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
TUhjnbcbe - 2020/10/29 16:40:00

這篇筆記源於當歸中醫學堂《飲食滋味》視頻課程,主講人是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徐文兵老師。

對“營”和“養”、“*”和“藥”的認識

都說現在是養生熱,其實,徐老師說,養生熱可遠遠不如營生熱。你看看勵志、成功學、教人發財的書,什麼時候都好賣。

營是刻意的行為,是後天的意識,比如經營、鑽營。養,是順其本性、天性、所以春天養生,夏天養長,秋天養收,冬天養藏。

營,需要學習。養,需要忘我。所以站樁靜坐能養生,在安靜中找回自己的感覺,就達到了營養的目的了。

中醫說“*藥攻邪”,什麼叫*?凡是把本性加強濃縮了之後的東西,都叫*。所以總吃某一樣東西,或偏愛吃某種味道的東西,大多都會有問題,出偏。

什麼是藥?神農氏嘗百草,把植物分為有*、無*、可常吃幾類。可常吃的,稱之為食物;可以短暫吃的,是藥物。《神農本草經》記載了味藥,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無*,可久服;中品有小*,用於糾正身體的偏性,可以服一段時間;下品有大*,只能用於危重大病攻邪,“中病即止”。

我們常常認為有*就是有害,其實未必。關鍵看怎麼使用。砒霜有劇*,但可以用來治療急性白血病;蛇*可以置人於死地,同時也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物。糖倒是無*,吃多了會蛀牙;酒也無*,喝多了會得肝硬化。連大量喝水也會中*。

“是藥就有三分*,行車走馬三分險。”*是藥物的本性,如同速度快也是車馬的本性,這本身並無利害、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正確使用。

徐文兵老師還有一個觀點:儘量不要找西醫開中藥,因為大部分西醫大夫對於中藥的性味、寒熱、歸經並沒有足夠的瞭解。所以你開西藥就找西醫大夫,開中藥一定要找中醫師。

五穀為養

“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黃帝內經》的這句話,幾乎每個中醫愛好者都會背,但未必會用。

徐文兵老師認為,我們食物的百分之七十應該是五穀,看看我們的牙齒結構就知道了。吃肉的牙是犬齒,臼齒是吃穀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磨。區分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很容易,看看它們的牙就知道了。“我們之所以長這種牙,和我們背後的神和氣,和我們消化的功能是一致的。”

五穀是植物的種子,植物不同的部分所含的精氣神不一樣,最精華的東西都在種子裡,種子本身的蛋白質結構和其他部分完全不同。我們以種子為食物,把種子裡的物質能量轉化成我們自己的精氣神,消耗的自身能量是最低的。所以,我們說“吃飯”,就得真的以飯為主,以五穀為主,其他的東西是下飯的,不可顛倒。現在我們基本上都已經吃菜為主、吃飯為輔了,甚至菜吃飽了就不吃主食了,這是不對的哦!

五穀作為種子,其中的澱粉與根莖中的澱粉還不一樣。徐老師說,紅薯中的澱粉會讓血糖升高,但是五穀不會。

五穀與五臟還有一一對應的關係,分別補益不同的臟器。

肝對應的是麥子,麵食。肝火旺,血壓高,有黃疸的人,就不能吃麥子,應該吃稻子。肝火旺的人也適合吃點蕎麥,因為蕎麥寒,所以用羊湯澆蕎麥。“羊肉蕎麥面”貌似是很著名的吃法。

心對應的是黍,紅高粱,黃黏米。心火旺、失眠的人不宜吃。

脾對應的是粟,小米,溫性食材,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一般我們都用小米熬稀飯,其實小米稀飯甘淡,易多尿。最好的方法是炒米,或者做成小米乾飯。孕婦產後特別適合小米粥,尤其是帶著上面一層米油,最滋補。

肺對應的是稻,大米。包括粳米、糯米等等。寒性比較大,容易引起胃酸。燜米飯的時候可以加點孜然或者肉桂。徐老師建議,平時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人,少吃米飯。糙米是好東西,帶著糠的。現代人需要吃點糙米。粳米是種的最晚,收的也最晚,得秋天的金氣最重,是收斂的,多嚼嚼能感受到酸味來,用於白虎湯。對皮膚好,對眼睛不好。糯米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不容易消化,桂枝湯的禁忌中有“忌粘滑”,就是指的糯米、香蕉等。

