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资源导航(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行人""断*":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小结: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放录音配乐朗读。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10纸的发明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学富五车、蚕茧、薄片、粗糙、捣烂、轻便、邻近”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纸的发展过程,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纸的发展过程,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纸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
1.选词填空。
发现发觉发明
(1)鲁班()了锯。
(2)科学家()了一种新的生物。
(3)我()小星这两天不高兴,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
创造携带保存制作蔡伦
积累朝鲜欧洲社会促进
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术伟录册保存
约验阿欧洲社
①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②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
③“术”点在右上角的字,后写点。
“社”点在左上角的字,先写点。
④“伟、保、存、约、验、阿、洲、社”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⑤“欧”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右基本同宽,左低右高。
⑥“录”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五画,不要写成“水”。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看拼音,写词语。
jìshù()wěidà()jìlù()shūcè()bǎocún()ōuzhōu()
3.比一比,组词语。
存()在()
约()药()
社()杜()
验()脸()
三、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那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竹片、木片上,后来发明了帛。(板书: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帛)
(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板书:麻纸)
(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纸。(板书:纸蔡伦)
(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的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填写表格,了解纸的发展历程。
时间用料优点缺点
造纸术发明以前帛麻纸纸2.利用投影展示小组填写的表格,集体评议,进行补充和正误,教师小结。
3.小组交流,通过对比,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4.造纸术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5.为这一发明作出贡献的人是谁?(蔡伦)
课件出示蔡伦资料,学生自由阅读。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6.再读课文,深入了解。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交流:把句子改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可以吗?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引出“四大发明”。
2.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学习了课文,阅读了有关资料,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你们应该为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自由读课文。
五、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资料袋,了解纸的家族的更多知识。
2.搜集和阅读有关四大发明的更多资料。
第三课时
一、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恭喜恭喜恭喜你》,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喜庆,调动研究的激情。(熟悉的音乐,以生动的欢度春节画面,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学生谈谈听着熟悉的音乐想到的。
二、汇报活动情况。
1.情景模拟演示:一个同学去采访蛋糕店老板,了解月饼的制作工艺。看后交流社会调查时的注意事项。(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参与社会调查时要有礼节有礼貌。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
三、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1.指导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
2.小组讨论如何整理信息,以及以何种形式将这些信息展示给大家欣赏。(给学生充足整理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团结合作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教给学生如何更好更快地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小组内再作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预期成果展示形式。
四、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介绍传统节日知识。
1.学生按组别分别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内成员互为补充说明。
展示内容有:手抄报、自制书签、PPT、诗歌朗诵。
2.师生评议。(汇报成果这一环节,通过交流、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它的相关知识。)1.列举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五、谈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畅谈体会,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教师评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及时的反馈,以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激发他们掌握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学习。
六、活动总结。
1.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教师小结,激发学生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好孩子!立志长大后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纸的发明
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帛
麻纸
纸蔡伦
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3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慧”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第2自然段。(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3.学习第3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讨论: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4.学习第4自然段。(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内容及历史价值。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通过自学课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古老的神话——(生齐答:盘古开天地),认识了一座闻名中外又坚固无比的石拱桥——(生齐答:赵州桥),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生齐答:名扬中外的画)。(板题)。
2、谁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指名2-3生答)。
小结:国内和国外都很出名,与闻名中外意思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理解,从而对名画历史价值初步领悟,感受画的宝贵。]
3、欣赏《清明上河图》。(播放视频)
4、谈感受: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看完名画以后的感受?(指名2-3生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多、画长、热闹(依据回答选取3-4个)
画叫什么名字?(指名,板书:清明上河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视频的直观欣赏,感受画卷之长、画卷之美,感受古画的璀璨珍贵。]
二、出示目标
1、让我们一起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课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及古画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齐读:把这个目标读一读。
2、过渡:我们重点来看课文描写了这幅画的哪些内容?
