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翦商揭秘周文王大儿子周邑被纣王祭神,
TUhjnbcbe - 2023/10/13 17:46:00

周昌有很多儿子,主要几个史书上都有记载:长子周邑,次子周发,三子周鲜,四子周旦。首先说说这帮人应该叫“周某”还是叫“姬某”。

周人出自西羌,羌就是姜,最早过着游牧生活。随着部族壮大,羌人分出一支,迁到姬水附近,过上半农半牧生活,取了一个族姓“姬”。后来,姬姓羌人又分出一支,迁到周原地区,取了一个族氏“周”。再后来,住在周原的这帮姬姓羌人联合周边的羌人部落灭亡了强大的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显而言之,最早的“周”只是商王朝辖属的地处边陲的贫瘠弱小的羌人部落里面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部落,他们虽然姓姬,但是名前不能冠姓,而要冠氏,否则分不出他们是姬姓羌人的哪一支,所以应该叫“周某”;后来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周王朝,分封天下,给许多贵族赐了姓,此时的姬姓已经不是某个羌人部落的姓氏,而是全天下周人的姓氏,所以有了“姬某”的称谓,意思他们才是天下姬姓的正统。

简而言之,周文王等人在没有完成“翦商”大业之前,应该叫“周某”;完成“翦商”大业之后,就有资格叫“姬某”了。因此《史记》中记载“姬某”是尊称,就如《明史》称呼明太祖朱元璋而不叫朱重八一样。但是朱元璋在没有建立大明帝国之前,人们称呼他,就是朱重八。

周人是农耕文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昌就是其父季历的长子。季历排行老三,之所以能够继承周王之位,皆因长兄泰伯和次兄仲雍坚决不当周王,相携跑到吴地(现在的江苏常熟),披发赤脚文身,当了蛮人。季历没办法,只好当仁不让。

按照正常情况,周昌死后,继承王位的毫无疑问就是长子周邑。邑的意思是大城市,可见周邑是周国京师的负责人,相当于后世的太子留守。周昌年岁已高,一旦遭遇不测,周邑就能顺利继位。

周昌晚年不问俗事,把所有问题都交给四个儿子处理,他在自己的住宅下面建了一个地下室,弄了很多龟甲兽骨,潜心占卜之术。经过多年研究,他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就是看似强大的商王朝不是不可战胜的,而是可以一朝摧毁的。他将之称为“和诸神共谋的翦商”。

奈何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使周昌做得再隐秘,也被他的近邻之敌崇侯虎窃知,密报给远在殷都的帝辛子受,也就是纣王。纣王姓子,名受,是商王朝的“帝”,帝号“辛”。死后被周王朝恶谥“纣”,降“帝”号为“王”号。

简言之,子受活着的时候,人们尊称他为“帝辛”或“帝”;死了,人们贬称他为“纣王”或“纣”。

帝辛文武双全,动辄跟虎豹搏斗从无败绩,而且自负聪明,觉得全天下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不仅聪明,而且擅辩,没有人能够说得过他。帝辛经过几十年东征西讨,基本上把所有不服气的东夷西羌全都征服了。

周原的羌人部落根本不在他的征讨范围,因为周国不仅弱小,而且听话,经常捕捉别族的羌人送往殷都祭神。在纣王的眼里,这帮人野蛮落后,尚未开化,没有资格成为值得重视的对手。

但是崇侯虎密报,这个周昌很聪明,躲在密室里鼓捣出一套东西,水平还不低。帝辛一听来了兴趣,他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再说天下无事,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浩浩荡荡来到周原附近打猎,并在行营召见周昌。周昌虽知来者不善,但是弱小的周国根本不堪帝辛一击,只好孤身一人前来觐见,帝辛没有废话,直接把他带到了殷都。

周昌到了殷都,吓得*飞魄散,殷商的繁华和富庶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才知道贫穷和落后大大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也明白以周国目前的实力想要完成“翦商”大业,无异痴人说梦。

幸运的是帝辛没有为难他,不仅和宠妃妲己与朝中重臣请他吃饭,而且安排了一处宅院,每天好吃好喝供着,只让他做一件事,就是把在密室里鼓捣出来的东西写下来。周昌每天除了吃喝会客,就是在龟甲上刻字,这些文字就是流传后世的周版《易经》。

帝辛不仅给他安排了侍奉的奴隶,还给他娶了殷商贵族的女子为妻,陪了非常丰厚的嫁妆,自称陪嫁的女子是自己新寡的姑姑。周昌感动的热泪盈眶,乐不思周,要不是后来发生惨绝人寰的一件事,他都有熄灭“翦商”的心思了。

