、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缺氧作用。

*理作用

1、急性*性实验:芍药的甲醇提取物6g/kg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自发运动抑制、竖毛、下痢、呼吸抑制后大鼠半数死亡,小鼠在2d内全部死亡。灌胃给药未见异常。芍药苷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3.53g/kg,腹腔注射为9.53g/kg,灌胃不死。白芍总苷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mg/kg和mg/kg。另报道小鼠静脉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mg/kg和mg/kg,灌胃mg/kg,无明显中*症状,也无死亡。

2、亚急性*性实验:给大鼠灌胃芍药甲醇提取物每日1.5g/kg和3.0g/kg,连续21d。低剂量组可见尿蛋白升高。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减轻,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幅有显著增加,提示可能为巨红细胞性贫血,两剂量组脾脏均肿大,其增重与剂量有关,可见脾窦扩张和充血。肺重量也显著增加。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气。”

2、《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02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白芍每配伍当归、川芎熟地补血调经,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物汤。血崩证以止血为急务,如《济阴纲目》中芍药与荷叶配伍,敛阴清肝,凉血止血。以芍药配柏叶,起敛肝凉血止血的功能。

2、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白芍益阴和营,配伍桂枝解肌发汗,共奏调和营卫之功,如《伤寒论》之桂枝汤。

3、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作痛,脘腹疼痛及四肢拘挛作痛:白芍药有柔肝,缓急,止痛功能。治胁痛常配伍当归、白术、柴胡等,如逍遥散;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者,配枳实,如《金匮要略》之枳实芍药散;治妇人痛经,如当归芍药散;若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每与甘草配伍,有协同作用,如《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有寒可加肉桂,有热可加*芩。白芍又治肝旺脾虚之腹痛泄泻,如《丹溪心法》之治痛泄方,于健脾、理气、祛风之白术、陈皮、防风中配用白芍,以起到柔肝止痛的作用;若热利腹痛,则可与*芩同用,如《伤寒论》之*芩汤。

4、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白芍能养阴平肝,多配伍生地、牛膝、代赭石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建瓴汤;用于积热不散,目赤肿痛,或生翳障,常与柴胡、决明子、青葙子同用。

相关配伍

1、白芍配乌药: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乌药善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行气,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血郁滞,痞满腹痛等。

2、白芍配龟甲:白芍长于敛阴泄热;龟甲善于滋阴潜阳。两药配伍,可增强敛阴潜阳,柔肝息风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及热病伤津,虚风内动的手足瘛疭等。

3、白芍配石决明: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石决明善于平肝潜阳。两药配伍,具有平肝镇静的作用。适用于津亏血少的阴虚阳亢,筋脉挛急等。

4、白芍配木香:白芍长于和血止痛;木香善于行气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行气和血,缓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血凝滞的腹痛下痢等。

5、白芍配附子: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附子善于温肾壮阳,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柔肝,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邪伏下焦,便溏腹痛如痢,汗多肢寒,舌红苔白,脉弦数等。

6、白芍配生姜: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生姜善于温胃散寒。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血虚有寒,行经腹痛或产后腹痛等。

7、白芍配钩藤:白芍长于养血柔肝;钩藤善于滋阴潜阳。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潜阳,养血柔肝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肝血不足,肝阳偏亢等。

8、白芍配枸杞子: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枸杞子善于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柔肝,补肾益精的作用。适用于头目眩暈、口干目涩、心悸失眠等。

鉴别用药

1、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白芍古代炮制方法有很多,但现代仍沿用的炮制品主要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1)生白芍擅长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以及自汗、盗汗等。

(2)炒白芍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用于肝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或泻痢日久,腹痛喜按喜温等。

(3)酒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善于和中缓急,止痛,用于胁肋疼痛、腹痛、产后腹痛等。醋白芍主入肝而长于收敛,功能敛血、止血,疏肝解郁。

(4)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的作用,主治肝阳脾虚泄泻,或泻痢日久、喜温喜按等。

2、赤芍与白芍:赤芍、白芍,一类二种,古时通用,宋元始分。两者虽均性微寒,但效用迥异。赤芍味苦归肝经,为清凉行散之品,功善清热凉血,化瘀止痛,尤宜于血热血瘀者,既善治肝火上攻目赤肿痛、肝郁化火胁肋痛,又善治热入营血、血热斑疹吐衄、瘀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及火*疮疡。白芍味酸苦归肝脾经,为补血敛阴、平肝止痛之品,功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肝止痛,尤宜于阴血亏虚肝旺者,既善治血虚肝旺之头晕目眩、肝郁胁痛,又善治血虚萎*、四肢或脘腹挛急痛,以及血虚月经不调、痛经等,还治阴虚盗汗。

