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修脚祖师考
TUhjnbcbe - 2021/7/9 1:04:00
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0319.html

修脚祖师考

熊万里

一.几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关于修脚祖师的讨论,百家之言,各执一词。值得赞赏的是在年12月29日,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委员会修脚分会会长高广东先生于大连召开了“首届中国修脚行业寻根问祖研讨会”。至今仍可通过各种网络媒体搜索那次的会议报道,其中几个观点非常有代表性,为了叙述方便我加了小标题,同时为尽量避免断章取义、曲解原意,在引号内原文(不改动任何文字及标点符号)抄录如下:

1.以王建生为代表的观点:智公禅师。

“来自北京的王建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宝级专家,在研讨会上他保持着一贯严谨的作风,‘我一直在倡导古为今用,中国修脚行业寻根问祖是一件大事儿,我认为大家在探讨时尽量找到书籍、历史文物等佐证,让研讨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王建生说在中国修脚界,有两本书是非常珍贵的,一本是出版于年的《修脚术》,另一本是年出版的,‘这两本书中记载着修脚国术的起源和一些典故,我们的行业祖师爷是智公禅师,相传他禅杖上挂有修脚刀具,曾为周文王等人修过脚、治过足疾。’在与同是河北定兴籍贯现哈尔滨从业的闻平老师对话中二位还共同想起一本记录修脚师生活的连环画《郑师傅的遭遇》。”

2.以陆松林为代表的观点:吕洞宾。

“陆松林是扬州修脚术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年逾七旬,记忆力非常好,言谈举止间都透着对修脚行业的无限热爱,对挖掘和传承中华悠久的修脚文化也是满怀热忱,这种匠人精神鼓舞着新时代的修脚人。

“他说,寻根问祖对行业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之前在扬州就有每年4月14日修脚人不动刀的传统,这一天修脚人放下刀,聚在一起研讨技艺、叙友情、谋发展,‘在扬州有很多的关于修脚的传说,其中一段提到,修脚术的祖师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3.以崔梦丽为代表的观点:鲁班的师傅。

“‘行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助推行业发展,服务于全国的从业者,这是一件应该载入史册的事件。’来自陕西西安的崔梦丽也是行业重量级人物,她对高广东会长发起的研讨会给予很高评价。

“‘我所了解的历史,是发生在殷商时代的,皇帝得了脚疾,御医束手无策,发布皇榜寻找能够治愈脚疾的人,鲁班的师傅出现了,揭榜入宫给皇帝治好了,皇帝给他赏赐并建庙,弘扬修脚术。’”

4.以韩晖为代表的观点:铜锛类似于现代修脚刀。

“除了上述三位专家,与会嘉宾也纷纷发言,其中,来自陕西宝鸡的韩晖提到,在当地博物馆中有青铜器的‘铜锛’,类似于现代的修脚刀,从器具的角度来说,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还有的记载中提到,‘铜锛’就被解释为修脚工具。”

高广东先生高瞻远瞩,以少有的魄力组织了这次意义重大的研讨会,目的就是让大家各抒己见,抛砖引玉,为考证修脚业祖师迈出第一步。我认为会议上的几个观点值得商榷。

1.对王建生观点的意见。

王建生师傅在修脚界德高望重。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清华池浴池脚病治疗中心技术总监。他的这个观点在业内流传最广、受众最多。但是,他的观点存在明显硬伤。第一,他举例的2本书不足采信。其中一本书,他还没有说出书名。我认为近、当代的所有出版物都不能直接作为讨论修脚祖师的证据。这些书中的一些观点大多是作者主观臆断的产物,经不起推敲。正如王建生师傅发言中所讲“大家在探讨时尽量找到书籍、历史文物等佐证,让研讨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我觉得应该把“书籍”改为“古籍”。第二,王建生师傅所谓的智公禅师与周文王相隔千年,完全是另一个版本的关公战秦琼。

在我历时多年的调查中,修脚业“知道”行业祖师的人少之又少。在这很少的一部分人中,百分之九十多的人认为治公是行业祖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冶工、治公,仅仅一点之别,却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历史人物。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往往主观臆断草率为之。绝大多数人会把“冶”读作“治”。刚好大家需要一个治疗脚病的祖师,读作治公好像顺理成章了。觉得顺理成章之后,就开始搜索相关资料。于是发现历史上确有“志公”其人,这“志公”为什么不可以是“智公”“治公”的另一种读法呢?于是,继续发掘,竟然还有志公庙、志公塔、志公泉。因为一个读错别字的失误,而产生先入为主的结论,后面一错就错,一直想当然,一直在错误的路上寻找证据、一直在错误的证据上狂奔与狂喜。话不怕说大,就怕不敢想。搜狗百科的条目这么解释:“智公和尚是修脚业的祖师爷,在民间和文史中有多种传说。一说志公,亦作‘治公’或‘智公’,俗称‘智公禅师’和‘志公祖师’。相传,他禅杖上挂有修脚刀具,曾为佛祖释迦牟尼、达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过脚、治过足疾。”