腎對應的是菽,豆子。豆子本身不好化,幹吃豆子補不了腎。最好吃點加工後的豆製品,比如豆腐,最好的是鹵水點的豆腐。醬豆腐、臭豆腐、腐竹也非常好。

五畜為益,什麼叫益

《黃帝內經》說,“五畜為益”,這個“益”是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意思,不像五穀是必須吃的,這肉食並非必須,沒有它也可以,有了就更鮮活。

“食穀者慧”,吃素的人平和通透,欲望低。徐老師建議,想追求人生更高的智慧,你就少吃點肉。想在紅塵翻滾,做個有血有肉的人,還要追求點名利,那你還得吃點肉。

“道家的可愛之處在於,對於吃東西沒有負罪感。”羊吃草,人吃羊,人死後化為微生物被草吃,道家認為天地是一種輪回,所以對於吃肉沒有負罪感,對飲食的研究非常全面而深入,深入到了氣和神的狀態。

比如,為什麼吃豬蹄比吃豬肉好?是因為幾百斤的豬,它的全身重量就壓在四個蹄子上,所以豬蹄的力道和勁道是很有能量的,“狼奔豕突”嘛。豬是陰,豬蹄是陰中之陽,最陽的是前蹄。同樣的道理,羊蹄也是陽氣十足的。

厭食症的根結是“心氣內洞”,火生土,沒有心氣,脾土必傷,所以無食欲。不是給厭食症患者吃好吃的能夠治好的,是治心氣。

五畜與五臟有對應關係。

入肝的,《黃帝內經》認為是雞肉,徐老師個人觀點認為是羊肉,羊肉、鹿肉都補肝。最滋補肝血的是鹿茸和鹿血,鹿茸泡酒喝,能治女性極度宮寒不孕、男性宗筋遲廢。但常人不適合,一般人吃點鹿蹄筋就行了。

入心的,是雞肉。雞子黃是滋補心陰血的最好的食材,適合無舌苔、舌頭溝壑縱橫多裂紋的人。做法是用開水沖生蛋黃,攪開喝掉。不能煮熟,熟透了就沒效果了。傷寒論有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入脾的,牛肉。

入肺的,有驢肉,鴨、鵝等水禽肉,狗肉等。狗肉是最好的補肺藥。入肺的東西都偏酸,有收斂的作用。特別失神的人,徐文兵老師建議吃點狗肉。

入腎的,有豬肉、燕窩、水產品,都能夠滋補腎陰。燕窩也是血肉有情之品,是燕子的血液、唾液凝結而成的,是滋補腎精最好的食材,而且必須用冰糖燉,不能用紅糖。

吃海產品有講究

所有的水產品,尤其是深海的魚蝦蟹,都是滋補腎陰的。長得越奇怪,生長在海裡越深的地方,陰寒之氣越重,潛能越大。

比如海參,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不是陰血特別不足、有虛火的人不要吃。陰血特別不足的表現是,低燒,手腳心發燙,內熱,有烘熱感。

螃蟹是巨寒之物,尤其是北海道螃蟹、阿拉斯加螃蟹,那更是寒中之寒。螃蟹最寒的部位是膏和黃,滋陰效果極好,對陰虛火旺者非常適合。螃蟹殼還是最好的化痰軟堅散結的藥,與牡蠣殼效果相近,磨成末,可以用來治療乳腺增生、纖維瘤、肌瘤等。

大部分滋陰的東西都是寒性的,只有一樣東西,又能滋陰又是溫性的——牡蠣的肉。可以生吃,但建議熟吃,碳燒最好。

蝦的蛋白質含量極其高,但也得會吃。吃蝦有幾個講究:一,蝦線必須去掉;二,蝦眼一定要留下,蝦眼是熱性的,吃進去能夠幫助消化。這是徐文兵老師從一個漁民那裡學來的。三,吃蝦之後,忌吃水果忌喝綠茶。吃貝類也是如此。

其實,吃大蝦、對蝦,都不如吃蝦皮。蝦皮是溫性的,而且吃蝦皮是蝦肉、蝦殼、蝦眼一起吃,這種吃法最健康,是真正滋補人的。別以為貴的東西就一定好。

蝦是陰性還是陽性的食材?取決於你能否把它化掉。化不掉,就會產生過敏、上火,這是冷凝導致食積,生火。“魚生火肉生痰”嘛。只有一種魚不易上火——帶魚,帶魚是水中的異類,只有它是入脾土的。小孩脾胃消化不好,可以給他吃點帶魚。