三、自主学习
(一)交流感悟2-4自然段。
1、初步学习:课文哪几段描写了这幅画的内容?(课件出示问题)(生自由答:2-4自然段)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4段,想一想每段讲了什么并简单概括。(课件出示问题)
(指名3-4个学生回答,一人回答一段)
表扬:你真厉害,直接找出了本段的中心句,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
表扬:你也找出了中心句,真聪明,现学现用。
小结:第二段主要讲了人多,第三段讲了街市的热闹,第四段具体描写了桥北头的情景。(课件出示)
3、深入探究: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准确,现在有个任务再交给你们。找出每段中描写这些内容的句子,用铅笔画出来,画完后与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人多、热闹、桥北头)(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探究第2段
过渡:(拍手)好,坐回来,有谁要和大家一起交流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生读画的句子)
1、你画的这些句子是写画的什么内容呢?(人多)
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生画的句子)
表扬:你全部找出来了,读得非常的准确响亮,真厉害,掌声送给他。
2、这里描写了哪些人?(生自由答:农民、船工、生意人……)
3、只有这些人吗?(没有)你怎么知道?(预设:这里有个省略号)
4、在这里“……”是什么作用呢?(自由答:省略很多人、还有很多人)(课件标红)
5、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作者肯定下了很大——(生自由答:功夫)
6、过渡:同学们看这幅画感受到了吗?让我们读出人多的感觉。(齐读第2段)
[设计意图:通过一问接一问,让学生逐步感受画面人多,感悟画卷篇幅的恢宏。]
(三)合作探究第3段。
过渡:除了画出描写人多的句子,你们还画出了那些句子呢?(指名生读画的句子)
1、鼓励:读得非常响亮清楚,你还总结自己画出的是街市热闹的句子,真棒,掌声献给他。
2、真的很热闹呀,街道上走着形态各异的人,街道上有这么多的人,还有许多什么呢?(生齐答: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指导:作坊(字、音、意)
3、这么热闹的街道要全部画进去,多考验张择端的绘画技术啊!同学们看,画上的这些人,有的——(课件出示填空,生齐答)
课件: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一串的排比用的真好,一下子感受到了街市上的热闹,请同学们把热闹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排比句的学习,领会形态各异与热闹的关系,学习排比句在突出事物特点上的妙用,体会画师在绘图时花费的巨大功夫。]
(四)合作探究第4段
(五)感悟名画历史价值
1、初读:现在我们一起读下第五自然段。(师与生齐读)
2、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它还被称为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让我们再读一次第五自然段,把对他的自豪与赞美读出来。(生齐读)
四、总结
过渡:读得真好,(课件出示学习目标2,变红)课文描写了画面的哪些内容?(请生完整回答)
五、拓展延伸
1、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你眼中的《清明上河图》。(指名2-3生答)
预设:生动传神、无价之宝、古都风貌、名扬中外、闻名中外……
2、引导:《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画工精湛,无比珍贵,名扬中外,是我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课件出示学习目标3,变红)
六、作业
请你把《名画资料卡》制作完整,并把这幅名画介绍给你身边的人。
日积月累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
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4.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展示PPT、朗诵、舞蹈、歌唱、手抄报……)
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6.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
2.谈话激趣:
二、展示活动成果。
预设一: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1.谈话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
(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4)古诗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预设二:元宵节小组成果展示。
(1)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出灯谜:
·内里有人(打一字)谜底:肉
·伞兵(打一成语)谜底:从天而降
·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土生土长
·初一(打一成语)谜底:日新月异
(2)元宵节的食品。
在元宵佳节我们都会吃一种传统的美食——汤圆。北方称之为元宵,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最大的区别是汤圆是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元宵馅料预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
幻灯片出示各种汤圆的图片。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展示耍龙灯和扭秧歌的图片。)
预设三:清明节小组的同学交流展示。(图片资料及简介)
1.图片一: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图片二:(这就是古时候清明节人们踢蹴鞠的照片)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图片三:(看,这就是人们踏青的图片)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图片四:(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时的图片)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自由交流。)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小组交流。
三、提供例句,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2.交流归纳。
3.好词佳句。投影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供学生参考)
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色、*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作业:搜集并积累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教师评议,导入新课。
二、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开心元旦
今年的元旦我过得特别高兴!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南宁看花灯。
我们来到南湖公园。四条红、*颜色的火龙首先跃入了我的眼帘,火龙全身闪着金光,远远望去,仿佛四条出海蛟龙,飞腾在宽阔的鼓楼广场上。四周的彩灯五颜六色,简直就像灯的海洋,仿佛是银河落到了人间,我也如同步入了天堂。
我们穿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仔细观看,只见两条巨龙手舞足蹈,围着一个大火球舞着,跳着……他们昂首挺立,露出两排尖硬洁白的牙齿,舞弄漂亮的身驱,在天空飞着。那晶莹透明的身子,又像水晶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大扇子似的尾巴高高翘起,仿佛是为祖国巨大的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远处还有一对双龙戏珠呢!四条龙载歌载舞,好像正和我们一起欢度着元旦佳节。啊!十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汇成了滔滔奔腾的江河,我们伟大的祖国文化大业不正像这欢腾的巨龙吗?