智公何许人也?搜狗百科的解释:“志公禅师即宝志(公元年—年),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陕西南郑或江苏句容)人。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刘宋泰始年间(公元年—年),常往来于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神僧’。齐武帝以其惑众,命拘捕入狱;然日日见师散步街头;及查看狱中,则师仍在牢房打坐。齐武帝闻悉此事,请师入华林园供养,禁其出入。但师并不受其约束,仍常来往于龙光,净名,兴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国,始解其禁,并尊奉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开示法要。师于梁天监13年(公元年)12月圆寂,世寿96岁,敕葬于金陵钟山独龙阜,并于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

关于人物生卒日期,我们姑且全部采信搜狗百科。那么,周文王卒于公元前年,智公禅师生于年,相隔年。释迦牟尼的出生日期有多种说法,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与周文王相隔几百年,而且还隔着喜马拉雅山脉。达摩老祖则与周文王相隔一千多年。这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却没有人指出,第一个原因是不动脑筋、人云亦云的人太多,第二个原因可能是选择性忽视。这个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听起来很动人,所以就这样以讹传讹,以至于当下“知道”修脚业祖师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认可治公(智公、志公)。有人对治公(智公、志公)禅师做了更为细致的挖掘,并且以考证出志公诗词、志公庙、志公塔、志公泉而兴奋不已。试想,如果治公(智公、志公)是修脚鼻祖,他所作的诗词,为他而建的庙、塔,肯定有与修脚相关的记述,不可能漏掉这么重要的内容,事实是恰恰没有丝毫关于修脚的记述。在对治公(智公、志公)禅师无所不能的挖掘中,采用文学手法,异想天开地说他的禅杖上挂着修脚刀。

这种硬伤累累的观点之所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迎合了修脚业广大同仁的期待之情。他们迫切需要树立一个在历史上有迹可寻、德行足以光耀历史的人物作为祖师。

2.对陆松林观点的意见。

通过陆松林师傅的发言,我们知道了在扬州修脚业推崇吕洞宾为祖师。但是,扬州修脚只是全国修脚的一个分枝,我们现在站全国的角度、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考量,所谓寻宗问祖,首先得看时间,只能取历史最早的记载与传说。吕洞宾是唐代人,其名声兴盛于宋元,他的事迹多为难以考证的传说。而且在流传甚广的吕洞宾众多传说中,几乎没有关于修脚的故事。

3.对崔梦丽观点的意见。

显然,崔梦丽师傅是一个有大局观的明白人,也主张采纳最早的传说。只是在细节论述上稍欠考虑。所谓的“殷商时代”还没有皇帝、御医的称谓,与鲁班所处时代太远显得牵强附会。

4.对韩晖观点的意见。

韩晖师傅的观点在大致方向上是值得肯定的。他是修脚分会最早的发起人,一直担任秘书长,是修脚业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在考虑事物方面显得颇为周到。美中不足的是我与韩晖的交流中,他未能提供出具体的材料,只有一种朦胧的朝向而缺乏细节性的论据。

5.对其他观点的意见。

除了讨论会上的几个观点之外,还有一种在网络上较为流行的观点:修脚业祖师是陈七子。陈七子是江西饶州府人士,自小拜理发业祖师爷罗祖学艺,终日嬉戏玩闹,使师尊大为恼火,一怒之下摔碎了他的剃刀。陈七子只好用半片剃刀给人修治脚疾,后来得真人指点手艺日益精湛,由此创下足疗这一行当。这种观点主要在网络上流传,并不被修脚业认可。细究之下,修脚与足疗完全不是一码事。无论是陈七子的所处时代、活动范围,还是他的传说,与修脚祖师的要求都相去甚远。

二.为什么选择冶公

祖师爷,即祖师、开山祖,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业、某一宗派的首创者。我们考证修脚业的祖师,首先得从时间上入手,即从已有的记载、传说中,寻找最早的与修脚有关的代表性人物。

在甲骨文中已有“疾足”记载。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晚期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现在已经整理的甲骨文单字约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个。其中有“疾足”二字不足为奇。《中华文化年》记载,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民族“着翘尖鞋”。引《礼·内则》云:“古人屐状,如今日皮鞋,于脚面用绳连接之,使固而不坠。下为薄木板两层,中空,四面有墙,故泥湿不能及足。”这大概是木屐之类。当时人们用草、麻、葛、木板等材料编织制作原始的履,艰苦的条件容易产生各种脚病,除了脚癣、脚臭、脚痒、脚汗、烂脚丫、灰指甲,自然少不了鸡眼、跖疣等赘生物。

相传周文王患了脚病,行动困难,后来,有一个叫冶公的人用方扁铲给其修治而愈。周文王确有其人,而且是历史明君。姬昌,即周文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一代明君,被孔子称为“三代之英”。那么有没有冶公这个人呢?

