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30 17:51:00
炊烟散尽是新城作者:宁廷常祖祖辈辈都是烧柴做饭,全村五百多个烟囱一齐冒烟,炊烟袅袅,几百条烟龙直窜云霄,化为烟云;有风时,炊烟旋转,黑烟、白烟柔和在一起,把整个村庄笼罩在烟雾里。富裕人家做饭用风箱,左手拉风箱,右手往灶膛里塞柴,“呱哒,呱哒,”一会开锅。没有风箱的人家,烧饭不是件容易事,一手拿烧棍,一手往灶膛里塞柴,用柴棒把柴挑起,柴禾慢慢燃着。倘若一不小心把火压死,烟从灶堂钻出来,瞬间弥漫屋子。呛得“吭吭”地咳,你必须闭上眼睛,用嘴“呼呼”吹风,或者用扇子往灶堂里“呼扇呼扇”扇风。烧柴做饭,对老百姓来说那可是不容易的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所有空闲时间,都去拾柴禾。我们放了学,用细铁条当“针”,带一米多长的线,弯腰撅腚串起一片片树叶,半天便串成一条“大蜈蚣”,几条大蜈蚣搭在肩上,成了个“蜈蚣王子”。大人用粪篓捡回的柴末,那可是冬季取暖的必需品,把柴末放到泥土盆里,上面放点软柴,“刺啦”用火柴点着,柴火熄灭,柴末点着了,冒出缕缕青烟。“火盆”里散发热,在四壁黝黑的屋子里,人们围在火盆周围,张开双手对着缕缕青烟取暖。多少年来,柴禾多少,显示出家庭的贫穷与富足。年,我托关系买了5百斤煤泥,在堂屋门后的墙角磊了个土炉子,顺着墙角用土坯磊了个烟囱。把软柴禾放到炉底,玉米核放到软柴上,坐上水壶,用火柴在炉低下点着柴,炊烟在屋子里盘旋,听到“轰的”一声,玉米核着了,盘旋在院子里的的黑烟才慢慢变淡。往炉膛里填入煤泥,烟囱里先是冒黑烟,浓烟呼呼蹿入天空,一缕变成一片,慢慢消失在蓝天里。煤泥着了,大约四五十分钟,水壶开了。那真是几多激动,几多骄傲,几多温馨。不用拉风箱,不烧柴,能烧水,能做饭,能取暖,再不怕阴雨绵绵了。心里那个乐呀,仿佛摇身一晃,乌鸡变凤凰。年,花五块钱买了个铁炉子,铁炉子代替了土炉子,不占地,干净,美观,烧饭快,取暖快。第二年,鸟枪换炮了,卖了二十斤小麦,买了四节铁皮烟囱。白色的烟囱宛如银柱一样,光鲜,铮亮。炉火一着,呼隆呼隆得响。刹那间,热气四溢,整个屋子暖呼呼的了。这一套铁家伙,不但是一家最宝贵最奢侈的物品,而且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年,家里用上了煤气炉,将煤气炉开关“啪”的一拧,“乎乎”的蓝火头闪亮闪亮的,没有烟。年以后,电锅、电磁炉、烤箱、电煲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迎来了做梦也不敢想的电器时代。柴禾炉拆了,泥巴烟囱拆了,父辈们的“宝贝”——风箱,孤苦伶仃的躺在废品堆里,炭炉子也下岗了。一个先人居主的原始村落,靠烧柴做饭的炊烟终于散尽了。千百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座河,路还是那个路,修修补补的还是那座房。西汉时,人口四百多;民国37年,人口多;而今天城区人口5万多。高楼林立:“圣海明都”为万人小区,“丽都花园”、“太平社区”、“幸福家园”、“和园小区”、“华西小区”、“华阳小区”、“魁星小区”、“盛泽花园”、“中京社区”……数百座楼房(最高19层)星罗棋布。超市、银行,数百家店铺,分布在几十米宽的“八纵九横”大街上,仿佛闪烁的明珠;街道两旁一排排路灯,仿佛一排排被检阅的卫兵;一串串汽车,仿佛爬满的龟甲。黄昏还没来得及落到村庄上,万家灯火阑珊处,仿佛满天眨眼的星星。小区广场的各种舞蹈,在悠扬的音乐里翩翩起舞,爱唱的奶奶们在广场一角,拿起话筒,有模有样的唱起只有在最高兴时才哼得不成调的棒子腔。区内三个火车站,国道、省道,“六纵五横”,可谓“九州通衢”了。炊烟袅袅已散尽,青春鲜亮是新城。三皇五帝到如今,唯有神州换新容。作者简介:宁廷常,男,汉族,小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汶水之滨”特邀作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级各类征文奖。免费参加“北京世纪风夏令营”,免费在内江参加“全国文学创作笔会。三年来,在学习强国山东平台、报刊杂志、作协主办的网络平台、发表散文、小说数十篇,连续两年参加泰安市作家协举办的“春秋笔会征文”颁奖大会。秋枫备注:今天有幸受宁老师所托编辑宁廷常老师自己的文章,非常荣幸,看到宁老师用手中的笔记录了炊烟的升起、温暖、拥抱及飘散,使我感到了文字的力量及爱,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家乡人民生活幸福富足开心快乐!整理于年6月2日。壹点号秋枫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