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地理视角看书法
TUhjnbcbe - 2023/11/12 21:18:00

一、地域环境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书法是伴随着汉字出现而出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自然景物为材料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石鼓、碑铭等早期书法作品的用材,则多取自龟甲、兽骨、山石等天然材料。由此可见,汉字和书法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地域环境对书法家创造的激励作用

“执笔不能观燕舞,观花不能乱行文。”许多书家都喜欢把自然景物的形象与人的形象结合起来,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对自然景物的形象和神韵进行巧妙的模仿,把自然之美自觉地融入到书法中去。传说,唐朝大书家怀素,夏日观云,夜卧听浪,写出了“行云流水”、“横扫千*”的书法。宋代书家*庭坚,乘舟游湖,见船夫摇橹,观其桨在水中横伸,荡起涟漪,于是把桨与水的动态之美融入书法中,使他的行书有了撇画长而舒展,横画特别是字腰横画长而起伏,状似涟漪的独特韵味。

三、不同地域背景下的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

我国的书法艺术在历史上曾形成过许多不同的地域性流派,其中以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书法艺术最具特色,在总体上呈现出“北碑南帖”两种地域性模式。北碑方正严整,粗犷质朴,雄伟壮阔;《南帖》以流丽为能事,婉约、清丽、隽永,颇具灵性。在笔法上,《北碑》的笔法多见凌厉,刀痕毕露,如斩金切玉,颇有《龙门十二品》那种方正、刚劲的感觉;南帖的笔法以圆润为主,讲究“婉转通畅”,“行云流水之间,自有悠远绵长之意”,正如他在《兰亭序》中所言。现代学者梁启超曾说过:“书家的划分,尤其是在南北之间。北面以碑刻,南面以帖为号。北碑是方笔的鼻祖,南帖是圆笔的宗门。遒健苍劲,险峻方正,乃北宗之长;飘逸飘逸,潇洒含蓄,正是我南宗之长。”

四、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我国北部地区,气候严寒、干旱,植被贫瘠,多山多岳,岩石多为物理风化,地形轮廓明显,多沙漠、荒原和崇山,具有粗犷、雄浑、厚重的特点,具有阳刚、壮阔的美感;南方气候温润、多雨、多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植被茂盛,岩石多为化学风化,山形柔美,具有阴柔之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风貌的影响,性格、气质和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北方的人是直率的、朴实的,而南方的人则是温柔的、浪漫的。在审美趣味方面,北方崇尚壮美,南方崇尚清丽。这对他们的书法艺术形态的形成以及对书法形式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南北朝以后的唐宋时期依然存在。唐代书法的特点是:颜体、柳体、欧体等,笔力雄浑有力;而宋人的书法,则以“秀”、“逸”、“雅”见长,苏、*、米、蔡(苏轼,*庭坚,米芾,蔡襄)等人的书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唐代为什么要强调“雄”呢?由于当时我国的*治,经济,文化中心都集中在北方地区,许多书法家都是生于北,长于北,因而书法艺术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宋代中后期的书法以“秀”见长,显然与当时*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文人多生于南朝、书法艺术受南朝地理环境影响等因素有关。

再具体来说,元代大书家赵孟俯,出身于浙江湖州,其楷书风流倜傥,潇洒飘逸,充分体现了江南之美,南国之秀,与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雄浑刚劲迥然不同。又如“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清风拂袖,明月在怀”,王羲之虽生于山东,但自幼来到江南,又久居江浙,久经会稽灵山秀水之熏陶,其审美情趣与南朝秀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南北地理环境的先后熏陶,不同地域的文化熏陶,也是他书法艺术得以升华、突围的重要原因。王羲之之所以能在书法艺术中独树一帜,或许是因为他兼具了北人和南人的特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地理视角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