远古时期很多历史是靠传说记录下来的。关于冶公为周文王修治脚病的传说,我虽然经过多次努力,仍无法追溯到最早的文字记录。但是,后人可以根据已有文献,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照广为流传的故事去寻找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尽可能提出种种设想,然后经过大量的论证去“还原”历史。

周文王所处商末周初,人们已经熟稔地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而冶铁技术则开始于几百年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即东周)。所以当冶公看到周文王的脚病时拿出一把方扁铲,理应是一件青铜器,其形状就像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面陈列的商周时代的铜锛。虽然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但是青铜器在当时毕竟是稀有而贵重的东西,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和装饰,比如青铜容器(诸如酒器、食器等等)、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连制作农具都舍不得。至少我们现在出土的商代文物中基本上见不到青铜器农具。也就是说周文王时期,农具仍旧以石器为主,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冶铁技术成熟金属农具才开始普及。铜锛在西周初期也应少见。当时,冶公能拿出一把青铜器方扁铲,肯定不是一个平头百姓。

一旦对传说细究起来就会繁衍出诸多细节,于是就有传说冶公是木匠,是鲁班的老师。此说显然站不住脚,因为鲁班在周文王去世年后才出生。鲁班之前木工业尚未成熟。我们不能因为冶工拿一把方扁铲就臆断其为木匠。为什么不是冶炼工匠呢,名字上还有一个“冶炼”的“冶”字呢。又为什么不是专门为君王看病的巫医呢?那时医巫不分。

当时已有“冶工”一词。“冶工”的解释:官名,掌管金属器物的铸造。而且有文字记载。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

《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鑪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

晋皇甫谧《高士传·夏馥》:“乃自剪鬚,变服易形,入林虑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也有“冶氏”一词。“冶氏”的解释:犹冶工。《周礼·考工记·冶氏》:“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

《周礼·考工记·冶氏》:“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鋌十之,重三垸。”

在帝制社会以前,也就是在秦以前,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叫“司空”,掌管农业的官员叫“后稷”,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叫“典乐”,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叫“工师”。冶工,在奴隶社会算得上举足轻重的一个部门官员。

综合各种资料,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最合乎情理:冶公,周文王时期掌管金属器物铸造的官员,官名“冶工”,他有条件打造出一把方扁铲状的青铜器,而且作为一个官员有机会接触周文王。根据传说,我们从临床经验可以判断周文王应该是患上了鸡眼这种赘生物的脚病,所以需要借助金属铲做微创手术。因为冶公是第一个拿起铲子修治脚病的修脚匠,而且是给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修治,所以名垂青史,后人遂尊称为冶公。就像鲁班,本姬姓,公输氏,名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在我国流传着大量的鲁班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贡献的传说,许多沿用至今的工具及建造法则被认为由他设计。后人尊称他为鲁班,被供奉为中国工匠祖师。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确定一个行业的祖师爷是严肃而神圣的,不可轻浮随意。作为祖师爷至少需要满足两个硬性条件:1.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2.对某一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冶公,完全符合一个祖师爷的要素。第一,他是第一个拿起金属器械修脚的人物。第二,他打造的方扁铲是历史上的第一把修脚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修脚师常用的几种修脚刀,平口片刀、平口修刀、锛刀,都形似方扁铲(或者叫铜锛)。挖鸡眼、修脚疾,这些在今天司空见惯的行为,在当时可是开天辟地的创举,需要超人的胆识与智慧。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种看似合理的“推断”,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期待专家抽丝剥茧做进一步考证。在寻找修脚祖师的路上,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行业祖师的考证,需要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尊重史实,尊重常识,尊重良知。在论证修脚祖师时,可能因为观点相抵,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现在,取名智公、志公、治公、冶工的修脚公司及修脚店不胜枚举,将这些名称在不同商品类别注册商标的亦不乏其人。

我希望修脚业的朋友,以及对此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能够摒弃摆地摊修脚时代的小市民气息,打破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站高望远,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积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建议,同心协力为行业祖师的论证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我们相信,确立了修脚祖师,就有了行业的守护神。

年5月2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脚祖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