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甲骨文文化展亮相国博甲骨作证文明有源中
TUhjnbcbe - 2023/9/21 22:36:00

一片片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龟甲兽骨,刻着或深或浅、或遒劲或娟秀的各式文字符号,穿越多年的时空,等待研究者一一破解其中的奥秘……中华文明的瑰宝甲骨文,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10月22日下午,“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近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在此迎候中外观众前来一睹真容。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殷墟也因之成为可与历史记载相对应的最早的文明遗址。今年是甲骨文发现周年,国博依托多家馆藏首次举办甲骨文文化展,旨在从中国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两个甲子以来,无论历史风云如何激荡,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矢志不渝,将解读早期中国文明作为时代赋予自己的职责使命。

经久不衰、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是我们永恒的骄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多年,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必将持续推进,“何谓中国,何谓中国人”的文明起源问题将得到更好解答。

一片甲骨惊天下

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活水和生长之根,它的发现、推广、考释,成就了“一片甲骨惊天下”的中国传奇。

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些带字的骨头,凭借深厚的金石学功底,他断定这些“字骨头”非比寻常。原因很简单,上面刻的文字与周代金文、战国文字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早于任何已知文字。他当机立断,让古董商回到流出地河南安阳大举收购,是年,王襄与孟定生也在天津开始购藏甲骨。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字从此得以重见天日。

所谓“甲骨文”,指的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绝大多数是商代的占卜记录。这个大约存续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的朝代,颇具神秘色彩,当时的人们遇事大多求神问卜。占卜前,先把龟甲和兽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暗火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直到甲骨的相应部位出现裂纹。占卜者再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还要用刀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也就是卜辞。这些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才得以流传于后世。“卜”字的字形形象地呈现了兆纹的样子——一道横纹、一道竖纹,而读音也正是甲骨爆裂时发出的声响。

一条完整的卜辞,大体上由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前辞记录占卜时间(干支)、占卜者和地点;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根据兆纹判断吉凶;验辞记录占卜后的应验情况。“贞人”也就是占卜者,是商周占卜活动中的贞卜命龟之人,其身份涉及王、卜官、工官、小臣及其他臣僚和宗子,十分复杂。迄今认定的商代贞人已有多位,其所属时代可作为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志。

证古泽今精品多

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以商王世系为主线,记录了商代的王室活动。据《殷本纪》记载,商王从成汤至纣,共传17世、31王;而据商代甲骨卜辞中“周祭谱”记载,商王从成汤至纣,共29王,与史书《竹书纪年》所记相合。一百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成果,证实了《殷本纪》所记商王世系基本可信。由此切入,研究殷先公远世、先公近世及先王世系,结合甲骨金文、考古材料和其他文献材料,增叙甲骨文中的人物,当可订补商代的史事史迹。

研究甲骨文有什么用?展厅墙上,两张巨大的商王世系图,回答了观众的这一疑问,这也是展览主题“证古泽今”的由来之一。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可称之为“证古”。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的圣书体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古印第安的玛雅文字早已消亡,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承续至今,并滋养着当代社会,可称之为“泽今”。

“中国文字虽然经历了甲骨、篆、隶、草、行、楷等不同书体形式的变化,但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认为。

“甲骨文有些字本身就包含着当时的礼制和文化,比如‘女’字,它的甲骨文形象就是两只手放在前面跪在地上,这就反映了当时的礼仪和礼节。”清华大学教授、甲骨文专家委员会主任*德宽说,甲骨文每个字代表殷商的一部分,通过甲骨学家的解读,可以读到文献背后的内容,再现殷商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他饶有兴致地告诉大家,此次展览中有很多大版、完整、涂朱的甲骨,都是精品。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就是这样一件“明星”文物。这块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字被涂上了朱砂,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项俱全,残损较少,十分难得。内容是商王占问旬日(十日)之内的凶吉,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方面。其中记录了庚戌日层云从东方涌来,投下一片晦暗,而日头偏西时北方出现彩虹,在*河中饮水,反映了出虹为龙吸水这一古老的民间传说。

绝学不绝连根脉

在众多甲骨展品中,有一尊汉白玉雕塑颇为引人注目,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年,人们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了一个储藏着大量甲骨的圆穴。这堆甲骨厚达1.6米,共清理出甲骨片,除8片牛骨外,其余都是龟甲,出土数量为迄今考古发掘之最。这些甲骨埋藏于殷商武丁时期,是商王室有意保存起来的一批占卜档案。这就是殷墟甲骨文最重大的一次发现——YH坑。当年,为了永久保存罕见的YH坑的面貌,研究人员请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用汉白玉雕琢了这个甲骨堆积情况的模型。模型只表现了原穴规模的四分之一左右,上面刻着“中研院”院长、史语所所长、考古组主任、第13次安阳发掘和南京室内发掘的工作人员名单。这个珍贵的模型,在日本侵占南京时曾埋入地下,后被国博收藏。

揣度当时人们的想法,或许与“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如出一辙。罗振玉在朋友刘鹗家中初见甲骨,大为震动,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话,“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这份职责与使命,代代相传。

*德宽介绍,虽然甲骨文研究已过百年,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一是认字,二是片数,三是断代。以认字为例,学者编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多个,其中多字有人进行过研究,但目前取得共识的破译字仅多个,一大半字还不认识,只能放在字典的附录中存疑待考。

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则“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骨文文化展亮相国博甲骨作证文明有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