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已经上映20多天了,但票房还没有达到20亿,有网友评估,最终18亿而已。
这不公平啊,或者说,很冤啊,难道说,观众只喜欢《你好,李焕英》或者《满江红》或者以流量明星领衔(用来吸粉),老戏骨做陪衬,大场面烘托,外加高科技炫酷的电影?
就算这样,这部电影也是投资30亿的大片啊,也有老戏骨做陪衬啊,只是,小鲜肉没有,年轻面孔倒是不少。
这部乌尔善导演,冉平、冉甲男、乌尔善和曹升编剧,费翔和李雪健、黄渤等主演,杨立新、丁勇岱、夏雨、袁泉、此沙、于适、陈牧驰、杨玏等联合参演的电影,无论演员阵容还是故事情节还是制作都堪称大片。
从年开始筹拍,到年全球选演员,集中训练,年拍摄(正是罗晋王丽坤版本上星之时),到今年7月20日上映。
只是,这部电影开映前并不被大家看好,看到片名,都不约而同联想到烂片,因为,根据明代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影视作品太多了,故事情节基本都烂熟了,而且,网络上统计出根据《封神演义》改编的电视剧有11部,不过,多数烂片,一些平庸之作,经典不多。
因此,没有观众会觉得,这次炒陈饭能够弄得好吃,就算投资30亿,就算今天科技发展,影甚至能够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当年无法拍摄的场景展现出来,就算主创方能够复制一个朝歌或者西岐,无非是给蛋炒饭里边加上虾仁或者豌豆而已。
加上佐料和配料再多,也无法改变这部电影或者烂片或者平庸影片的结局。
尤其是电影片名《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观众心目中,凡是《XX第一部:XX什么》格式,(包括《XX之XX》)都脱离不了烂片的行列。
至于大片,从《英雄》到《无极》、《夜宴》、《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三枪》、《影》到《满江红》,这些大片哪一部不是投资巨大,大场面,大制作啊,可惜,都不尽人意。
《封神》的影视作品烂和平庸居多,大制作,大场面,大阵容(甚至聘请海外影视制作团队,一部电影数十个知名演员,有的只是亮相而已)大片也式微,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投资30亿,整整用8年时间打造的大型神话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想脱颖而出就很不容易了。
于是,这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20多天,口碑和票房都很艰难,尽管有观众二刷三刷,但却不尽人意。
网上有网友分析,这部电影之所以票房如此,不怪编导和演员,不怪制作方,主要是营销方面弱了,或者说,这部电影的营销打的三条主线都无法吸引观众,让观众走进电影院。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营销的三条线归纳起来就是:第一,大型史诗神话故事片。第二,投资30亿,第三,花费时间8年。
主创方用这三个情怀点来吸引观众。
可是,在观众心目中,神话,瞎扯。
不是说神话电影就是瞎扯,而是观众根据以往观影(包括电视剧)经验,发现神话影视作品要不就拍摄得过于实在,似乎完全还原于原作,不敢越雷池半步。
要不就是加上太多主创者,编导的想法,天马行空,改得面目全非(包括金庸的武侠剧),让原著粉有砸电视的冲动。
所以,如果打神话这个招牌,就要准备挨骂或者让观众弃剧。
第二,投资30亿,这可是所有大片包括一些电视剧制作的共同宣传点,可是,投资巨大就不是烂片或者平庸影片了吗?
还有,你就算投资80亿又如何,谁知你这投资用在哪里了,近些年来,影视制作中投资80%用到著名演员身上的现象比比皆是。
就算没有用在演员身上,观众对于你投资多少,用在哪里不感兴趣,除非税务部门,观众要的是好看,许多小成本电影也深受观众青睐,甚至获得不俗票房。
至于拍摄时间长达8年,十年又怎么,难道就不会出现烂片吗?
最关键是,你这部电影是拍摄给谁看的,观众的受众群是哪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观众文化层次,爱好是什么?
