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丹丹
扬州在变,老街却有所保留,安静地泊在世事之外,守着旧巷的盐商老宅,听着光阴里的故事,感受着几世同堂的款款情深,看她渐渐淡去浮华的气派,如今归于深深的平静。
十年前,父亲与我提起他最爱的南方城市——扬州,常赞赏她的温婉山水和风土人情。我的家庭相册也一直保存着他在瘦西湖游船上的老旧照片。时值仲夏,端午安康的时节,我也跟随先父足迹,踏上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旅程。
抵达扬州的晚上,夏夜晚风清凉舒畅,直奔东关步行街,只为了感受一下老街地标——街南书屋的文化风貌。街南书屋是康乾年间安徽盐商马氏兄弟所建的园林老屋,马氏兄弟勤敏好学,工诗结社,性情慷慨,喜好交游,人称“扬州二马”,是中国南方的儒商代表。书屋内设街南十二景,藏书十余万卷,有名的《四库全书》,马家曾献书种。时光变幻,城市成长,城建部门在原址上重修此园,闹中取静兴建长乐客栈,保留了古色古香的老屋、古琴坊、小玲珑山馆、国学堂、四书五经堂、名著园。今夜的我只是住客,难得枕一夜清风诗意入眠,晨起后茶聚游园,小桥流水,亭台船舫,鸟语花香,锦鲤畅游,匾额楹联点缀其间,相映成景,可谓如诗如画,静谧惬意。
街南书屋。董辉摄园内还兴建了一座24小时城市书房,格外引人注目。在自助机上即可办理全城连锁24小时书房通用的借阅卡,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云阅APP,即可直接下载借阅期限为20天的电子书,期刊、电子报纸、地方文献、戏曲音乐、高清电影,应有尽有。这既构建了扬州地方特色的公共阅读文化新地标,又满足了数字阅读人群的个性需求。
居住在东关街的好处,便是能亲见一段老街的日与夜。这条有着多年历史的古街,与东关古渡口串联成风景线,突出了“小街小巷、古色古香、市民市井”特色。老街上有扬州城有名的“皮包水”、冶春茶社小吃,与历史悠久的富春茶社品类相似,出品地道的翡翠烧麦、蟹*汤包、小笼包、三丁包、千层油糕、扬州干丝,集合了扬州本土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早茶代表。
个大料足的蟹*汤包,一个小屉笼独装一只,薄薄的包子皮里全是水盈盈的汤汁流动,借助吸管吸破表皮,柔顺的汤汁滑入口中全是蟹*鲜香;纯菜馅的翡翠烧麦是富春茶社首创,在肉香四溢的扬州面点里脱颖而出,色泽诱人,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还有淋了麻油细细白白的烫干丝,搭配上本地的绿杨春清茶,茶香与豆香交织入口,清甜鲜浓;最经典的狮子头肉丸,吃极品的就去狮子楼,一个足有一斤多,盛在鼎里,撒了浓油赤酱锅巴米粒,肉质肥瘦均匀,肉里还夹了足量的蛋*;扬州炒饭作为主食,米粒颗颗分明,饭里有虾仁、鸡蛋、海参、胡萝卜、松子仁、蘑菇等十数种配料,极其丰盛。
吃过早茶,花上一天时间,游览扬州城的标志性三大景点——“瘦大个”(瘦西湖、大明寺、个园),时间足矣。朱自清曾在《扬州的夏日》中写道:“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年来,扬州因水而利,运河的风风雨雨,沉淀了江淮门户的岁月记忆。在盛夏里徜徉瘦西湖,为消去暑气,湖中人一定要坐游船品味她夏季的风仪神韵。此时,烟花三月里的桃红全谢,荷香还未漫开,湖岸曲折,桃柳成荫,碧波与岸柳水景一色,浸在荡漾的涟漪中层层染绿。夏日的风扑到脸上,蒙了星星水气,听着潺潺不绝的流水声,悄悄拂去了船中人的一身疲意。
瘦西湖本是一条狭窄的护城河,两代帝王数度南巡,盐商们用雪花花的白银沿岸筑起亭台楼阁、白塔、桥廊,今日洗去华艳,成了点缀瘦西湖的一道道风景。一曲《扬州慢》,风雅地咏叹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成就了无数人对扬州的美好想象。实景里的二十四桥,原来是一座扬州人于上世纪80年代自建的24米长、2.4米宽、24根白玉栏杆、左右各24级台阶的精巧拱桥。桥下的碧波,太湖石堆砌的彩云浮雕,桥旁的吹箫亭,点衬了十里湖光中最耀眼的扬州风景。
舍舟登岸,再上大明寺,这座寺院是为纪念大唐六次东渡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所建。寺里的建筑有传统的大雄宝殿、钟楼、戒坛院,也有文人墨客欧公和他的学生苏轼留下的平山堂、谷林堂,在文人气和诗人味的包裹里,香火味反倒淡了,即便是在戒台,祈福人也是点灯和挂风铃遥寄心愿。寺里的灵*建筑,当属梁思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鉴真纪念堂。堂外门厅是精致的日式庭院小景,一盏日本唐招提寺贡献的石制长明灯伫立中央,至今不灭。鉴真纪念堂唐风古朴浓郁,堂内正中是鉴真的楠木雕像,虽双目失明,仍神态安祥,透露出矢志不渝的坚毅。出了纪念堂,便可见大明寺的制高点——栖灵塔,塔高九层,庄严肃穆,又被誉为“扬州之眼”。登塔远眺,美景尽收眼底,瘦西湖的水将一块块绿地束成一个个苗条的芳洲,尽显扬州城的风雅本色与古朴格调,余味无穷。
出了寺,继续深入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园子取竹的外形——“个”字命名,极其生动形象,大半个后花园里的竹也成了个园独特的风景。园里的竹品种各异,有圆竹、方竹、龟甲竹、红竹、孝顺竹……大到成片的竹林繁茂幽深,小到从园区里移栽的小盆景别致精巧,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悠长纤瘦,透着夏日的阳光与微风,观其竹影横斜,闻其竹香清幽,不觉已行至园林尽头。远处的水榭草坪上,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们正在庆祝端午祭祀祈福活动,他们齐声诵读楚辞《国殇》,声声入耳,祭拜屈子。祭拜过后,他们又信步游园,系五彩、做香囊、立福蛋,让游人们既了解了端午民俗,又感受了汉服魅力。
小巧的扬州,还有许多老街老字号,潜藏了无数能工巧匠。走街串巷的时候,谢馥春的胭脂香粉、得胜桥的三把刀、皮市街的边城古籍书店、彩衣街的绣货戏服、漆货巷里的老作坊,让我近距离体悟了老扬州的平凡生活。扬州在变,老街却有所保留,安静地泊在世事之外,守着旧巷的盐商老宅,听着光阴里的故事,感受着几世同堂的款款情深,看她渐渐淡去浮华的气派,如今归于深深的平静。
时光易老,该与温暖相伴。倘若你厌倦了都市生活的节奏,不如来扬州体会最简单的幸福吧,将你对扬州的期待凝结成记忆,书写在岁月的笔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