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如甲骨文,发展到后来“横平竖直,撇捺分明”的楷书、行书,一个个汉字的发展变形实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而关于汉字的使用竟然还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早在商朝时期就造了一个汉字,随着时间流逝,中国用了数千年,然而百年前的列强英国竟然明令禁止中国使用这个汉字。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汉字,为什么会触动到英国人敏感的神经呢?
一、洋人入境,使用“夷”称
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入关统治中国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国人与西方进行贸易交流。而西方殖民者对富饶的中国垂涎已久,面对清朝统治者的傲慢与闭塞,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决心软硬兼施,打开中国市场。
在面见清朝皇帝请求开放通商口岸的打算落空后,英国殖民者将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对国人的身心健康和财富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此外,英国殖民者还派出炮舰,刺探中国的海域与港口,搜集情报。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胡夏米乘载着“阿美士德”船舰侵入中国海域,在厦门、宁波、吴淞等多处进行情报侦察,引起了时任苏松道台吴其泰的警觉。两人进行了相关会谈,吴其泰代表清政府再次拒绝了英国商人所谓“自由贸易”的请求,对英方船只的侵入表示谴责。
而正是在这次会谈中,吴其泰按照中国惯例称呼英方船只为“夷船”,英国商人为“夷人”。没想到英方代表胡夏米却是个“中国通”,当即对吴其泰的称呼表示不满,认为把英国指斥为“夷”,是对英国的不尊重。而吴其泰则含糊其辞,认为这是中国对外族的惯用叫法,并无不妥。
就这样,有关双方称呼的一场较量落下了帷幕。清政府代表吴其泰最终逼退了胡夏米一行人,却也为英国后来禁止中国使用“夷”字埋下伏笔。那么,为何了解中华文化的胡夏米会如此抗拒“夷”这个字眼呢?英国又是如何禁止中国使用这个字的呢?
二、源自古义,畏威不德
如果想要追溯“夷”字的古义,最早可以溯源到商朝时期。众所周知,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古代文字,它的主要来源便是商朝先祖在龟甲或是兽骨上镌刻留下来的一些古文字。作为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夷”字的使用记录。
“夷”字最初的字形就像是一个人拉着一把弓,最初的含义是讨伐、平定的意思。根据《逸周书》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到:“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纣,夷定天下。”可见,“夷”字本来带有平定的意思。
此外,由于古代中国的东方部落擅长使用弓箭,因此“夷”又引申来代指东方部落的人,《说文解字》中就解释道: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正是由于“夷”可以代指东方部落的人,相比于接受中原礼仪教化的人来说,显得更为粗鄙落后,因此“夷”才逐渐与“蛮”并列,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接受教化的外族粗人。
身处农耕区的中原部族,由于文明程度更高一些,为了区隔没有接受诗书礼仪的游牧部族,开始将他们贬斥为蛮夷。《资治通鉴》的作者史学家司马光更是发出过:“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这样的指控。因此,随着时间流逝,“夷”字的确带有贬义。
只不过,把“夷”直接定义为不懂礼仪的禽兽并不是通常的语境,在古人看来,远方的人或物没有接受过中原礼乐制度的熏陶培养,难免算不上“文明”。因此,“夷”也可以代指没有接受过中原王朝教化的远方来客。
三、坚船利炮,禁止使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允许西方殖民者进入中国。然而,清朝统治者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依旧看不起西方殖民者,因此仍然使用“夷人”这样的称谓称呼西方殖民者。那是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自然无法接受这种在中方语境中带有贬义的称谓。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英法两国的殖民者纷至沓来,进入中国掠夺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英国商人们在与中国人进行交流贸易的时候,仍不时被中国人称为“夷人”,这更加刺激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于是,当英国与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市场时,仰仗着坚船利炮,英国人向清政府提出了更为不平等的条约——《天津条约》,其中不仅提出了更多损害国人权益的条款,还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也就是说,英国人在与清政府进行相关的外交谈判的时候,竟然直接提出了完全禁止中国人在自家领土上使用“夷”字的权力,如此蛮横无理的行径令人义愤填膺。
就这样,百年前英国粗暴地用不平等条约禁止了中国对于“夷”字的使用权,清政府的虚弱无力更是在这一纸条约面前暴露无遗。一个中国用了数千年的字,突然遭到了禁止使用这样霸王条款,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四、文字使用,彰显国力
或许在英国人看来,他们禁止中国人使用“夷”,应该是觉得一个带有侮辱性的汉字不应该用来形容他们。然而,这些西方殖民者以坚船利炮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利益,如此巨大的伤害相比一个汉字的称呼问题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更何况,“夷”字尽管带有贬义的意思,但本义却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本来就可以用来称呼形容外族人。此外,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人毫无疑问应当拥有使用汉字的自由与权力,英国人以一纸条约强令中国人禁止使用“夷”字,无形中把自己的霸道无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夷”字退出历史舞台后,清朝的官员们却仍然不得不与英国等西方殖民者继续打交道,取而代之的便是所谓的“洋人”、“洋大人”了。
从“夷人”到“洋人”的微妙转变,体现的则是中国的国力问题。在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带领下,中国无法抵御英国等殖民者的入侵与滋扰,只能委曲求全,处处讨好。一个文字的使用限制,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国力的影响。
小结:
英国人凭借着远超清政府的国力与军事水平,打开了中国国门,而后颐指气使地强行逼迫中国人放弃使用“夷”字。即使国人心有不甘,却仍然不得不接受英国人提出的条件。一个汉字的使用与禁止,仿佛让人看到了国家命运的走向,足以令人心痛不已。
话说回来,从百年前英国强行用一纸条约禁止中国使用“夷”字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到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因为如果英国方面的确认为“夷”字的使用存在不妥,也应当秉持友好平等的态度与中方洽谈,而傲慢自大的英国人则完全没有顾及中国人的感受,处理方式令人反感。
参考资料:《说文解字》、《逸周书》、《资治通鉴》、《清史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