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甲骨文书法发展史及现状分析
TUhjnbcbe - 2021/7/12 11:41:00

郭谦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镂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距今已有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文字笔画比较简单,向上下舒张,线条平直挺劲,易圆为方,这是单刀刻甲骨文的书法风格特点。

甲骨文自年为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甲骨出土数量有多少呢?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在《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自年甲骨文发现以来,出土总数约计15万片。而单字量约有5千多。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较严密的文字系统。据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全国征集破解甲骨文文字公告上,可以知道,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已经破解了余字,还有余字等待破译。

(甲骨文图片)

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罗振玉(-年),江苏淮安人,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研究经史文字。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他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原始资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有《五十日梦痕录》、《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等书一百余种,奠定了甲骨文字学研究的基础,从而使甲骨文字之学蔚然成为一巨观。他在年《殷虚书契考释》中考释出单字近五百个,其中多得到学界认可。

(罗振玉甲骨文书法)

罗振玉擅长真、行、篆、隶书法。由于中年以后研究甲骨文,他就不断揣摩研究,以篆写甲骨文,最后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甲骨文书法。罗振玉甲骨文书法特点: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端庄严整。他的《集殷墟文字楹联》是最早的甲骨文书法典范。他集成和书写了多幅楹联,从而将古奥难识的甲骨文,引向书法艺术的殿堂,把它们向社会推广开来。

继罗振玉之后,一些古文字学家如董作宾、丁辅之、叶玉森、王襄、简经纶、王国维、丁佛言、商承祚、郭沫若、沈兼士、胡小石、容庚、陈邦福、唐兰、于省吾等人也在研究甲骨文同时,进行了甲骨文书法的创作,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特征去书写,还综合了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而形成富有时代感的现代甲骨文书法作品。

董作宾(~)河南南阳人,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他对甲骨学的贡献在于他曾于~年间8次主持或参与了安阳殷墟的甲骨的发掘,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和出土的甲骨文及文献记载进行综合研究,他第一个发现了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贞人”之名的现象。所著《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了甲骨文断代的10项标准,他认为甲骨文的5个时期风格为:

(1)雄伟:壮伟宏放,极有精神。(公元前-年的甲骨文)

(2)谨饰:谨守法度,大小适中,行款均齐。(公元前-)

(3)颓靡:(公元前-)

(4)劲峭:峭拔耸立,铜筋铁骨。(公元前-)

(5)严整:严密整饬,方正匀直。(公元前-)

(董作宾甲骨文书法)

董作宾对甲骨文的5期分类,及其珍贵,有开山之功。可帮助后人学习研究。继董氏之后,有胡厚谊的“四期”说,陈梦家的“三期”与“九期”说,李学勤等人的“分组断代”标准。甲骨文断代研究对先秦书法史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意义,对于把握殷商原生态甲骨文书法特点及风格特点,同样意义重大。董作宾创作了大量的甲骨文书法,被世界许多文化机构和名人收藏。

丁辅之(--)浙江杭州人,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著有《商卜文集联附诗》,民国时期,他在甲骨文集字和推广甲骨文书法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他所作的甲骨文书法特点是,字形变长方或正方,笔划挺直细秀、疏朗清丽。所以有批评家认为丁氏甲骨文书法用笔谨饬有余,伤于赢弱,失去了甲骨文纯朴自然的书风。

叶玉森(—年),江苏镇江人,民国书法家,著有《殷契钩沉》、《说契、研契技谈》、《殷墟书契前后编集释》、《铁云藏龟考释》等甲骨文专著。他所写的甲骨文,以毛笔作刀笔,线条极精致细腻,颇得卜辞文字遗韵,与董作宾甲骨文书法弘毅刚劲相映成趣,曾撰联并书《天衣集》一卷。

王襄(—年),天津人,古文字学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藏者之一,他写的《簠室殷契类纂》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字汇,此书于年出版。年他出版了《簠室殷契征文》公布了他收藏的五千多篇甲骨中的精品。其甲骨文书法厚重质朴。他的《孟定生殷契》临本被视为二十世纪甲骨文书法史上第一本范本。

(简经纶甲骨文书法)

简经纶(—),广东番禺人,生于越南,抗战前寓居上海,后迁香港。书法得康有为指授,初从篆隶入手,复浸淫于秦诏、晋帖、魏碑等,又上溯甲骨文、金文、砖瓦及流沙坠简,临摹名迹迨遍。著有《琴斋壬戌印存》、《琴斋书画印集》二辑、《甲骨集古诗联》、《琴斋印留》初集、《千石斋印识》等行世。其《甲骨集古诗联》出版,在民国时期影响颇广。他用钢笔书写的甲骨文小字峭劲遒峻,与刀刻之意相合,颇为成功。

胡小石(年-年),江苏南京人,集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于一身。在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他也是早期甲骨文学者。年著《甲骨文例》,开甲骨文文法研究之先河。年,另一著作《临甲骨文》问世。他临写的《甲骨文金文长卷》具有非常寻常的意义,他以碑派笔法书写甲骨文、金文,产生了一种较强笔墨韵味的甲骨文书体,得到了书法界的认同。