徐文兵老師推薦的滋補效果比較好、比較平性的水產品是:鱔魚,海虹(也叫淡菜,青口)。

為什麼海產品補腎效果好?徐老師認為,因為人也是從海裡來的,不是樹上下來的。海產品能滋養我們的本源。

龜、鱉(甲魚、元魚)入腎,滋補腎陰最好的食材。龜甲、鱉甲都是重要,鱉甲主動,活血;龜甲主靜,沉潛。

五果為助,什麼是“助

水果基本上都是酸、甘、寒的。即便說某個水果是熱性的,也是相對來說沒那麼寒而已。

南方盛產的熱帶水果,最好是在當地吃,徐老師不建議吃大老遠運到北方來的南方水果。運過來需要時間,往往是水果還沒成熟就被摘下,在運輸過程中把它焐熟的,這樣就帶有一定的*性,這種*性是沒熟的瓜果本身具有的一種自我保護。

之前“養心殿”刊登過的上海應象中醫學堂楊永曉老師的古典中醫啟蒙課上,也講過類似的觀點。楊老師是從一個問題談起的,“番茄為什麼一開始是綠的,成熟後就變成了紅色?”其實,顏色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未成熟前,綠色的番茄藏在綠葉之中安心成長,一夜之間就成熟、變紅了,也常常會在一夜之間就被小鳥吃掉。這其實發生了植物與動物之間的一場對話。是番茄自己告訴小鳥:我成熟了,來吃我吧。

為什麼番茄要邀請小鳥來吃?因為它想讓小鳥把番茄的生命帶到更遠的地方去繁殖。水果的好吃,是有自己的私利在裡面的。“水果的果實是誘騙別的生物幫它播種的甜頭。植物和動物成為一個生命系統的整體。大自然這個系統比人類高明得多,萬物之間都有精妙的關聯。”

不成熟的水果,其中植物的種子還沒有成熟,它還不希望我們去採摘,就會沒那麼好吃,甚至吃了對人的身體有傷害。

所以,吃水果跟吃五穀一樣,最好吃當季和當地的,不能依賴低溫保鮮技術。

水果的作用是“助”,意思是五穀和五畜吃多了,用水果來幫助消化。水果基本上都有通便的作用。

還有一個說法,“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話好多年前小編第一次聽說的時候,還記得是跟幾個女同事午休時間在辦公室裡吃李子,一個男同事跑來囑咐我們,李子千萬不能多吃。當時我們還做了個*臉,覺得他真是多事,哈哈。其實人家說的對,桃子性平,對脾胃的傷害不大。但杏和李子吃多了絕對傷害身體,吃完了拉肚子、嘔吐、發燒的人比比皆是。

梨滋補肺陰最好,但對於肝傷害大。金克木。徐老師推薦吃桑葚,熟的是紫黑色,補肺益腎,有白髮的人經常嚼一嚼。

在我們的飲食結構中,水果只是點綴和輔助,易滋生痰濕,千萬不可當做主食。尤其是吃完麻辣火鍋再吃水果,那簡直是迫不及待想得痛風的節奏啊。實在饞水果怎麼辦?吃完水果吃點姜,用姜的辛溫把痰濕化解。

很多人喜歡喝完烈性酒以後吃水果,然後繼續喝,因為水果有一定的解酒的作用,能讓人增大點酒量,但酗酒加上吃水果,對肝的傷害非常大。“水果不是個‘解’的東西,是個製造糾結的東西。“徐文兵老師說。烈性酒、火鍋之後忌吃水果,傷肝。

用吃水果不吃主食的方式來減肥,更是對身體傷害極大。

酸的東西都入肺,同時有收斂作用。如果心神散亂、心慌、神思不屬的時候,可以吃點東西收一下,最好的東西是烏梅。

各種瓜,香瓜、西瓜、哈密瓜等等,全是生濕氣和痰的。小孩子陽氣足,吃完沒事,成年人陽氣不足,吃多了會在體內蓄積濕氣,不利健康。大家注意吃瓜果要有節制哦!淺嘗輒止。

五菜為充,什麼是“充”

《黃帝內經》說“五菜為充”,意思是蔬菜不可以當做主食,只能是萬一遇到饑荒狀態下沒有糧食,勉強用它來充饑。饑,是五穀不熟或者腹中空的意思;荒,是地裡無糧只有雜草;饉,是寸草不生。青黃不接,指的是陽曆的四五月,這時候糧食還未收成,只能用蔬菜充饑。

