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韬略:点击上方国学韬略
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与易经太极分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以太乙八将所乘十六神之方位关系定出格局。可占内外祝福。又临四时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预测古今治乱。又可推出年卦、月卦等。
这些秘术到现在基本已经失传,但它仍然是古代人民智慧高度发达的象征,是我国文明的重要成果。
6、历法
古今中外有多少种历法,我们没有统计过。总之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历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法。时代愈近,科学愈发达,测试手段愈先进,历法就愈科学。我们中国从古到今使用过的历法,就有一百多种。不过不管有多少种历法,都可以把它们分别归到以下三大系统中去:阳历、阴历、阴阳合历。这是因为计算时间,要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要么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要么把两种周期加以调和。前者属于阳历系统,后者属于阴历系统,调和者则属于阴阳合历系统。
相传三皇五帝时已有历法,《易纬.通卦验》说:阴阳律历皆祖于《易》。明确指出古代历法存在的原始形态是卦,可称之为卦历。伏羲六十四卦先天圆图即是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后天八卦方位图是神农创制的古老八月大火历。
中国古代历法都有两套系统,一为岁,一为年,岁用太阳回归年,而年则以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依据。
夏主参历,参历是夏代的历法,以参中为年首,参历是十月历《史记·天官书》说“参为白虎”参历又称虎历。
殷历的岁首为冬至,有人称之“殷正建子”,一岁为.25天,殷历的年首,本来是大暑,称“殷正建末”,后把大寒改为年首,称“殷正建丑”。过年日称为火神日或火把节(彝族还有火把节,彝族中确实流传着后天八卦火历图和先天八卦火历图,彝族很好的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一年为天,用六十甲子系统计日。
《周正建子》记载,周代的历法是以十二地支计月的子月为正月,所以周历很可能就是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以冬至为岁首,子月为正月,以雨水为年首,岁为.25天,年为天。
传统历法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在使用公历的同时,依然也在使用着传统的农历,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春节也依然采用农历记。
7、阵法
在中国古代,带兵作战特别讲究排兵布阵,而阵法的好坏可以影响一支*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八卦阵这是战国时大*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二、撒星阵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三、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创设的一种阵法。他把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作战阵法从传统的方阵向多兵种的集团阵法演变的过程。
四、鱼丽阵古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左传·桓公五年》载:郑国以“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儒葛。”杜预注:“《司马法》:‘车站二十五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也就是说,郑国的*队一*五偏,一偏五队,一队五车,五偏五方为一方阵,以偏师居前,让伍队在后跟随,弥补空隙。这样的编队如鱼队,故名鱼丽之阵。这是先秦战争史上,最早在具体战役中使用阵法的记载。这种鱼丽阵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车站中尽量发挥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战车冲阵,步兵环绕战车疏散对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有效地杀伤敌人。
小说中常常把阵法夸张的无与伦比,几块石头因为特别的摆法就会使人被困,现实的阵法虽没有那么离奇,却也可以因令对手出其不意的布阵而大大提高战斗力。
8、解梦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缥缈,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古人根据梦的内容不同,把梦分为以下十五类:
直梦即梦见什么就发生社么,梦见谁就见到谁。人的梦都是象征性的,有的含蓄,有的直露,后者就是直梦。如你与朋友后就不见,夜里梦之,白日见之,此直梦也。
象梦即梦意在梦境内容中通过象征手段表现出来。我们所梦到的一切,都是通过象征手法表现的。入梦到登天,其实人是无法登天的,在此,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天象征阳刚、尊贵、帝王;地象征阴柔、母亲、生育等等。
因梦由于睡眠时武官的刺激而作的梦。阴气壮则梦涉大水,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此即因梦。
想梦想梦是意想所作之梦,是内在精神活动的产物,通常所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即想梦也。
精梦由精神状态导致的梦,是凝念注神所作的梦,使近于想梦的一种梦。
性梦是由于人的性情和好恶不同引起的梦。性梦主要不是讲做梦的原因,而是讲做梦者的对梦的态度。