容庚(—年),广东东莞人,曾为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后任教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他长期从事金文、甲骨文研究。主要论文著作有《甲骨文之发现及其考释》、《甲骨文书籍目录》《甲骨学概说》、《殷契卜辞》。他的甲骨文书法工整典雅、古茂蕴藉。

陈邦福(—年),江苏丹徒人,甲骨文专家。在甲骨文方面的专著有《殷契琐言》、《殷契辨疑》、《殷墟礼契考》、《殷契说存》等。他的甲骨文书法契刻刀味浓,线条径直,少笔墨之趣。

唐兰(—),浙江嘉兴人,著名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青铜器专家。他终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论著甚丰,对金文、甲骨文等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代史学等诸多领域都造诣很深,且治学严谨,学术创见甚多,对所及领域均有很大贡献。在甲骨文方面的重要著作有《荻白兜考》、《关于尾右甲卜辞》、《卜辞时代的文学和卜辞文学》、《殷虚文字记》、《殷虚文字二记》《天壤阁甲骨文存》、《古文字学导论》等。年他在昆明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展品从甲骨文到篆隶行楷,各体都有。他的书法文气充沛,其深邃的学识融于书法之中,是一般书家不能达到的。

(商承祚甲骨文书法)

商承祚(-年),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曾任中山大学教授。23岁就出版了甲骨文词典《殷虚文字类编》,之后,他不仅对甲骨文已有资料进行研究与诠释,还积极对甲骨文新资料作整理与考释。陆续发表了《殷墟文字考》、《殷墟文字用点之研究》、《立字质疑》、《释武》、《释申》、《殷商无四时说》、《殷墟文字》、《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及钟鼎文字研究》等论文,编著出版了《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和《殷契佚存》。《殷契佚存》著于年,该书著录了六家所藏甲骨实物,三家拓本,共0片,并加以考释,为研究甲骨者必备之书。此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在考释方面更是论述精到,可谓是研究甲骨卜辞之代表作。他另著有《石刻篆文编》、《说文中之古文考》,《战国楚帛书述略》、《鄂君启节考》、《战国楚简汇编》等15种专著。除治学外,他的书法和篆刻也誉驰中外,有《商承祚篆隶册》、《商承祚秦隶册》行世。收录了他甲骨文、金文、小篆、秦隶四种书体书法。当代学者马国权认为商承祚的甲骨文书法秀劲质朴,金文浑穆凝练,尽得罗氏之真传。

二十世纪前期的甲骨文书家,也是学有建树的甲骨学专家,又是在多人文学科方面的通才通儒通学。在书法方面又大都是兼通诸体,特别擅长篆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肩负起甲骨文书法现代转换的历史重任,为甲骨文书法进入现代书法格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频繁的*治运动,甲骨学、甲骨文书法研究得不到重视,尤其“文革”期间大批文化专家遭到无情迫害,甲骨文书法在*治生活中艰难地延续,异常地冷清。二十世纪后期,改革开放引来“百花齐放”,宽松的文化*策让甲骨文书法进入了再次繁荣期。但因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培养专门人才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甲骨学与甲骨文书法各自在学科上获得了独立,似乎搞甲骨学的更加学术化,搞甲骨文书法的更加艺术化,甲骨文学者与甲骨文书家也逐渐分离。

为了现代甲骨文书法再次兴盛,不少学者、书家在甲骨文书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游寿、沙曼翁、潘主兰、司徒越、徐无闻、秦士蔚、刘江、杨仲子、王友谊、杨鲁安等人。

游寿(—年),福建霞浦人,生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她在金陵大学读研究生时,师从胡小石修小学、诗词和书法,曾亲手勾摩《甲骨文前后编》,融金石气与书卷气于一体,其甲骨文书法刚柔相济,澡润间出,沉厚朴茂,率意自然,格调高古,不让须眉。

沙曼翁(—年),满族,江苏镇江人,书法四体皆精,尤以篆隶饮誉当今书坛。他的甲骨文书法在年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中获一等奖。用笔似刀刻勤,用墨宿于变化坚挺而又写意,深具甲骨文神韵。

潘主兰(—年),福建福州人,长期在大学执教,毕生致力于甲骨文文字的研究,并运用于实践。他创作了大量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解决了甲骨文书法创作中的用字疑难,拓宽了甲骨文书法创作的路子。他的学术著作有《潘主兰印选》、《潘主兰诗书画印》、《近代印人录》、《闽中画人春秋》、《谈刻印艺术》等。

(潘主兰甲骨文书法)

徐无闻(—),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教授。在文字学、甲骨学、金石学、书法篆刻、诗词、绘画等领域都是行家里手。他是二十世纪巴蜀书法、篆刻的代表人物,对巴蜀文化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了学者型书家的典型形象。他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以及与*任重合编的《殷墟甲骨书法选》对于当代甲骨文书法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创造性地以小篆笔意书写甲骨文,瘦硬挺拔,古雅质朴而不失甲骨文的本色。

