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之骨:屯南甲骨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郭沫若先生的诗句诠释了殷墟文化的内涵,以都城、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为基准的殷墟文化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殷墟文化中可以列出许许多多的“中国之最”或“世界之冠”,甲骨文就是其中最为让人惊叹的无价之宝。
93个单字的残断甲骨记载商王田猎史实
在殷墟博物馆内,珍藏着一片残断甲骨,它发现于年的安阳小屯南地,编号,这块甲骨大概相当于完整牛肩胛骨面积的三分之一,然而却发现了93个单字。
“这片甲骨上的93个文字都在讲述一件事,‘辛丑卜贞王其田’,辛丑为日期,当时商人以干支计时法,卜为占卜之意,贞指的是当时占卜巫师,王为大王,其是介词,田是田猎之意。整句话是讲辛丑日占卜大王去打猎会有灾祸吗?”殷墟博物馆市场科副科长杨艳梅手指这片甲骨告诉记者,“同样的问题在整块甲骨片中出现了十一次,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进行的占卜。”
屯南甲骨
由于这片牛肩胛甲骨上文字清晰,品相优美,成为了众多甲骨中的代表之一。不仅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而且在年作为专属邮票刊印。
“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见证者,同时也是传承者,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延续至今,书写出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杨艳梅对于甲骨文的热爱溢于言表。
殷墟是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引证,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我国早期的古代都城遗址,说到殷墟的发现,自应从甲骨文的发现说起。“《屯南》”,这片甲骨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品相端庄大方,可以说是殷墟出土甲骨中非常精美的一片。坊间常有这样的说法:甲骨四堂之一的郭沫若先生所说的“一片甲骨惊天下”,就是指的这片甲骨。
药渣内淘出千年甲骨,也掀开了殷墟遗址的面纱
清朝末年,小屯村农户们已经和田地里的甲骨不时地谋面了,春耕时犁耙总能翻出它来,清明雨水一落,冒出在田垄渠沟里的也是它。初时仅做家用,把它磨成粉末,随时用做治疗伤口的“刀尖药”,渐渐把一片片甲骨充作龙骨,试着卖给药铺,倒也可以换些碎钱贴补家用。
冒出土层来的实实在在的甲骨文,在当时还受着歧视,据说一般的药铺拒不收购“有字”的龙骨,嫌有做手脚的痕迹,他们看重天然本色。农家自有应对之策,常常把印痕刮干净,恢复成原始的样子,果然两相成交。龙骨自来就是药之上乘,越是州府京城越有收购龙骨的药铺,结果成就了往返倒卖的专业行当,甚至一些商客顺藤摸瓜,来到小屯村附近成批收购,转天再发往京城,生意虽不大,但获利却不菲。也是药用价值占着主流的缘故,一段时间里,北京的药铺所用“龙骨”的确少有刮字嫌疑的甲骨。
关于龙骨变甲骨,这里有一个长期以来较为传统的说法: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正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因病服药,在中药渣子里翻检过来翻检过去,偶见带字龙骨钩住了他的情致。几番比较,疑惑顿生,随即把未煎的几包药摊开察看,证实了这片带字龙骨不是孤立现象。王懿荣本是有名的金石学家,精通文物鉴定和古文字考释,情动之下,又从北京各大药房成批买来龙骨,一一对照字型笔画,把那些还算清楚的细细比较,一段时期的研究,他终于从各种互为印证的理据中得出不寻常的看法,这龙骨上所刻的乃是上古文字。
此后,他不惜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向古董商求购,此价一出,龙骨成宝,有字的比无字的翻了筋斗值了大钱,甲骨文这门学问开天辟地入世间。王懿荣以他独有的学识专长,为甲骨文发现作出了头一份贡献。
金石学家既有此论,旁人莫不趋之若鹜。越来越多的学者名人致力于这项新的研究,甲骨文被发现和认定终于成为事实。随之而来的,是龟甲兽骨的身价扶摇直上,小屯村的寻常交易衍生成另一类人忘乎所以的大买卖。各地的收藏家和高官贵人纷纷出手,从商贩手中高价购买,收藏者日渐增多,甲骨的行情也不断水涨船高,迅速由中药变成价格昂贵的古董,最高时竟达一字四两白银,一片甲骨买下来往往需要几十两银子。
为了从甲骨中牟取更多暴利,商贩们对甲骨的出土地秘而不宣,甚至假称甲骨出土于汤阴或卫辉。一时间,王懿荣等一批收藏家都对商贩们的假话信以为真。其实安阳距京城不过千余里,快马往来也不需几日。可惜王懿荣身陷宦海,无法亲临实地辨别真假。
