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印证神话传说贾湖遗址发现骨制规矩中
TUhjnbcbe - 2023/9/29 16:11:00

谈起遗址古迹,很多人可能会想起园林、古宅和各类文物,它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遗址古迹不仅映射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更是考古学家探索人类文明的重要依据。

7月,在带队寻觅历史古迹、追溯中华文明源起之地、发掘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群地带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等专家有了新发现。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他介绍,在贾湖遗址考察中,他们发现了骨制“规矩”等历史符号。

贾湖遗址涌现出的契刻

符文对汉字研究影响深远

贾湖遗址是一处非常特殊的遗址,尤其是有明显“卜筮”意味的内装石子的龟甲和叉型器、骨板等,非常引人注意。

该遗址共发现有寓意深远的契刻文17例,分别刻在龟甲、骨器、陶器上,其出现年代早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多年,也略早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一期的陶文年代。其中龟甲上刻符文9例、骨器上刻符文5例、陶器上刻符文3例,均是契刻而成。

经文字专家研究,刻符文结构包含“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周汉时代文字结构基本相同,部分契刻符文的形状与商代甲骨文具有相似之处。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文再次印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国家之一。

部分出土文物可能是

观测星象变化的工具

考察完贾湖遗址后,姬英明表示,中华民族在多年前,就具备观测星象变化的方式与工具,其易道思想,可能就源启于长久以来的仰望星空。“我认为,贾湖遗址出土距今年至年的“骨制叉型器”和“骨制板”就是先祖用来观测星象变化的‘规’和‘矩’。”他说。

在贾湖遗址内,专家学者们细致考察了出土的文物。姬英明说:“这些按形状命名的‘叉型器’和‘骨板’造型独特、极具内涵,让人难以置信: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就有这样精美的工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告诉记者,自发现以来,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都没有搞明白这个“叉型器”是做什么的,但能和有契刻符文的龟甲一起放在墓主人的头顶随葬,一定有非常特殊的用途。

有学者认为这个精美的骨制“叉型器”是用来观测太阳的工具。

姬英明则认为,如果是用来观测太阳,古人最多造一个不动的日晷,或者没有手柄的“骨叉”即可,无需在“骨叉”下再做如此精美的手柄。“而且测日工具通常采用固定位置观测,不需转动,手柄并无作用。”他说,“只有观测星象,才需要根据行星的方位而不断调整。”

古人观测星象变化的

“规矩”极具价值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制叉型器’和带有刻度的‘骨制板’极有可能是古人用来观测星象变化的‘规矩’”。姬英明说。

“规矩”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属于考古领域,也属于哲学范畴。姬英明称,在一些伏羲女娲图中,他们手里分别拿着的一把画圆的规,还有一把90度的尺矩,即为“规矩”。这些器械用来象征礼仪法度,寓意了男人要行“方正之道”,女人要行“圆融之道”。同时,“规矩”也可制止混乱,起着分定和维持秩序的作用。

“相关史料对此也有记载,如《周易》写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淮南子》提到‘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天地之大,可以用矩尺和圭表来测量。’”姬英明说。

关于伏羲女娲鼎制规矩的传说,西周至秦汉时期有大量经书记载,但最具说服力的,还是近些年从甘肃、新疆、湖北等地出土的上百幅汉代丝帛“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

“距今几千年,还能有这么巨大数量的汉代精美‘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存在,说明伏羲女娲这个传说是确有原型存在,只不过古人在此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将其神化了。”姬英明说,他感觉更能证明本观点的,就在于此次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制观星规”和带有刻度的“骨制骨矩”,对于印证汉代“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王楠胡安华

■编辑:四丸

乌海,大漠中的“一枝花”!

泰州姜堰区委书记李文飙:高质量发展的“姜堰实践”

生鲜电商不靠谱,想要尝鲜没那么容易!!!

你会为临期食品买单吗?

暑期出游需求旺盛,“避坑”指南请收好!

广州“红专厂”拆迁提上日程,文艺地标将迎新变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证神话传说贾湖遗址发现骨制规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