周昌在殷都呆了三年,周版《易经》也写完了,帝辛说,让你几个儿子来京城见见世面,顺便把你接回去。于是周邑,周发,周鲜,周旦兄弟几个相携来到京师,父子相见,其乐融融。

帝辛尤其喜欢长子周邑,不仅隔三岔五召见,和妲己请他吃饭聊天,而且让他给自己驾车,还安排到贵族学校里跟儿子武庚一起学习。周邑很快融入殷商的上流社会,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要是一切就这么发展下去,历史估计就会改写,周人克殷估计不会发生。

一日,周邑心血来潮,驾车进入殷都郊外的一个屠宰场。这里住着很多奴隶,一年到头见不到贵人,看到周邑到来,纷纷驻足围观。周邑出身西羌偏僻之地,经常跟奴隶们混在一起,遂下车跟大家打招呼,没想到奴隶中一位美貌女子引起他的注意。

女子姓吕,来自东夷,父亲名叫吕尚。帝辛征伐东夷,带回很多奴隶,精壮貌美的用来祭神,老弱病残留下干活。吕尚以前也是东夷一个部落首领,由于年老,就被留下当了屠夫。后来娶了一个殷商的平民寡妇,这位寡妇带着一个女孩,就是周邑遇到的这位。

周邑和吕女的爱情很快传到周昌和吕尚耳朵里,在周邑的坚持下,周昌不得不来到吕尚家里登门拜访,商谈二人婚事。结果两人第一次见面,竟然从儿女的谈婚论嫁转到了“翦商克殷”上面。二人从最初的相互试探逐渐发展到推心置腹,周昌负责提供“翦商”的理论,吕尚负责训练“克殷”的武力,两人一拍即合。

就在二人约好给周邑和吕女办完婚事便向帝辛辞行,回到周国共谋“翦商克殷”大计的时候,帝辛告诉周邑,你很幸运,由于你的完美无瑕,我们决定杀你祭神。

原来商人一直有用活人祭神的传统,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一般日常的祭神,都用普通羌人奴隶。如果祭祀特别尊贵的神灵,或者每逢重大祭日,就会用到羌人中的贵族奴隶。

简言之,帝辛之所以如此重视周邑,并不是把他当“人”看待,而是当祭祀的牺牲看待。以前对他之所以那么好,就是为了等到祭祀这一天。

周邑一听,恰如五雷轰顶,但说什么都晚了。祭祀这天规模盛大,周昌还被请来观礼,他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带上祭坛杀死并剁成肉酱,在场贵族人人分了一碗,也给周昌分了一碗。周昌在帝辛的注视下含泪吃下,同时咽下的,是对殷商刻骨铭心的仇恨。

周邑死后,吕尚就问周昌,他和吕女的婚约还算不算。周昌说,算,兄死弟及,于是让次子周发娶了未过门的嫂子,便是后来周王朝的开国王后,也就是周成王的母亲“邑姜”。

周邑祭神之后,帝辛释放了周昌,为了表示对周邑祭神的感谢,破例赏赐了周昌弓矢和斧钺,授予西土征伐之权,号为“西伯”。就是说,正是由于周邑的牺牲,周国才正式得到帝辛承认,成为殷商辖属诸侯其中之一。

周昌回去后,和吕尚紧锣密鼓地开启了“翦商”大业,由于周邑之死太过惨痛,加上年事已高,周昌仅仅过了三年便去世了。次子周发继承周昌遗志,拜岳父吕尚为父(即视岳父为亲父),苦心勠力,终于完成翦商大业。

姬发翦商之后,没几年便驾崩了,把一个内忧外患主少臣疑的烂摊子留给四弟周旦。三弟周鲜不服,联合纣王儿子武庚和五弟周度发动叛乱,周旦在吕尚帮助下,经过三年征伐,终于平定叛乱,诛杀周鲜,流放周度,武庚兵败自杀。

天下大定,周公尊父亲周昌为文王,二哥周发为武王,长兄周邑为伯考,伯考意即死去的伯父,这是以周成王名义上的尊号。虽然周邑早死,但是周公没有忘记大哥对翦商大业做出的牺牲,因此把他和文王武王并列神位,一起享受子孙的供奉。

以上内容,出自《翦商》。

《翦商》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死后,周公辅*,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治与道德体系。周公的这些举措,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五百年后,孔子编辑儒家“六经”,系统整理周公的理论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本书作者李硕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多年,颇多独出心裁的见解,《翦商》被学术大咖高度赞誉:“王国维之后,商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而李硕则把这一重要性,形象生动地描画了出来。”

《翦商》和《南北战争三百年》是李硕的成名力作,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翦商李硕重磅新作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南北战争三百年精选¥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1
查看完整版本: 翦商揭秘周文王大儿子周邑被纣王祭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