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创新出版传播机制中国社会科学网
TUhjnbcbe - 2024/8/15 23:21:00
北京中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出版是迄今为止最为庞杂的文化现象之一,围绕出版现象的研究也分散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近日于武汉召开的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出版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强调跨学科交叉研究

图书出版只是整个出版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夏德元表示,出版是通过某种媒介将人类知识、技能、文化、艺术、思想、情感内容加以公开传播的活动。这看似不着边际的界定,实际上与出版的真实历史和未来趋势高度吻合。出版学要强调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特性。

技术与出版具有天然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表示,石器时代,人类用石器在洞窟、崖壁上摹刻图画和符号,形成人类早期的岩画出版形式。金属冶炼技术发明后,刀刻和铸范成为先进的出版技术,龟甲兽骨、青铜铭文和竹简木牍等出版物随之出现,形成硬质出版格局。随着造纸术、印刷术、制笔技术、制墨技术和蒸汽机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软质出版物格局渐趋完善。光电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出现后,也被迅速应用到出版领域,并对软质出版格局形成冲击。未来,随着5G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音频化、视频化、多元化、互动化和全感官发展将是出版符号格局重建与深化的主要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认为,数字环境下的出版学是一个交叉学科,甚至是超学科,融合了学理体系、国家意志、产业经营管理、传播技术以及公众接受效果等多元内容。它已经不是单纯的人文科学或者社会科学,而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从这一角度定位、设计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出版学将以崭新的面目开辟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手段

“十三五”时期,我国主题出版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成效显著。周蔚华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主题出版呈现出的鲜明特点是国家的顶层设计指导与出版社的自主选题策划相结合、传统出版形式与数字出版形式相结合、国家重大主题与地方或行业特色重大主题相结合、宏大题材与“小切口”相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

“十四五”时期,我国主题出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品出版物的要求,在内容、表达、载体、渠道等方面实现创新。周蔚华建议,要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入耳、入脑、入心。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出版策划和宣传传播,使出版成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要更好发挥出版在聚心铸魂方面的功能,强化出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坚定信仰、聚心凝魂的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要深入分析、总结、研判和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表示,创新学术出版传播机制,关键是要顺应全球学术出版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做好以下三个“转变”。第一,从“付费订阅”到“开放获取”的转变。全球开放获取期刊、学术社交平台等传播形式发展迅猛,“开放获取”已成为当今学术出版传播的主流方式。第二,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寻找或发现潜在用户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学术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主动寻找或发现用户,为其提供主动的学术出版成果传播服务。第三,从粗放传播到精准传播的转变。传统学术出版通常以期刊、图书或数据库为单位向用户提供粗放式的传播服务,数字时代的学术出版要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知识服务。学术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对学术成果进行细粒度结构化处理,匹配用户的学术需求,进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服务。

万安伦表示,出版学应扎根中国大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结合时代特色,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全面创新。

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年1月6日总第期作者:本报记者明海英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出版传播机制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