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同自然之妙有书法艺术中外师造化,中
TUhjnbcbe - 2023/5/24 21:22:00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03/4769452.html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唐代唐代画家张璪提出之后,便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指导,“造化”指的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感悟。对于图画而言,甚是形象,图画师于自然,画师加以构设,有神有形;而对于书法而言,似乎略显抽象。作为文字,书法如何师于“造化”呢?

自然是艺术创作之本,是创作的灵感之源。文字之初,就是以大自然为师,古人通过自己的思想意识将自然的物体模仿和再现,也就有了最初的象形字。早在殷商时期,人们用利器将文字刻在龟甲与兽骨上,也就是甲骨文。作为已经考证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古文字关于物的,多师于自然,这里多是师于其形。随着汉字的演变,“象形”占的比例似乎越来越少,这是否意味着书法与自然再无多少关联呢?书画同源,书法也具有其“画性”。

从源头上而言,绘画是将自然中真实的事物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若说有的字也是仿着一样事物的形态来表现,那便是一种抽象的表现。比如东汉时期的崔瑗所作的《草书势》曾说:“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草书写于纸上,似乎有画意,像野兽踮起脚飞鸟耸起身体准备飞驰离去,也像狡黠的兔子即将奔驰还未奔驰,而一旁的笔划像是螳螂抱着枯枝……此处以草书为例,更加形象。审美,似乎会有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其实深究起来也都一样,因为其根源一样。因此,我们在鉴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同样是从其形、神去看,若是从其中看出画意,也能领略到其中的自然气息。

然而书法的“师造化”并非单指师其形,若真的单师其形反而弄巧成拙。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于《书谱》中写道:“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功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唐代以前,社会上有一些书体,诸如龙书,蛇书,云书,露书以及龟书,鹤书,花书和芝英书,顾名思义,这些书体都有其图像标志,即在文字中加入龙、蛇、云等元素的图案。所谓“图真”便指的是模拟自然形态,“写瑞”指有的人将灵芝、麒麟一类的祥瑞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为装饰笔画混入书法作品中。

因此,孙过庭说“巧涉丹青,功亏翰墨”,意思是说用绘画的方法去写字,便失去了翰墨的功力。这样的作品,非画非字,并非主流。否定“图真”,并非否定书法中的自然元素,同样在《书谱》中,孙过庭也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道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所能成。”

他通过一系列抽象或具体的比喻展现出书法作品的形态或神韵,在欣赏这样一幅作品时,我们难免联想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壮阔。“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所能成”,书法宛如大自然一般奇妙,并非你有力气就能写得出来。孙过庭的这两段文字在书法界非常有名,且影响深远。他不提倡将文字的形态写成自然事物的形态,但又要让人在作品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书法并不迷恋模画自然的形态,而是在于将自然万象的精神意趣自然而然地融汇于书法作品中。

艺术作品是将美好的事物“艺术化”,只有在眼睛给予的直觉意向中注入大脑给予其思想和意识,这样的作品才算真正具有了灵*。所谓“得物象之形,均造化之理”,正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使造化之形成为完整的作品呢?或者说,如何“中得心源”呢?

其一是字的形,暂撇开神韵不谈,作品的形应称得上美。为了写出“美”的外形,大概需要三步。第一步,入门临帖。形是一幅书法作品的基础,一切美和想象、变化或创新都是基于作者扎实的功底,倘若形不具,自然神也将涣散。临帖也并非不加选择,初学者应从经典的古帖中学习,从单纯地临摹到精准地临摹,再经过大量临摹从量变到质变,从而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第二步,脱帖创作。通过大量临习,我们对所学习的帖基本熟练掌握,此时就应该开始创作作品,从自己的创作作品中体会章法、结构的变化,找出问题加以改正。

第一步和第二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交替进行,这样才能让笔者真正掌握,打下第三步的基础。第三步,出帖创新。清代方薰曾说:“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有自家之面目。”我们说,一位作者的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作者本身的性格与经历有关。因此,我们虽师于古帖,熟悉、理解之后最终还是得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步于有的人来说并不容易。王铎也说过:“学书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说的就是掌握好一种书体很难,掌握好以后,想要脱离它,拥有自己的风格也很难。我想,这需要依靠自己长期积累的艺术修养,从不断学习创作中得出的感悟以及对笔下文字的理解慢慢改变。

其二,是我们对自然的领悟。“道法自然”,书法除了形,其内在逻辑也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文字渐渐演变,后人学字并非直接师于“造化”而是直接向老师学习。以颜真卿为例,他先学习褚遂良,后学张旭。张并不为颜透露书法的“秘诀”,他只推荐了一些好的字帖让他临摹,此外,张带颜游览自然风光,感受民俗文化,每次回去后都让颜练字。张对颜说,学好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

同时也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受到启发。当时颜并不能领悟老师的话,他继续追问,张说:“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张旭认为除了勤学苦练就是观察领悟自然,没有什么别的诀窍。颜领悟了老师所言后勤学苦练,最终成为唐朝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我们从颜真卿学习书法的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学习书法除了苦练其形,领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不直接师于自然,也是要间接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出书法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写出的字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书谱》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中国书法史》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自然之妙有书法艺术中外师造化,中