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7/28 17:32:00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郭闻1据人民日报报道: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曾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最近,该博物馆公示了第二批获奖成果名单。看了这则新闻,才知道原来研究甲骨文这么“值钱”。为什么一个字竟然值10万元呢?这还得从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历史说起。不同于金文、篆书等流传、临摹了上千年的文字,甲骨文被发现的历史仅仅年,在这之前,中国人从来不知道原来在我们的文明史上还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原始文字。它是怎样横空现世的呢?这与一场病、一个人、一片甲有关。年,清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家王懿荣生病了,药方中开有一味中药“龙骨”,用的是古代动物的骨骼或者是龟甲。捡拾药材时,他无意中发现一片龙骨上有刻痕。作为金石家的他对此十分敏感,觉得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纹路,而是有意识的刻划,于是他又找了几片龙骨细看,发现都有疑似古代文字或符号的刻痕。经打听,他得知这些有刻痕的龙骨基本都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于是,他便开始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刻有符号的龙骨,累计共收集了多片。经过初步研究,凭着自己对古文字的丰富学识,王懿荣断定这是殷商时期的文字,早于金文,跟现在使用的汉字有渊源关系。也因此,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但他还没来得及作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说,第二年便发生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事件,作为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愤然以身殉国,他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归好友刘鹗(即《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后来刘鹗又进一步收集了许多龙骨,最终增至多片。年11月,刘鹗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从近代到现代,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前赴后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还出现了甲骨学研究史上的大家“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甲骨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2但是甲骨学毕竟是一门几千年前的古文字研究学科,要搞懂然后研究明白很不容易。有多难呢?目前为止,全世界也不过多人在研究。在经过年的研究后,据学者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余个,取得共识的破译字约占三分之一,差不多字左右。“容易的已经被破译了,没能破译的都是‘硬骨头’,大多既复杂,又不成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说。他就是目前唯一拿到中国文字博物馆10万元“悬赏”的人。年,他提交的那篇获奖论文是《释甲骨金文的“蠢”》,经多年考证,蒋玉斌得出结论:甲骨文、金文中用在某些方国名字前的“屯”字,应该释读为蠢动的“蠢”字。例如,“屯夷方”应解读为“动乱的夷方”。当时有些方国不服商王朝的管治,兴兵作乱,就被称作“蠢某方”,加以征讨。经过这样解读,文句一下子读通了。已识字虽不多,但大多是常用字,对甲骨文文本可以做到大体通读。未识字中仍有一些常见字,如一个“酉”旁加“彡”的字,在甲骨文中出现了多次,但尚未破译。蒋玉斌形容“释出一字,好比发现一颗新的行星”。考释甲骨文字,难在已知信息太有限,难以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更难的是要坐冷板凳、下大功夫。前段时间有则上了热搜的视频,让普通公众了解到了甲骨文研究的冷僻与难度。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甲骨文方向研究生李莹发视频“吐槽”自己的专业冷门,她说学校唯一研究甲骨文的导师即将退休,这门专业可能要成为一门“绝学”了。她还在视频中科普了不少甲骨文知识,比如甲骨文每个字都有造字故事,还有字形的演变过程等等。网友们纷纷表示“没想到甲骨文字这么有趣”,但也都认识到要在这门学科上有所成就,必须甘愿“板凳坐得十年冷”。3这门学问既然这么冷僻这么难,那为什么还要前赴后继地去研究呢?研究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不能因显性的、能够看得见的,或者金钱的价值来衡量。研究甲骨文并不能直接产生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在探究汉字起源和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价值,是不可衡量的。有一个演示甲骨文演变的视频号“博物汉字”,用甲骨文字做了一系列动画。在这组视频里,一个个甲骨文动了起来,充分发挥出了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演示了汉字的生命轨迹。甲骨文是世界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自源文字,其余如古埃及圣书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自源文字,由于使用人群和文化遭遇剧变,最后成了“死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汉字系统的演变清晰、有序,它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未中断。从历史的宏观来说,殷墟甲骨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价值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它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阳小屯为殷商王朝的都邑,将我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0余年。甲骨文上的信息给后人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事和生活,主要记录的是商王室及贵族的占卜记录,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我们从甲骨文中知道了,几千年前的黄河中下游还有象群存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粟、粱、黍、麦、稻、大豆等“六谷”。知道了商代人吃什么、穿什么,天气怎么样、水旱虫灾怎么样,那时候的中原地区又是怎么样。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部最原始的史书,可以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在甲骨文发现及研究之前,商朝仅见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但因没有实证,在近代颇受质疑,许多史学家、学者大咖都怀疑商朝的存在。甲骨文里记载了很多商王的名号,有些名号成序列,可恢复出商王世系。王国维等学者利用这些材料,证实了《史记》所记商王世系大体可信,也纠正了其中个别错讹,证实了商王朝的真实存在。4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他两个标志是城市与国家),甲骨文的出现,将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甚至千年。同样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致力于二里头文化的研究,为的就是确认夏朝的真实存在,确认“最早的中国”。历史的印迹映照中华文明,实证着世界文明古国的存在、传承与发展。文字史,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古老的甲骨文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给予了我们身份的认同,镌刻着悠久历史,烙印下民族印记。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