人梦是指同样的梦境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感梦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梦为感梦。即由于外界气候的原因,使人有所感而作之梦。
时梦时乃四时,由于季节因素造成的梦为时梦。春梦发生,夏梦高明,秋冬梦熟藏,此谓时梦也
反梦就是相反的梦,阴极则吉,阳极则凶,谓之反梦。在民间解梦,常有梦中所作与事实相反之说,在历代典籍中,亦多有
反梦之记载,成语中亦有*粱美梦的典故,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可见反梦在人的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籍梦也就是托梦,此类梦在古代书籍中也有不少记载。人们认为神灵或祖先会通过梦来向我们预告吉凶祸福。
寄梦就是甲的吉凶祸福在乙的梦中出现,乙的吉凶祸福在甲的梦中出现,或者异地感应做同样的梦。寄梦是由于人们之间的感应而形成的梦。
转梦是指梦的内容多变,飘忽不定。
病梦是人体病变的梦兆,从中医角度来讲,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的梦。
*梦即噩梦,梦境可怕恐怖的梦。*梦多是由于睡觉姿势不正确,或由于身体的某些病变而造成的梦。
我国传统的梦占文化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对梦的研究成果,明代崇祯年间的《梦林玄解》是梦学中的集大成者,是现代研究梦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民间流传深广的《周公解梦》也是我们研究梦学的资料之一。乾坤天地节选了《梦林玄解》的《占繇》,介绍了解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将《周公解梦》改编成《梦兆吉凶对照表》,以便快速查询。
而占梦也就是解梦第一步要明白梦的形成,梦的来源有三部分,现实空间、潜意识和未知空间。已发生的事加上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加一定的心理暗示便会在梦中呈现画面。所以它是能够反映人在某段时间的思想、处境及愿望的。
在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解梦就是《周公解梦》,其根据人梦中出现的事物场景解注吉凶,谓之“夜有纷纷梦,神*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
9、符咒
最初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的祝词,*帝时期曾设官职祝由,符咒是人们将自己的希望向神灵诉说的工具,并依靠强大的意念力试图改变境遇的媒介。
符乃神佛之法令,符代表精神意念力,意念与精神空间,符的效应主要来自意念波的存在,施符者的墨水、咒语和手印等都是在加强意念,此意念与次元波产生抗衡作用,减少不当的次元波的干扰。
在道士和方士看来,符是沟通人与神的秘密法宝,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乱画的,故有所谓“画符不知窍,反惹*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神口叫”的说法。画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诀存想神灵随笔而来,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就是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复杂,方法之繁琐,足令善男信女们头晕目眩。
抛去一切迷信的外衣,我们会发现符咒有其科学依据,而它也不应该被全盘否定,毕竟它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0、卜筮
一提到占卜,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算命,但是卜筮作为一种古老术数,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中国远古最早的巫术活动当推殷商之际的占卜,它有两种形式,一曰卜,二曰筮。
卜,即龟卜,将经过钻、凿等加工处理的龟甲兽骨在火上烧灼,再由专门的太卜观看龟甲兽骨经灼烧形成的纹路和图像,并推断人事吉凶;筮,以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按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所得的一系列数字构成卦,根据这些数字占卜吉凶。
在卜筮中有一种特殊的占卜方法称梅花易数,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可产生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具体言之,卜筮并不象许多人误解的那样,纯粹靠胡说八道蒙人,而是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其中有相当多的指标是非常客观的,不许随意歪曲的。卜筮具有相当的准确性,而这种准确率绝不是凭主观猜测所能达到的。一一也就是说,卜筮系统必须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才能满足复杂的预测需要;进而可以推断,卜筮系统实际上抓住了足够众多的事物之间的共性:共性反映了本质的联系。如果这种推断能够成立,则《易传》(关于《周易》的使用“说明书”)被认为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不纯是误会。我们不妨如此对待:站在《周易》本经的角度,本经为卜筮而设,《易传》是使用说明书;站在《易传》的角度,《周易》本经是《易传》哲学思想的载体,卜筮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
这些古代的术数包罗万象,从天文到数理,从哲学到农事,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科学,这些是古代人民探知自然,探知科技的科学成果,更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了解,去保护,去发展的文化宝藏。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