花灯,可真好看呀!这个元旦,我过得非常开心。每年的元旦我都要来看花灯!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这篇文章记叙了小作者和家人去看花灯的事情,叙事完整。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3)按照作者观察的顺序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
(4)文章语言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四周的彩灯五颜六色,简直就像灯的海洋,仿佛是银河落到了人间”,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三、引导学生组织材料。
1.说说自己拟的题目,确定主题。
2.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四、完成习作。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习作讲评。指名把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宣读。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三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式。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4.积累有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成语。[教学重难点]
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赵州桥》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独立阅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看有什么发现。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赵州桥非常雄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3)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板书: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4)背诵积累。
2.课件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独立阅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看能发现什么。
(2)互相交流: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走在街上的,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都是围绕“热闹”展开的具体描写。)
(3)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教师小结:
(1)在以后阅读中注意这种写法,理清文章结构。
(2)在以后写作中善于运用这种写法。要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然后想想怎样有条理的把这几方面说具体,想想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识记招牌上的文字,并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招牌。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天天在生活中去识字,都能成为识字小主人。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去认识生活中更多的汉字。
4.独立或互相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课本“识字加油站”部分招牌上的汉字。(板书:在生活中识字)
三、作业:到大街、商店、游乐场等地方去识记汉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写作顺序。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按照造纸的流程进行介绍)。(板书:按顺序写过程)
(4)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2.学写排比句。
(1)课件出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叫排比句。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板书:排比句)
(4)课件出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仿写句子。
4.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5.选择典型的段落,由小作者读给全班同学听,互相评议。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交流,查字典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由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课件出示:(板书:相关联的事物组成)
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②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
③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6)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平时阅读和学习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三、作业:
背诵积累更多“笔墨纸砚”这样的词语,试着在平时说话和写作中运用这样的词语。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围绕一句话写具体
识字加油站在生活中识字
词句段运用按顺序写过程
排比句
13花钟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认“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斗”“芬”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3.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学生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3.请学生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
你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花为什么能做钟呢?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②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③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4.指导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出示含有个生字的句子)
(1)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2)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4)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5)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6)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7)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3.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依次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学生自由发言)
四、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1.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教师提出要求: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课件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指名读,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板书: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围绕它介绍了哪几种花?(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贴鲜花图片)
2.看图复述回答: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生答:牵牛花五点开放,蔷薇花五点左右开放,睡莲七点开放,午时花中午十二点左右开放,万寿菊下午三点开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放,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在九点左右开放……
3.读读说说: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再读一读第一段中的相关句子,并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反复读,和同桌说说你想象花开时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学生自读,互读,感悟。
5.(课件出示第一段重点句子)朗读展示,展开想像,交流体会。
6.师生合作品读,赞美鲜花。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积累了好词佳句。
7.我会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__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__
万寿菊_______________
烟草花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
8.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发现不同的鲜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精读第二段,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1.细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板书:原因)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3.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湿度、光照。)
4.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昆虫活动)
5.“吻合”是什么意思?(完全符合。)
6.教师小结,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7.理解朗读全段。2.按课文内容填空。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的时间相吻合。
四、学习的三段,了解花的应用,以及花钟的形成。
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早修成的花钟。)(板书:应用花钟)
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
3.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文中是怎么叙述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大概——用上这样的词语,课文的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4.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5.小组比赛朗读体会第三段。
五、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2.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六、作业。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
昆虫活动的时间
14《蜜蜂》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1、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1、同学们认识那些昆虫,谁能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15小虾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3.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表达有序写清楚,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读写结合,以片段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4.积累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
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表达有序写清楚、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趣导题。
1.出示实物(一只小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说你所看到的?(学生观察,老师了解学生的观察方法。)
2.指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评价或者互相补充。(根据学生的观察适当的进行板书)
3.老师评议:大家刚刚经过有顺序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眼中看到的小虾,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是怎样记录他眼中的小虾的。(板书:小虾)
二、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拿不准的生字,带生词的语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小组长拿出生词卡片帮助陈老师检查一下小组同学认读生字的情况。(小组长反馈)
4.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大缸、空隙、掀开、末端、一幅、钳子、搏斗、较大、腹部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5.默读课文、谈感受。
生字的障碍已经被我们大家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爱的小虾。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呢?(老师要注意鼓励支持学生大胆表达。)
三、互相交流,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学指导。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快速浏览课文一、二自然段,完成大屏幕上的考考你——从一、二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我”把小虾养在(),这些小虾,有的(),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指名填空,齐读填空后的语段。
(二)检查自学。
1.这是作者从小虾的哪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生活环境和外貌。)板书:生活环境样子
2.小虾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学生交流,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对于小虾的外貌描写就是我们刚才所填写的。指名朗读课文原句: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4.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5.指导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小虾样子的可爱,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夏天,积了大半缸(gānggōng)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xīxì)里滴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在竹荫下静水处,轻轻掀(xiānxīn)开小石块,或者把手伸到大石块下,捉了一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缸里。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出几只较(jiāojiào)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四、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自学指导:
1.出示自学指导:作者还从哪个方面写小虾的?请小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看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出来。
2.小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检查自学:
1.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作者选取了小虾的哪个方面来描写表现它的有趣呢?(生气时。)板书:很有趣生气
2.小虾是怎样生气的?拿出笔画一画。(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3.作者是抓住小虾生气时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动作)
4.默读这部分课文,画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语。(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5.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小虾怎么样?(十分有趣形态逼真)
6.指名朗读这部分课文,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小虾的有趣。
7.生气前的小虾在干什么呢?(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生气前的小虾这样悠闲自得,真有趣啊!)