经过多年来的发掘和收集,从殷墟出土的15万多片甲骨中,所使用的单字有多个,能认识和厘定为汉字的有多个。这些甲骨文字不仅具有指事、象形、形声的造字方法,还有会意、转注、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后来汉字“六书”结构的基本形式。
甲骨文出土之后,埋藏在地下多年的殷都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个和安阳人相伴永远的地下文物宝库初露芳容。
相关链接:
小屯南地甲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南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带卜辞的甲骨,被称为“小屯南地甲骨”,为建国后“考古10大发现”之一。安阳市西北五里的小屯村,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的所在。解放以前,曾在此进行过多次发掘,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和大量甲骨文字。解放以后,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保护。年12月下旬,小屯村村民张五元在村南公路旁取土时,发现了六片带字甲骨,当即交给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年3月下旬,安阳工作队开始在村南进行钻探,确定发掘区域并设置了永久性的测绘基点。年3月下旬至8月10日、10月4日至12月4日,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开探方21个,总面积平方米。先后参加这次考古发掘的有戴忠贤、刘一曼、曹定云、王金龙、屈如忠、孙秉根等考古专家。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姚孝遂也参加了部分发掘工作。发掘出的遗迹包括夯土基址、窖穴(灰坑)、沟、陶窑、墓葬、祭祀坑等,文化遗物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殷代文化的遗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大批卜甲和卜骨。年小屯南地春秋两季的发掘,共出土甲骨1万余片,其中有字甲骨总计片,是年后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不仅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而且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考古学资料。后来,它与妇好墓一起,被评为建国后考古10大发现之一。小屯南地出土甲骨文十七品据统计,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南地的发掘中,共发现卜甲、卜骨1万余片,刻辞甲骨片,其中卜骨片,卜甲75片,大多数是小片的,而整版的和接近整版的较少,据初步统计约有片左右。有的骨版保存较好,字迹清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腐蚀太甚,字迹剥蚀不清。卜骨、卜甲均经过整治,在其背面(少数在正面)有钻、凿、灼的痕迹。绝大多数卜骨、卜甲有凿、无钻、有灼;少数有钻、有凿、有灼,或有钻、无凿、有灼。刻辞绝大多数为卜辞,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祭祀、天象、田猎、旬夕、农业、征伐、王事等。另外还发现一些地名、人名和方国名等。非卜辞的刻辞数量很少,有习刻和记事刻辞两种。此外,还发现4片书辞,是朱书,可能是用毛笔写在骨版的背面,字体比较大,笔画粗壮。这批甲骨出土时多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并与陶器共存。小屯南地的甲骨,大部分属于商王康丁、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少量的属于武丁时期和帝乙、帝辛时期的卜辞。考古研究所成了小屯南地甲骨整理小组,对所获的甲骨进行整理,于年和年先后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南》)上册(一、二分册)、下册(一、二、三分册)。该书上册发表了刻辞甲骨拓本片,下册发表了甲骨刻辞释文、字词索引、部分摹本、甲骨的钻凿形态等。安阳古都学会供稿来源:映象网作者:贾利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古都研究”栏目题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志立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稿,我们将择优发表。
投稿邮箱:zdfwh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