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甲骨卜辞
王充提出了论证的基本方法,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对作》)。按内心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并且用外界的事实做效验。论证之法,大凡如此。王充的论证模式是从观念出发,去研究问题,最后用事实来验证。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环是证验,一个字:验。
中国先民早就具有“验证”的思想。人类天生就有预知未来的强烈欲望,占卜该是预测学的原初形态,那是古人用来预测未来推断凶吉祸福的手法。中国有一宝,叫做甲骨卜辞,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
卜辞有一定的格式。一条完整的卜辞,可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等部分。前辞,也叫叙辞,记占卜的时间和人名。命辞,指所要占卜的事项。占辞,记兆文所示的占卜结果。验辞,记事后应验的情况。
图源网络以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的甲骨片为例:戊子卜贞:帝及四月令雨?
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王占曰:丁雨、不辛。旬丁酉允雨。
前辞:“戊子卜贞”。记占卜的日期及贞人名字。命辞:“帝及四月令雨”与“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记所卜问之事。占辞:“王占曰:丁雨,不辛”。是观察卜兆而作出的判断。验辞:“旬丁酉允雨”。占卜之后,记录应验情况。
这片卜辞的大意是:戊子日占卜,贞人问卦,到四月份天帝会命令下雨吗?又问到四月份天帝不命令下雨吗?王看了卜兆后说,在丁日下雨而不是辛日下雨。结果在第十天的丁酉日,果然下雨了。
02
玛雅预言
传说数千年以前,玛雅人预言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虽然科学界反复论证,世界末日不会来临,连预言都不曾有过,不过直到这一天来临,玛雅人的预言并未应验,事情才告一段落。只是这个时间跨度似乎有点大。中国人没有像玛雅人那样的大预言,而且一般也不相信此类预言。
电影海报
《论衡·实知》有记:孔子将死,留下谶书,说:“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其后,秦王兼吞天下,号始皇,巡狩来到鲁国,观孔子宅,乃至沙丘,路上得病而驾崩。又说:“董仲舒、乱我书。”其后,江都相董仲舒,论思《春秋》,造著《传记》。又写道:“亡秦者、胡也。”其后二世胡亥,居然真的把天下丢了。
这三个故事试图说明,圣人能知道后来万世的结局;而且还说孔子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前世千岁的情况。王充认为,这些都是虚妄之事,是后人伪造的记载,目的是为了表明有所谓的效验。
中国人好像不大相信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传奇,倒是对周遭事物发展趋势有更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