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古代文明至今得以流传的唯一文明古国,这一奇迹完全归功于中国的方块字。对汉字起源与流变的追寻,一直是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孜孜以求的梦想。
直至19世纪末,这个梦想终得以实现。河南安阳,以一片甲骨震惊天下,唤醒了一个沉睡三千多年的王国,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刷出了存在感。
作为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不仅证明了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这些片片甲骨上,卜辞刻写下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殷商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今天,让我们跟随历史,走进这部中华青史——殷墟甲骨。
殷墟甲骨
被误做“龙骨”的本草偏方
殷墟甲骨的出世,在考古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最初发现甲骨文的人,并不知道这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字,只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
中药店的老板把甲骨碎片当做“龙骨”,将这些刻着文字的甲骨碾成碎末,当成草本偏方龙骨粉,或送入患有癫痫、疟疾的病人口中,或敷化在人们受伤后血流不止的伤口上。一部宝贵的中华青史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病人吃到了肚子里,直到年的秋天,遇上了染患疟疾的王懿荣。
王懿荣是何许人?他可是享誉当时的大清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著名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金文鉴定的第一号人物。
据说,王懿荣染患疟疾的时候,一位老中医为他开的处方中就有一味“龙骨”。家人到菜市口达仁堂药店抓药回来,把药递给他看。他打开药包后惊奇地发现,那味所谓的“龙骨”上竟然隐隐约约地刻着一些符号。凭着他对古文字的多年研究,王懿荣翻遍了各种史料典籍,对照着骨头片子上的纹道,他认为这是先祖们用来占卜用的龟片,即“甲骨卜辞”,上面刻画的纹路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这个发现让王懿荣兴奋不已,他立即找到药店,追问“龙骨”的来源,可是药店老板含糊其辞,不肯明说。而王懿荣虽然囊中羞涩,但为了能多收集到一些龙骨,他狠狠心,索性把家里夫人的嫁妆都当了,凑了资金,重金收购了几千片龙骨。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他所收藏的上千片龙骨由其子转售给了晚清学者刘锷。年,刘锷将其收藏的五千馀片甲骨文中精选出片,编成了《铁云藏龟》六册,第一次将殷墟甲骨文公之于世,对我国甲骨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破译甲骨文
“一字千金”
这些写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殷墟甲骨文,是多年前晚商王室贵族占卜和记事文字实录,是中国独特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
这些古代文字乍看似乎千变万化,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有很大的区别,其实很多都遵循“六书”的构字方法,堪称中文汉字的始祖。
“门”和“雨”字,你认出来了吗?
虽然甲骨文只能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不像现在人用笔书写那样随心所欲,但甲骨文已经具有了书法的三大基本要素,即用笔,结构和章法。在殷墟发掘出的甲骨文上的字体显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工整秀丽,有的雄浑劲健,还有的丰腴朴拙,已初具中国书法之美。
可以说,甲骨文的书法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传奇的文字,仍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还有很多甲骨文字是今天的我们无法辨认的。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有15万余片,能识别出来的有余字,虽历经几代学者努力研究,但能准确释义的仅余字。年7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引发了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