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其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时代更迭,斗转星移,汉字的字形与结构、书写的介质与载体虽屡有变迁,却能跨越千年,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璀璨。
“汉字中国”特展吸引无数观众。
当下,人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博物馆中,来到“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的展厅内,穿过象征着鸿蒙初开的时光隧道,就能看到距今余年前的“贾湖刻符龟甲”静静被展示在展柜中,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汉字源头,上面铭刻着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刻画符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生导师、贾湖遗址发掘者张居中。
呈现在这块小小的龟甲之中的符号,到底蕴含了怎样的含义?贾湖刻符又如何实证汉字源头?汉字究竟从何而始?由何而生……带着一系列未知的疑惑,“汉字中国”特展的首场讲座在7月1日正式启动。当天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生导师、贾湖遗址发掘者张居中入川开讲,说起了自己在贾湖遗址考古中的往事,更谈到了贾湖刻符与汉字起源之间的关系。
除了改写中国音乐史的骨笛
贾湖人的卓越贡献层出不穷
贾湖骨笛图据河南博物院官微。
说起贾湖遗址,也许不少热爱文博考古的大众并不会感到陌生。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古墓葬里首次出土了骨笛,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当时的人们用丹顶鹤等禽类尺骨为材料,截去两端关节,取中间一段直骨,钻上两个至八个孔洞,制成了音阶准确的乐器。
贾湖骨笛图据河南博物院官微。
贾湖骨笛的出土,表明早在距今多年前,就出现了六孔骨笛吹出完备的五声音阶,这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先秦才有五声音阶的认识,改写了中国音乐史。而贾湖,也因为骨笛而名震天下。“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前期,有一个擅长音乐的巨人部落,这就是舞阳县贾湖遗址。”张居中说道。
贾湖骨笛远近闻名,可作为贾湖遗址的发掘者,张居中认为,贾湖人的卓越贡献,不仅仅停留在音乐层面。经过考古团队多年的研究发现,贾湖遗址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的原始栽培稻实物,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之一,当时的贾湖人已经拥有了成套的农具。”同时,贾湖遗址陶器碎片上还发现了酒石酸,经分析为稻米、山楂、蜜蜂等发酵而成的米酒的残留物,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饮料之一。
“贾湖遗址中还有东亚最早的家畜,表明贾湖人已驯养了狗和猪。”张居中说,通过多种手段研究表明,贾湖猪是中国最早的家猪,在墓葬中发现有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但没有发现猪的整个骨架。“狗在当时,可能人类将其当作朋友。因为在遗址里面零星的狗的骨头很少,基本上整个个体单独埋在房子和墓葬的边上,活着给人看家护院,死后继续给墓主看家护院。”而在饲养猪狗之外,还发现了贾湖人对鱼进行了集中管理和集中捕杀的现象,渔网与集中捕捞印证水产业的初期形态。
此外,贾湖遗址还出现了最早的陶鼎及冥器鼎罐壶组合,更有太阳崇拜的物证,世界最早的人类利用绿松石饰品的证据……可见早在多年前,贾湖先民建造房屋、耕种水稻、驯化家畜、制作陶器、吹奏骨笛,在这片土地上这般生活着。
寻找汉字的滥觞
契刻符号中的“贾湖故事”
刻符龟甲河南博物院藏。
不难看出,贾湖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在全国同时期遗存中十分罕见。而贾湖刻符龟甲跨越山川河流,作为“汉字中国”特展中首件亮相的文物,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如织的游人中,它正向来往的观众无声地述说着那段悠久而神秘的往事。讲座中,张居中也说起了在30多年前,首次发现贾湖刻符时的奇妙心情。
“首次发现贾湖刻符是在年的5月,是在M的墓葬中发现的,墓主是一位老年女性。”张居中说,在那一年的发掘中,他们从出土的龟甲、石器、陶器上发现了共17例契刻符号,其中龟甲刻符9例、骨器刻符3例、石器刻符2例、陶器刻符3例。“在考古工地上大家都很高兴,当时来实习的大学生也是兴奋不已。”
就在贾湖刻符问世之后,不少古文字学家也尝试进行释读,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早期文字”,也有学者表示其是“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在张居中看来,由于这些符号过于抽象,目前还不便对之进行臆猜,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形,应该记录了当时的主人一定的寓义。“其中的‘义’,是要用语言来解读的,所以也应该有对应的语言。这样看来,这些刻符就具备了文字的形、音、义的基本条件。尽管它大多只是单字,但已具备了文字的基本功能。所以,称其为原始文字,或者说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是可以成立的。”
虽然对于贾湖符号是不是文字,学界仍是众说纷纭。而汉字的起源之谜,也至今仍未有定论,但关于其的神秘面纱,正逐步被考古人员揭开。这些贾湖刻符到底代表了什么?也许正在未来等待人们的探索。
“我们能看到贾湖文化的创造者,不仅是优秀的猎人、渔夫和工匠,中国最早的农民,而且还是优秀的音乐家和原始文字的缔造者。”在讲座的最后,张居中说起贾湖文化的发现,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这是当时东亚地区的优秀代表,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