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周易远古传下来的推演之法,古人遇大事
TUhjnbcbe - 2023/6/14 19:16:00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本文由作者一些事急不得躁不妥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周易》是远古流传下来的一种卜筮之书。殷周人事敬畏天神的,凡遇国家大事,一定会卜文天神,以定凶吉。占卜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叫卜,一种叫筮。ト,是在龟壳上面用简单的文字刻上要卜问的事项,然后在上面钻眼,再用火烧,然后观察所产生的裂纹的走向,以定凶吉;筮,是用蓍草或者竹棍进行演算,根据算出来的卦名,再对照相应的爻辞,以定凶吉。所以,的方式,其根据是外形和形状,是“象”;而筮的方法判别的根据是“数”。所以,《左传》中说:“龟,象也。筮,数也。”意思是说,龟卜靠形象说话,筮靠数字说话。

周易卜卦

数字相比较图像,就已经抽象了很多。从墟出土的文物看,殷商时主要的占卜方式还是卜,但那时已经有了八卦方法,只是因为的方式比较庄重,加上传统习惯的原因,还不够流行。等到后来,、筮开始并用,但还是以为主。相比较龟卜而言,筮卜就比较简易,也比较节省。因为龟甲在钻过几次眼之后,就成为废甲,不能再用了。在当时,龟甲如同贝壳一样,是很珍贵的东西,要靠地方献贡才行。而筮就可以说是数字化占,根本不需要龟壳,只需要几根草棍或竹棍就行,而且,这些草棍和竹棍还可以重复使用。

卜筮龟甲

所以汉学者郑玄说,易有三个特点,即易简、变易、不易。不对照先前的龟,对易ト的这三个特点就很难理解。所以到了周朝,就开始龟卜并用,一般是先筮后ト。有时,当筮出了凶的结果后,龟卜就不再进行了。(《周礼·筮人》及郑注)但是,遇到特别重大的事项,还是使用庄重的龟卜的形式。《礼记·表记》中说:“天子无筮”,就是说,天子至尊,是不用筮ト这样简单易行的方式的。易卜这种简便经济的方式,一开始是在底层的民间或者不太重大的场合流行的。

《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就是说,《易》是用阴和阳两种符号来进行占卜的。在易书里,一般是用一横道表示阳,用一根中间断开的横道表示阴。在早期出土文物的图像上,这根断开的横道一般表示为八字或者人字。这大概是因为在实际占操作中,断开筹不太方便,而把蓍草轻轻地折弯一下就可以了。每一横道称为一爻,三个交就组成一个卦象,一共先天八八个卦象,也就是所谓八卦。八卦,据说是伏羲发明的,这在《周易·系辞》和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里都有记载。但伏羲只是一个传说人物,没有文献支持,所以只能简单提一。

伏羲卜卦绘图

但八卦符号是汉文字产生的源头倒是真实的。这一点可以从八卦的坎卦符号和篆书的水自相比较即可明显看出。八个八卦符号两两重叠,就产生了八八六十四卦,叫作“重卦”。重卦据说是神农氏所作,因为《周易·系辞》中说,神农所做的耒耜,是参考了《益》卦所做的;他发明的市场交易,是参考了《噬嗑》卦做的。而这两卦,都是重卦,说明神农氏时就有了。而东晋学者孙盛,则根据郑玄所说“夏连山”一语,断定殷夏时已经有了“山上有山”的艮卦,艮卦也是重卦,所以说夏禹时就有了重卦。

甲骨文龟壳

章太炎先生认为孙盛的话可信。有了八卦、重卦,还必须有卦辞和爻辞,才可以知道卦象的含义。卦辞和爻辞通常认为是周文王所作。《周易·系辞》中说,《易》流行开来时,正是文王被纣王囚禁之时,所以,卦辞中充满了忧患之辞。反过来,也可以说,只有充满忧患的人,才需要占ト。所以,司马迁根据这个说法,在《报任安书》中说:“西伯拘而演《周易》。”西伯,就是周文王。后来,《周易》除了卦辞和爻辞之外,又发展出《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和《杂卦》,用来解释卦辞和爻辞,这十篇文章,叫作《十翼》。《十翼》,据说是孔子所作。