都知道,如今影院的观众基本上都是八零后到零零后,八零后基本上都是宝爸宝妈,看电影想到的是带自己读书的孩子去看。
九零后或者零零后一般都是粉丝电影,也就是喜欢他们喜欢的流量明星,无论自己看电影还是安利给家人,都是他们的爱豆主演的电影,哪怕他们的爱豆出场十分钟,他们都要坚持看完整部电影,幻想爱豆饰演的角色中途复活。
而这部电影恰恰没有粉丝过亿的流量明星,因为乌尔善本来就没有打算拍流量明星真人秀电影。
于是,电影中最能吸粉的质子天团,乌尔善放着如今被资本捧红的当红小生不用,非要用一色的年轻人。
他们除了饰演伯邑考的杨玏,大家对他有印象,毕竟,杨立新之子,星二代啊,其他几个,此沙(连姓都很少,原来是个彝族小伙)、陈牧驰、于适,娜然。
还有饰演哪吒的武亚凡,提起哪吒,观众脑海里还是吴磊和宋祖儿的可爱模样啊,这个孩子还是虎头虎脑,不过,没有吴磊可爱啊。
罢了,这部电影,粉丝们恐怕早就退缩了,他们忙着去西安为他们的爱豆加油,宁可花十几万,几十万去买演唱会门票,都不会花几十块,百多块买一张《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票。
西安的“青春之约”演唱会一张门票可以N刷《封神第一部》甚至第二部,第三部,可惜,人家有钱,就是不看电影。
我真有些为主创方可惜。
从电影内容来看,观众喜欢的有这几类,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爱国题材,爱情题材,至于古典神话,感兴趣的不多。
所以,即使这部电影路演并不少,而且路演效果也不错,但是,却没有变成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有效工具。
所以,影片上映第一周就没有形成开门红,而是到了中后期才渐渐有了回升,或者说开始逆袭,可惜,一部《孤注一掷》(现实题材)又抢走不少票房。
不过,还好,这部电影拿到延期密钥,延期到9月份,希望情况能够有所改观。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观看这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结合这部电影本身,也来谈一谈这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也是迟来的观感。
我看电影的第一个感受是:
这是《封神》吗?怎么和过去看的不一样呢?商纣王怎么是费翔?我脑海里一直响着他的歌:“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照亮了我,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费翔,八零后的偶像,当年87春晚最明亮的星,那张混血面孔,那高大挺拔的身形,那潇洒舞步,简直迷人极了。
可是,如今的他胡子拉杂,就像莱昂拉多从清秀小生变成胡子拉杂的糙汉让观众不适应。
潇洒的费翔成为商纣王?
商纣王难道不应该是纯粹的东方面孔吗?比如陈道明、陈宝国、李幼斌或者老版的商纣王达奇那样的面孔。
他们不管眼睛大小,鼻梁高低,总是东方面孔,而非混血。
殷商时期,哪儿来的西方人。
妲己怎么是俄罗斯姑娘?几年前,陈凯歌拍摄《妖猫传》的中法混血杨贵妃(张榕容)就已经让许多观众吐槽了,现在倒好,直接上一个俄罗斯版苏妲己。
没法,大家印象里的苏妲己还是傅艺伟或者范冰冰,(喜欢TVB的更倾向于温碧霞)就算林心如和王丽坤都很勉强。
妲己是狐妖,但终归是华夏的狐妖,不是西方的海伦。
中美混血的商纣王,俄罗斯版苏妲己,这真的是跨越国界之恋了。
我在看电影时候,突然想到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萧何”将萧何的名字改成费翔,即“成也费翔,败也费翔。”
除了混血的商纣王和苏妲己,姜太公也被颠覆了。
说起姜子牙,大家最有印象的是那句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个太公应该是仙风道骨的吧,老版的蓝天野可是深入人心的啊。(我以为导演要让许还山客串,结果,许还山客串了帝乙。)
然后,谁也没有想到,导演用了最接地气的黄渤,为什么?我生怕他飚出一句方言,让大家笑场。
不过,当我认真看完这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观影前的疑惑烟消云散,我明白了乌尔善导演为什么不用小鲜肉,不用动辄几个亿粉丝的流量明星。
为什么敢用费翔和娜然,敢用李雪健,而且用他的原音,因为,他要拍摄的,或者说他要奉献给观众的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
用乌尔善导演的话来说“《封神演义》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国民神话,它是属于中华民族年传承的公共神话,相当于中华民族的公共梦境。”
因此,这部电影也是为中华民族远古时代造梦,同时也是在电影中实现他的梦想。
而观众看这部电影,最需要的是跳出思维定式,跳出传统思想的影响来看这部电影。
如果头脑里条条框框太多,藩篱太深,比如总是摆脱不了红颜祸水,摆脱不了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形象,甚至脑海里总是老伴纣王和妲己,肯定看不懂这部电影。
还有,抱着挑刺的想法看电影,总是找一些与历史(这历史其实是自己过去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塑造的历史)不符合的场景,镜头,肯定出戏。
《封神演义》本来就不是历史,而《封神》更不是历史,它是艺术。
看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看人性,看人物的成长,看善与恶,爱与恨,更要看里边的文化。
虽然这部电影票房暂时处于劣势,但是,观众却已经感受到主创团队、包括演员,剧务美工等的用心与追求。
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都凝聚了主创人员们的心血,每一个演员都用心演绎自己的角色,都表现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她们的表演功力。
导演既用心传达一种古老文化传承的思想,展现一个远古朝代的人文魅力,又用现代思维对传统中的糟粕进行改造。
传统的封神演义将殷商王朝衰败的所有过错都推给一个叫妲己的可怜女人,妖孽自诞生之日就是罪孽深重,而电影中表现的商朝灭亡的真正祸端在于人的自私与贪婪,不容天下黎民苍生,不体会世间沧桑民众疾苦。
就像王叔比干在祭天时候发现龟甲烧裂后说出的那句话“杀伐太重,招致天谴”。
而殷寿从一个英勇善战的王子,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王位后的变化告诉我们,天下之主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够成为这样的人,遵从于信义、仁爱、忠孝、宽容、担当、勇武的原则,做人处事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