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1.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2.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
3.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或伏羲所得河图即八卦,大禹所得洛书即讲五行的《洪范》。
4.秦始皇焚书之后,汉文帝鼓励献书之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这是《今文尚书》。
5.鲁恭王拆孔子旧宅找到的是《古文尚书》。
6.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这部伪《古文尚书》一直流传下来。
7.真正找到伪《伪古文尚书》作伪证据的是清代学者:第一是清初的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第二是惠栋,著《古文尚书考》;两书辨析详明,证据确凿,教伪孔体无完肤,真相毕露。但将作伪的罪名加在梅赜头上,还不免未达一间。第三是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余论》,才将真正的罪人王肃指出。千年公案,从此可以定论。
作品篇
1.《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2.讲五行的经典,现在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
3.《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
4.《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易传》包括《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
5.《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观点篇
1.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2.“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
3.“金”是铜器,铜器的铭文称为金文。铜器里钟鼎最是重器,所以也称为钟鼎文。这些铭文都是记事的。而宋以来发见的铜器大都是周代所作,所以金文多是两周的文字。
4.甲是龟的腹甲,骨是牛胛骨。商人钻灼甲骨,以卜吉凶,卜完了就在上面刻字纪录。这称为甲骨文,又称为卜辞,是盘庚以后的商代文字。这大概是最古的文字了。
5.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6.卜法用牛骨最多,用龟甲是很少的。商代农业刚起头,游猎和畜牧还是主要的生活方式,所以牛骨头不缺少。
7.八卦中整画断画的排列,也许是在排列着蓍草时触悟出来的。
8.筮法比卜法简便得多,但起初人们并不十分信任它。直到春秋时候,还有“筮短龟长”的话。那些时代,大概小事才用筮,大事还得用卜的。
9.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
10.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11.儒家在阴阳家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便是《易传》。
12.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13.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
14.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
15.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派的学风确也有不同处。大致今文派继承先秦诸子的风气,“思以其道易天下”,所以主张通经致用。古文派重历史,他们要负起保存和传布文献的责任;所留心的是在章句训诂典礼名物之间。
16.《尚书》里的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原来西周以前,君主即教主,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什么政治道德的拘束。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帝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这叫作“鬼治主义”。“西周以后,因疆域的开拓,交通的便利,富力的增加,文化大开。自孔子以至荀卿、韩非,他们的政治学说都建筑在人性上面。尤其是儒家,把人性扩张得极大。他们觉得政治的良好只在诚信的感应;只要君主的道德好,臣民自然风从,用不到威力和鬼神的压迫。”这叫作“德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