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学会将于4月10日上午8:30召开“推进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专题讲座与研讨会。会议议程如下:
1.*德宽:谈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2.*天树:甲骨语法研究
3.张涌泉: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动态
4.李守奎:楚文字研究与楚文字学的建构
5.陈伟武:近年来秦汉文字研究简述
6.冯胜君:近年来战国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7.王立*:传统文字学的创新与发展
8.郑贤章:近代汉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9.李运富:谈谈甲骨文等古文字人才培养的问题
10.*亚平:“文字与文明”译丛与比较文字学
腾讯会议号:
来源: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
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个左右,已识单字在个左右,而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
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雏形,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
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摘自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