為什麼叫“蔬”菜?蔬者,疏也,意思就是吃五穀、吃肉太滿的時候,用蔬菜來疏通一下。

除了韭菜、蔥是熱性的,一般蔬菜的寒性都大,所以徐老師建議,蔬菜一定要吃熟的,否則會吃什麼菜拉什麼葉子,菜中的纖維素是很難“化”的。

吃什麼不重要,吃了之後化不化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平常習慣了說“消化”,其實“化”和“消”有區別,“消”是物理變化,如吃進去一塊豬肉在胃裡磨成了肉末,但它還是豬肉;“化”是化學變化,也就是把豬肉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再重新組合變成人身體上的肉,這叫化。

人吃飯的過程,就是一個元氣化穀氣的動態平衡的過程。每個人的元氣是有數的,所以道家說,每個人一輩子能吃多少飯是有數的。越是多吃、快吃,吃新奇特的東西,元氣消耗大,壽命越會縮短。每頓飯都慢慢吃,悠著點吃,吃好消化的食物,就能避免無謂地消耗元氣。懂得節能減排,才是真正養生。既保證了自己的營養,也嘗到了飲食的真滋味,何樂而不為?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能帶著情緒吃飯。“吃飯不生氣,生氣不吃飯。”氣得吃不下飯,其實是人體的自我保護。

最好的吃飯方式是專心吃飯,不要動情緒,不要分神,細細去品飯菜的滋味,去感受自己的饑和餓是否得到了滿足。《論語》中說,“食不語,寢不言”,也是這個道理。

中醫飲食的最高境界

我們平常一說起食材,總是強調它的“用”,比如它有什麼成分啊,這種成分能有什麼作用啊。

古人的思維方式不是這樣的。

古人關心的不是“用”,是這種藥材或者食材的“性”,也就是它的本性是怎樣的。

徐文兵老師舉了一個例子,“韓信有什麼用?取決於用他的人是否瞭解他的本性,是否在瞭解他的本性的基礎上把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所以韓信在項羽那裡就顯得沒什麼用,在劉邦那裡一開始也只能擔任治粟都尉這樣的不重要的職務,負責軍糧的生產。直到蕭何發現了他的才能,並且勸說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從此才真正展現出自己的本性。

我們選用食材,包括醫家用藥,也是一樣的道理。

而瞭解食材的“性”,最簡單的途徑,是瞭解它的“味”。中醫飲食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味的調和達到怡神養神的目的。

這個道理很深,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吧——味道對五臟六腑有很大的影響,每種味道影響三對臟腑。

甘味,可以“補脾胃,泄腎、膀胱,緩肝急”。甘味包括淡、甜,能補益脾胃,吃東西不消化、不吸收以及胃壁薄的人都需要補脾胃,可以吃點甘味的東西。但同時,有補就有泄。過多的甘味會削弱腎和膀胱的功能,表現在尿頻、骨質疏鬆、齲齒。肝火特別旺的人不妨多吃點甜,甜味能“緩肝急”。很多人一吃辣就拉肚子,這就是脾土不厚,緩不了肝急。吃辣的時候,或者脾氣很急躁的時候,吃點甜食,就能有個緩衝的作用。

鹹味,可以“補心,泄肺、大腸,潤腎。”人的血和汗都是鹹的,鹹味補益的是心、心包,流汗、失血過多會傷到心。但鹽多會讓心血過旺,血壓高,所以高血壓的人要少吃鹽。失眠的人,尤其要少吃鹽少吃肉。鹹味會削弱肺和大腸的功能,所以口味比較偏咸的人易咳嗽,傷肺。徐文兵老師說,得肺癌的人,吸煙的其實不多,吃鹹的多。所以平時口重的讀者朋友們要注意哦!鹹味還有一個功能:鹹能潤腎。所以吃一些補腎補腦的堅果,比如核桃的時候,記住,別放糖,應該放鹽。

辛味,可以“補肝膽,泄脾胃,宣肺氣”。所以老吃辣、喝酒的人容易胃出血、胃潰瘍。但反過來,如果脾胃陰寒多,可以多吃辛味的東西排陰寒。

酸味,“可以補肺、大腸,泄肝膽,收斂心氣心神”。酸的東西,比如梨、梅、五味子,吃多了會損傷肝膽的功能。同時,酸還有收斂心氣、心神的功能,老出汗、出神的人,可以吃點酸,比如用去芯的蓮子和銀耳熬點蓮子銀耳湯來喝。

苦味,可以“補腎、膀胱,泄心火,祛脾胃濕氣”。喝水為什麼要加茶葉?原因就在於白開水味淡,淡味利尿泄腎,加點苦的茶葉,可以反佐一下,中和泄腎的力道。苦味入脾胃燥濕,有濕疹、濕氣太重的人,適合用點苦藥。

本文內容來自網路,經過編輯整理,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