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历史上精准到可怕的预言三桓之季氏,位
TUhjnbcbe - 2023/12/28 13:44:00

晏听春秋[预言篇02]

作者:晏听

之前我写了一篇:历史上精准到可怕的预言——八代之后,你的子孙将无人能匹敌

发现很多朋友们,对于先秦的预言都比较感兴趣。

最近在读书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这样的例子,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上一回啊,咱们说的是田氏代齐。

这一回,就来聊聊鲁国的三桓之一——季氏。

为什么称作“三桓”?

原因很简单,鲁国后来架空国君的那三个大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各自对应的先祖分别是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

这三位公子都是鲁桓公的儿子,也就是鲁庄公的兄弟。

本期的主角是公子季友。

成季将要出生的时候,鲁桓公让卜楚丘的父亲为之占卜。

为什么这里要绕一个弯子,不直接写当时这个卜官的名字,而要介绍他是卜楚丘的父亲呢?

两个可能:

一是这位卜官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

二是当时记录这段史料的时候,卜楚丘的名气已经很响了。在《左传》的后文,卜楚丘确实登场了,而且解了一个很重要的卦——叔孙豹的终生卦。

其实这里就像咱们现在介绍一些名人家属的时候,如果光提这个人的事迹,大家很难留下印象,所以一开始就要说清楚,这是某某某的儿子/女儿/父亲/兄弟……

卜楚丘的父亲说:“是男孩子。他名叫友,在您的右方;处于周社和亳社之间,作为公室的辅助。季氏灭亡,鲁国就不能盛昌。”

此时季友尚在娘胎,还未出生,父母最迫切想知道的,倒不是这个孩子的未来怎样,而是胎儿的性别。所以卜官第一句话就说:是个男孩。

卜官接着说道,他的名字叫友。

这一点就很让人奇怪了,取名不应该是出生之后由父母来命名吗?这种显然需要人为操作的事情,难道也可以通过占卜来预知?

等到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大家看到他的掌纹,才明白卜官的意思——季友的掌纹,很像一个“友”字。

于是鲁侯就顺从天命,把这个孩子命名为“友”。

“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这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

“在公之右”,指在国君您身边用事,意思就是成为您的臣子。

“间于两社”,这个稍微有些复杂。最初分封建国的时候,鲁国是被封在了商人的故地。这帮新迁徙过来的周人,和当地原始的商朝遗民,在生活习俗上,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难以磨合的矛盾,就是祭祀。周人想照周礼祭祀,老百姓却想按商礼来办。为了不激起民变,鲁国就建了两个祭祀用的“社”,一个是周社,供周人使用;一个是亳社,供商朝遗民使用。

两社之间的位置,是鲁国的朝堂,亦是各位执*大臣治事之所,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官署。这里的意思就是季友长大后会成为鲁国的官员。

“为公室辅“,意思就更直白了,成为鲁国公室的辅佐之人,自然就是卿大夫。

这三句话,乍一看,挺像是废话的。国君的儿子,排行又不是老大,长大后自然就是做国中的卿大夫嘛,难道还有别的选择?

不过仔细一琢磨啊,还真不是废话。卜官在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季友会成为一个骨干之臣。

如果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下大夫,卜官没有必要特意讲这么一段。所以季友的官爵,绝对是个“卿”,而且他在世的时候,肯定有实际的*绩,对鲁国产生的也肯定是正面影响。否则,不会说“为公室辅”。

我们看到后面就会知道,鲁桓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公子庆父,虽然长大后也成为了位高权重的执*大臣,但是却做出了弑君乱国之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初这个卜官也给庆父做了一次占卜,说出来的话,肯定就没有说季友那么好听。

“季氏亡,则鲁不昌。”这里的“季氏”,我个人觉得,指的就是季友这个人,而不是季氏这个大家族。

因为咱们都知道,后来鲁国被三桓分裂了嘛,季氏家族到晚期,其实可以算是乱臣贼子了。所以卜官怎么可能会说,如果季氏家族灭亡,鲁国就不能昌盛呢?

但是子孙后代做的事情,不能赖到先祖的头上。季氏家族在最初,也就是季友这一代时,是很正直体面的。

季友一辈子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维护了鲁国的嫡长子继承制。

鲁国的传位制度,和其他诸侯国不太一样,是一次父死子继,一次兄终弟及,这样轮流交替进行。鲁庄公上位,是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君位,那么他死后,按习惯应该把君位传给弟弟公子庆父。

但问题是,鲁国这种交替的传位制度,是不受周礼保护的——周礼只保护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它很容易松动。

鲁庄公到了晚年,就想把君位传给儿子子般,于是将子般托付给季友,并且告诉季友:他们的另外两个兄弟——庆父和叔牙不太对劲,叔牙想立庆父为君,也就是支持兄终弟及。

季友便奉君命,逼着叔牙喝下了*酒。

后来庆父谋反,接连杀害鲁国两个国君(太子子般、鲁闵公),意图自己坐上君位。季友便联合齐国,干掉了庆父,扶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鲁僖公,才算平定了鲁国这场内乱。

所以季友是为鲁国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卜官说“季氏亡,则鲁不昌。”很显然指的就是鲁庄公薨逝后的这几年内乱里,如果没有季友力挽狂澜,鲁国会垮。

又占筮,得到《大有》变成《乾》,卜官说:“(季友)尊贵如同父亲,敬重如同国君。”

先前,卜官用的占卜方法是“卜”,也就是烧龟甲,看裂纹。

接下来,他又换了一种方法——“筮”,也就是用蓍草起卦,得到《周易》中的卦象,然后解读。

这个卦象解读起来就了不得了,什么又像父亲,又像国君的,不就是季氏将来要坐大的意思吗?

但是你看,卜官说到这儿,就不往下讲了。再讲下去,那就是犯了大忌讳。

现在这个孩子还没出生,如果就去告诉他爹说:您这位小儿子,他的子孙后代很厉害,会取代你大儿子一脉,把控鲁国的*权。

国君听完后,难道会让夫人把肚子里的孩子打胎打掉吗?

当然是选择杀掉这个妖言惑众的卜官啦。

在先秦,像这种占梦、占卜,其实都是高危职业,需要很注重讲话的方式。因为确实有很多国君,只听得进贺词,听不进诤语。

《左传》里面就记载过一些:

比如虢国的虢公丑,做了个噩梦后,召史官来解读。史官如实解读,说是不祥之兆。虢公丑就把史官囚禁起来,自己重新解读,把凶兆硬解读为吉兆。

还有更暴躁的。

比如楚灵王,当年他自己动手占卜,占自己能否享有天下,结果显示不吉。楚灵王气得把龟甲摔了,指着上天破口大骂。

我们想象一下,假使这次占卜不是楚灵王本人,而是卜官,那么这位卜官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啊,先秦时期一些机灵点儿的卜官,就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话术,尤其是解不吉之象时,能说得很委婉。

就像给公子友的“筮”的这个结果。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说,这个卦指的是鲁国分裂、君权旁落,大凶之兆啊。可换一个角度,从季氏家族传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又是上上大吉。

这个故事里面,别的不讲,卜官的求生欲,确实还挺有意思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精准到可怕的预言三桓之季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