(徐无闻甲骨文书法)

陈恒安(—),贵州贵阳人,生前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治学严谨,通古文字学。精研甲骨、金文、竹简、帛书等各体文字。书法诸体咸备,尤以大篆与行书见长,所作甲骨文书法章法考究,结体精当,朴厚沉雄,雅俗共赏。有《邻树簃诗存》、《春茗词》、《殷契书法漫述》、《陈恒安书法选》。等留世。

(陈恒安甲骨文书法)

 秦士蔚(-),江苏淮安人。系南京市蔬菜公司退休干部,江苏省文史馆名誉馆员。从六十年代初试以甲骨文制印,终生致力于甲骨文书法篆刻研究和创作,开创了以行草笔意书写甲骨文书风,其甲骨文书法体态纵横开阔,笔势婉转流畅,线条灵活而洒脱,既能表现出甲骨文契刻的刀趣,又能在运笔中产生奇姿跌宕,刚柔并济,豪纵奔放的艺术效果。书法作品被中央文史馆、辽宁博物馆、淮安周总理故居收藏。

本世纪初,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艺术欣赏的需求增大,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甲骨文书法在更大范围、层次的扩张,甲骨文书法领域也出现了以下变化:一是《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典》等工具书先后出版,为甲骨文化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二是人们的艺术观念得到极大解放,张扬个性,追求创新,成为时尚。甲骨文书法在笔法、墨法和空间构成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甲骨文书法艺术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刺激了人们对甲骨文文化的需求。三是甲骨文书法在全国性展览、媒体宣传方面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顺应了当代艺术大众化的潮流,甲骨文书法民间团体日益增多,为甲骨文书法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出土后,先是成就了甲骨文研究、创作的“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其后,甲骨文书法在全国很多地方开花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安阳是殷墟考古所在地,在安阳地区,乃至整个河南省,涌现了一大批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书家,其中优秀者有朱汉玉、刘顺、刘继贤、靳新国等人。

朱汉玉,年生于河北鹿泉市,六十年代毕业于南开大学。曾担任河南省安阳市副市长。教授,甲骨文学者,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由于工作关系,耳闻目染了大量甲骨片、金文、以及甲骨学家著述和甲骨文书法珍品,深受殷商文化熏陶。在隶书、篆书方面有一定造诣,尤其擅书甲骨文、石鼓文。主要作品有长卷、条幅、横批、斗方、扇面、册页以及甲骨文篆刻。其甲骨文书法,以笔代刀,以“刀笔味”为基调,以毛笔软毫的丰富表现力及其笔法为主导,表现出甲骨文之刚健、犀利、错落有致、真率质朴、自然天成的效果,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尤其以楷书、篆书笔意书写的甲骨文佛经长卷及册页,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

(刘顺甲骨文书法)

刘顺(一年)河南安阳人,曾任安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安阳甲骨文学会副会长等职。因其生长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所见甲骨甚多,经过多年临习,自得甲骨文个中三昧。他的甲骨文书法空灵简古,飘逸飞动,别具风采。其书写内容多为自撰联语诗文。他的特点,在于弱化了甲骨文尖刻险峻的特征,而加入了自己独创的优雅、富于装饰性的韵味。生前,他参加了国内外很多重大书法展览。作品被中南海、陕西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深圳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刻石于太白碑林、*河碑林、翰园碑林、神墨碑林等众多碑林。年《刘顺书法篆刻集》作为“墨海弄潮百人集”之一,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台湾甲骨文学者、董作宾之子董玉京认为,甲骨文书法大致分为3种艺术风格:第一,以罗振玉、商承祚为代表人物的古典风格书派。特征是,以较为深厚的篆书与钟鼎文基础,把甲骨文写成篆书模样。第二,以董作宾、严一萍为代表人物的原始风格书派。具有将中国画线条美直接摹写出来的特征,写出像画一样美的象形字。第三,以刘顺为代表人物的创新风格书派。以行书的笔意特征融入甲骨文书法创作,表现出灵活多变、洒脱大气的特征。

(刘继贤甲骨文书法)

刘继贤,年8月生,傅集镇曹洼村人。原安阳市*府副秘书长、安阳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殷契印社名誉社长。现为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家。多年来他在甲骨文书法的研究上独具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大展,海内外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和收藏界人士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靳新国甲骨文书法)

笑琰(靳新国),年生,河南安阳人,他从初中开始就迷上了甲骨文。三十多年来,他研读了大量甲骨文专著,潜心研究甲骨文技法,他的甲骨文书法,结体多变,浑朴奇拙,拙中见巧、别开生面、古朴大雅、灵透精美、古为今用、别具风采、富有新意。出版了《笑琰甲骨文书法集》,作品被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团体及个人收藏。现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宗教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文教网总编、记者摄影家网总编等。

随着历史情境的转换,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人们可以从艺术形态角度来观照甲骨文。甲骨文的艺术特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骨文书法发展史及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