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简牍探中华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
TUhjnbcbe - 2024/10/23 16:15:00
竹木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承载着祖先无穷的智慧。简牍是对竹或木制成的书写材料的统称,包括简册、牍、觚等。把竹、木劈成窄长条,就称做“简”;分解为较宽的长方形片状,就是“牍”;削成四面、六面等多面体,则叫做“觚”。南方地区多产竹,北方地区森林茂密。古人因地取材,南方地区多用竹简、竹牍,北方就多见木简、木牍。把单枚简、单枚牍编联在一起,就是简册了。早在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简册就与占卜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和祭祀、飨燕时铭铸在青铜礼器上的金文等文字典范同时使用。《尚书·多士》里面记载周公对“商王士”的诰令,其中有大家熟悉的一句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与甲骨文、金文需要在特殊场合或特定器物上使用不同,简牍文字是我们祖先在纸张出现之前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书写材料,也是最简便的书写方式。百余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出土简牍呈“井喷”之势,祖先们书写在竹片木板上的文字以及凝聚其中的“中华文脉”,石破天惊般地再次真实呈现在世人面前。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文简称“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首个以“简牍”为题材的创新之作《简牍探中华》,穿越时空,探秘简牍中蕴藏着的中华文脉密码。节目组选取里耶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天回医简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简牍发现,创造性地以各批次重要简牍相关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为蓝本,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方式,并依托央视频AI大模型、AIGC技术,诠释出土简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物质与文化遗存,成为阐释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的有益尝试。我由于工作机会,有幸参与了节目部分工作,深为主创团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制作精神所感动,有两点感受也很乐意和大家分享。对简牍整理、保护、修复的
   出土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生动体现。简牍研究是“冷门绝学”,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可喜的是,《简牍探中华》主创团队也能够屏气凝神、精益求精,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电视节目的创作,不仅使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媒体人的严谨与专业,也看到他们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的文化担当。期待《简牍探中华》的未来几期,继续以不同维度展示简牍时代的生活图景和文化记忆,提炼简牍文献的历史价值与深邃内涵,“简”述中国历史,“牍”懂中华文化。作者:杨博文:杨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副研究员)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编辑:王彦责任编辑:邢晓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牍探中华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