8.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子。
9.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小虾的有趣。
10.作者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小虾仿佛活灵活现地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观察细致,而且用词恰当,描写形象,所以让我们感觉小虾生气时也有趣、可爱。(板书:用词准确写形象。)2.读选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来。
(2)用“”标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语。
五、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一)自学指导:
1.出示自学指导:请小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出来。
2.小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检查自学:
1.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
2.为了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我”是怎么做的?(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3.“我”为什么要采一些金鱼草,捡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4.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五、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2.互相交流:第五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
3.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正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它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4.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六、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有趣、坏脾气的小虾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大家说好吗?
二、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三自然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那作者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呢?(抓住了小虾生气时的动作,运用能表达特点的词语来写。)
3.同学们不仅读书认真,而且还善于倾听,互相合作,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着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这种方法才把这群小虾刻画的栩栩如生的。(板书:围绕中心写具体。)
三、拓展练笔。
1.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小虾,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了,这是因为作者喜爱小虾,和小虾成了好朋友,对它们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还因为作者运用了一些写的方法。
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也见过不少可爱的小动物,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像作者一样把它们写出来好吗?用“真”开头写一个片段,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
3.交流展示(根据时间进行修改)。
4.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走进了妙趣横生的小虾世界;通过小朋友们的笔,我们对更多的小生灵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小生灵:看,花儿在悄悄开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不管是天上飞翔的小鸟,还是花间嬉戏的蜂蝶,还有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儿,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四、作业:搜集阅读更多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小虾
生活环境
样子喜爱
很有趣生气
围绕中心写具体
用词准确写形象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心情。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5.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教学重难点]
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语句要通顺、连贯。
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定做过很多小实验,谁能把自己做过的小实验简单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不但能说出自己做过的实验的名称,还能说出过程和结果。这节课我们就把小实验写进自己的作文。(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二、阅读例文,探究写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读中有所发现。
2.总结交流。
互相交流,说说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关于写小实验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感受或对短文的评价。(抓住具体的句段谈对写法与内容的理解,也可与自己原来的水平比较,说说短文什么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师做引导、点拨与提升。)
3.教师小结,写作指导。
4.学生自由阅读例文,深入探究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导言: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一项小实验及例文探究交流,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完成习作。
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
1.小组同学根据下面的表格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部: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三、教师小结,写法指导。
1.题目要求。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自己的心情。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5)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
2.审题要点。
3.习作内容。
四、明确写法,独立写作。
1.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听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实验,哪就赶紧动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这次小实验会因你的介绍而被更多的人所喜欢。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实验名称
实
验先……接着……然后……最后
过“我”的心情
程
实验结果
语文园地四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关键句,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用关键句概括大意。
2.培养在观察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培养主动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赵州桥》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这段话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介绍清楚。)
2.课件出示《花钟》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介绍清楚。)
3.教师小结:
(1)像上面语段中“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板书:关键句概括大意)
(2)关键句的位置有的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
(3)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就能概括这段话的大意。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
(1)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2)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距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自由朗读两段话,互相交流,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前半部分是观察到的现象,后半部分是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
3.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学以致用: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照样子说一段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作业:把自己写得话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并认真修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练习。
1.(1)课件出示。
修改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
2.认识修改符号。
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板书:增删换调)
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
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
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
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
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
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
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记住所学的修改符号,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自己的习作。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小明终于克服了错误。
(2)金*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3)今年我班订阅的杂志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学生阅读报》和《中国少年报》等。
(4)这本小说我基本上全看完了。
(5)今天老师没来上课,我猜想她肯定去开会了。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今年署假,我有机会加入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真是五彩缤纷,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写生,做*事游戏等......夏令营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有开阔了我的眼界,多么喜欢夏令营活动啊!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我感情。
(1)课件出示词语注释。
(2)欣赏图片或课文插图。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三、背诵古诗《滁州西涧》,课外积累更多的古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四
关键句概括大意
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增删换调
滁州西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