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在龟甲或兽骨上雕刻的文字。自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之后,甲骨文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味中药,名字叫龙骨,然后就一直被吃,一直被吃,被士大夫们吃,被贩夫走卒们吃,吃掉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记录,直到清朝才无意中被发现。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要从年讲起。这一年,有一个生病的老学究叫王懿荣,他是大清国子监祭酒。这个名称听起来很怪,不要以为他是什么造酒厂的厂长,国子监祭酒,意思就是国立大学校长,而且这是大清朝当时唯一的国立大学,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今天的北大校长。
能担任这样职位的人,一定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对中国的书法、文字、金石雕刻之学研究相当的深,不过这个时候他正在生病,他得了疟疾,疟疾是一种翻来覆去,非常折磨人的病,在那个年代,他是不相信西医的,就是用传统的中医方式来治,在大夫开了药方之后,就去达仁堂抓药,药方里有一个药叫做龙骨,本草纲目记载,龙骨是一种重要的药材。
当时人们认为这个龙骨是可以治疗疟疾的,买回来一看,这个龙骨上有纹路,这里就顺便提一下龙骨上这个纹路的事情,其实在当时,中药里龙骨这味药材,在药商收购的时候,他们还特别强调不要带纹路的,他们认为,那种看起来很光滑的龙骨,药效比较好,愿意出高价,反之有纹路的那些,看起来感官比较差,还有裂缝,于是就都不愿意购买,所以呀,很多农民就会把这个纹路给磨掉。啊,我每次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滴血呀,不知道多少商朝的历史就这样被农民给磨掉了。
龙骨被吃了几百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了,龙骨上雕刻的原来是甲骨文。因为他生病,百无聊赖躺在病床上,把玩这些龙骨,他就发现这些纹路里边有文章,如果换做你,该怎么做?王懿荣很聪明,差遣家里的仆人四处去收购,当然他不敢说破这是文物、是古董啊,本来是药材,价格很便宜,如果大家知道它是古董,价格就涨了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总之呢,他就要求这个仆人去药房。只要是有纹路的,有图案的龙骨就全部买下来,不到一年,他就收购了多片。
这其实是很大的数量了,而且最珍贵的是,当时还没有人造假。这个关于龙骨造假的事,以后有机会展开说了。因为当时这个龙骨,根本不值钱,不会有人刻意去造假,即使造假,也是把那些有纹路的磨掉,所以这一批龙骨是非常珍贵的,在历史上是非常珍贵的。可惜呀,时代不允许他好好研究,不是因为他生病了,而是因为八国联军。
这个王懿荣啊,他奠定了现代甲骨文研究的开端。如果没有他的重视和保存,根本不会有后来的事情。所以我们认为,他虽然没有提出过特别多的对甲骨文的研究心得,但依然有资格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当时北京城正在闹义和团,后来又发生了八国联军进京,而王懿荣呢,毕竟是朝廷重臣,也不能置身事外。他后来就当了顺天团练大臣,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以文官的身份去监督军队,最后结果是兵败,他不愿意受辱于洋人,就自杀殉国了。
王懿荣殉国之后,家道中落。他的儿子就把这些甲骨文,全部卖给了一个叫刘鹗的人,这个刘鹗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大的有名气啊。很多朋友读过老残游记,这本书就是刘鹗写的,但这是另一个故事啊,今天关于甲骨文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