3、当归与白芍:两者均能补血调经,止痛,同治月经不调及血虚诸证。然当归性温,血虚有寒者用之为宜;白芍性微寒,适用于血虚有热者。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血虚血瘀气滞有寒者;白芍敛阴平肝,柔肝止痛,以阴血亏虚肝旺筋急作痛、脘腹挛急作痛及肝郁胁痛用之为佳。此外,当归又治血虚痹痛麻木、跌打肿痛、痈疽疮肿;尚可润肠通便,治血虚肠燥便秘。白芍又治血虚肝旺之头晕目眩;还能止汗,治自汗、盗汗。

4、石决明与白芍:两药均入肝经,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等。然石决明咸寒入肝经,又可清泄肝火,滋补肝阴而有明目退翳之效,为治目疾的要药,无论虚证、实证均可配用。白芍甘补酸收,有补血敛阴,调经止痛之效,既可用治肝脾血虚之面色萎*,头晕眼花,心悸乏力,又可治月经不调,崩漏经多,经行腹痛。白芍又补血敛阴而止汗,为止汗之佳品,故适用于风寒表虚之自汗恶风,阴虚盗汗不止。白芍又有补肝血,敛肝阴,补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既治血虚肝旺,气郁胁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作痛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又治脾虚肝实,腹痛泄泻,及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相关药品

妇康宁片、归芍地*丸、加味逍遥丸、四逆散、心酮康胶囊、胃舒宁颗粒、更年宁心胶囊。

相关方剂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小建中汤(《伤寒论》)、芍药汤(《备急千金要方》)、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芪汤(《赤水玄珠》)、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药膳食疗

白芍川芎炖鱼头:

1、功效:行气补血、镇静止痛、滋阴补肾、强壮身体、适用于肋间神经痛患者。

2、原材料:白芍10g,川芎10g,甘草6g,鲤鱼头1只(g),料酒20g,姜10g,葱15g,盐4g。

3、做法:白芍、甘草、川芎润透、切片,鲤鱼头洗净、去鳃,姜切片葱切段。鱼头抹上料酒、盐,放入炖锅内,加入白芍、甘草、川芎,注入清水毫升,放入姜葱。炖锅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

4、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鱼头50-g。

附注

药代动力学:

1、大鼠白芍灌服后血浆可检测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等,其中芍药苷含量最高,其生物利用度为3.12%,Tmax为分钟,Cmax为9.93mg/L。大鼠静脉注射芍药苷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2.6分钟,t1/2β为27.4分钟。

2、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各组织中均能测到,其中小肠、胃、大肠及肾、脾、肝中浓度较高,容易在胃肠蓄积;芍药苷静注后迅速以原型出现于尿中,前20分钟和7小时尿中累积排泄量分别占静注量的36.85%和79.33%,7小时胆汁中累积排泄量占静注量的3.77%。

0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釆挖,去净泥土和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用时润透切片。一般生用或酒炒或清炒用。

炮制方法

1、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清炒法(通则)炒至微*色。

3、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通则)炒至微*色。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酒白芍、醋白芍,密闭。

04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白色。糊化淀粉粒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性状

1、白芍: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2、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色或淡棕*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3、酒白芍: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色或淡棕*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05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耐旱、怕涝。宜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盐碱地和涝洼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9月下旬播种,在整好的畦上开沟条播,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6-10cm,镇压。种子千粒重.2g,每1h㎡播种量52.5-60kg。翌年4月去掉部分盖土,约半月后即可出苗。

2、分根繁殖:将根部芽胞基部向下3-4cm处切下,用刀劈开,每墩分成3-5株,保持每株有1-2个芽,按行株距(60-90)cm×45cm,穴栽,每穴1-2株,覆土埋严,浇水培土越冬。每1h㎡种栽左右。为提高产量,适当施农家肥。

病虫防治

1、病害有褐斑病、立枯病、根腐病、灰霉病、锈病等,可喷多菌灵、代森锌或挖掘全株烧毁。

2、虫害有红蜘蛛、蚜虫、蛴螬、地老虎等。

·汉方拾遗·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百科丨白芍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