孔子画像

总而言之,在《周易》庞大的理论体系构造过程中,充满了伟大的圣人的名字。从伏羲,到神农,到夏禹,到文王和孔子的一个漫长的时间内,这些圣人们共同创造了这一部神秘的经典。但由于缺乏确凿的文献和考古证据,所以也一直是众说纷纭。八卦和重卦虽是一样的,但解释起来,各地却有不同。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是说三代帝王和各个地方的占卜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易》占的书籍,自古以来一直有三部经典;《连山》《归藏》和《周易》。

《连山易》

最后成为儒家经典教材的是《周易》,另外两部易书,后来都失传了。《周易》为什么会在三部易书中单独流传后世,成为儒家经典?这和孔子晚年喜爱《周易》并对它大加赞颂有关。至人一垂顾,《周易》便得以流传青史。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在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至于韦编三绝。就是说,读的次数太多,把捆系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可见孔子对《周易》的喜爱程度。《论语》中也有相应记载,说孔子说如果自己能再多活几年,对《周易》再多加学习,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论语·述而》。

孔子画像

怎么断定孔子所喜爱的《易》就是《周易》,而不是《连山》或《归藏》呢?《左传·昭公二年》载,韩宣子访问鲁国,到太史那里去看书,见到了《易》《象》《鲁春秋》等著作,于是对周公之德大加赞赏。这说明鲁国太史那里所藏《易》书是《周易》。还有一个理由,在上面已经说过,就是夏文化简朴,殷文化尚文,而周文化文采灿烂。孔子赞赏的,就是这种文采灿烂。这一点,也从新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中得到了证实。马王堆帛书《要》中说,子贡看到孔子那么喜爱《周易》,就问:“夫子也相信卜筮吗”孔子回答说:“我喜爱的不是筮的作用,而是它的文辞。它的文辞中有古人留下来的言论。

古籍图

后世的人,也许会怀疑我喜欢卜筮。但我喜欢的是这些文辞的含义,我和那些卜筮的官员是同途殊归。”接着,孔子又表明了他对筮的态度。他说:“君子是用德行来求福,所以祭祀的次数很少,是用仁义来求吉祥,所以卜筮的次数也很少和德行仁义相比,的事情是次要的吧。”孔子并没有完全否定卜,但完全不上心,是符合他“敬*神远之”的一贯态度的,也是符合他仁义学说的理念的。看来,马王堆新出土的帛书帮助我们搞清楚了很多问题总之,孔子是对的。

传统文化教育

两千多年过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周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那些ト筮的方法,而是那些透露出古代哲理的文辞。那些具体的筮方法已经随着时代而远去,留下来的,是古人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言论。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孔子一样,是和周朝的那些ト筮史官们同途殊归的。在当时,正是孔子对《周易》的这种深刻的理解和大加赞赏,才大大提高了《周易》这本书的价值,使得《周易》得以流行,并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

孔子文化节

现在我们打开《周易》翻看,里面的内容真的是文采灿烂,其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见《周易·系辞上下》)等说法,充满了智慧的光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极大。而其中“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凶吉,圣人象之”(《周易·系辞上》)的说法,则是后来影响甚广的儒家“天人感应”学说的源头。汉朝的大儒董仲舒就持这种学说。这种学说的影响力遍及整个封建王权社会,成为文化约束王权的一个理论武器。根据这种理论,每当出现灾难,君王都要检讨自己的言行,调整治国*策。

参考资料

·《周易》

·《易》

·《周易·系辞上》

·《周易·系辞上下》

·《庄子·天下》

·《周易·系辞》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易远古传下来的推演之法,古人遇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